【摘要】教學中時機的把握有助于課堂有節(jié)奏的推進,本文重點從知識的生長點——課堂動態(tài)生成點——學生思維的定勢點三方面啟動時機意識,把握課堂推進的時機意識,形成課堂教學的助推力,幫助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結(jié)構(gòu)化的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關(guān)鍵詞】時機意識? 知識生長? 動態(tài)生成? 思維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2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162-02
時機,表示具有時間性的客觀條件。在課堂教學推進中,教師一定要有時機意識。因為在課堂教學的40分鐘內(nèi),面對學生的思維生長,教師要及時的把握好時機才能準確地推進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讓時機意識成為課堂有力的助推器。
一、把握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追問時機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從不知到知、不會到會、模糊到清晰、膚淺到深刻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從錯誤到正確正是思維提升的關(guān)鍵處,教師在預設(shè)時就應對此有所預料,并且充分考慮到如何采取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法。如果學生面對預設(shè)性提問解決時出現(xiàn)了錯誤,教師應通過生成性追問,給思維方向錯誤者以明燈,助其糾正錯誤。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時,面對長方形的長這個概念,一些學生會發(fā)生認知錯誤,如題:一根長20厘米的鐵絲圍成一個寬為4厘米的長方形,它的長是多少厘米?
在這道題目的理解中,一些學生會做成(20+4)×2,起初我不是很理解為什么這樣錯,想想懂了,學生在認知上把一根鐵絲的長和長方形的長概念理解錯了,這就是思維上生活中的概念與數(shù)學上概念的不同。這個時候,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把這個錯識資源拿出來,讓學生一起分析,這樣做的同學是哪里想錯了,給學生們思辨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自由的想象去理解兩者之間的不同和關(guān)系是什么,而不是由老師生硬地講出來。本例中,教師沒有因為學生簡單的錯誤而加以批判指責,也沒有馬上另叫他人回答,而是通過把問題拋給學生們進行小組交流,把這個數(shù)學題目和生活概念的本質(zhì)聯(lián)系起來,在巧妙解決題目的同時,突顯了概念的本質(zhì)特征。
二、把握學生思維定勢的彈性時機
學生其思考方式容易受到以有解題習慣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形成的思考方法和教材中概念的限定都會形成學生思維的定勢。教師應通過生成性追問,給思維指向不明者以點撥,使其明確指向,避免學生由知識的短視形成錯識思維,從而打破定勢。
三、把握學生思維局限的開放時機
數(shù)學是思維的科學,學生學習數(shù)學,主要是學習思維的方法,由于受到許多客觀和主觀因素的限制,學生的思考往往不夠全面,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如果教師不能把學生生成的“不全面的資源”加以利用,那將是非常大的資源浪費。因此,當學生面對預設(shè)性提問思維不夠全面時,教師應通過生成性追問,給思維角度單一者以視野,讓其擴展思維。
例如:請你畫出一個面積為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學生大部分的思維起點是想通過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求邊長,再畫圖,但因知識局限難以從線性的邏輯思維中跳出來。學生選擇無從下手。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出手,提供一個方格紙,讓學生想一想,畫出一個面積為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個小方格邊長為1厘米)
師:可以根據(jù)方格圖來思考,如何畫2平方厘米?
回顧以前我們學習圖形時的剪、拼、移,想一想,能用到什么方法?
通過對剪拼思想的提醒,不少學生想到了把每個小正方形沿對角剪,再4個拼成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說明】本例中,教師沒有因為學生缺解而直接給出提示,而是通過追問,使學生明確了不僅在思維上要注重以往的公式,還要關(guān)注變式中的轉(zhuǎn)化思想,如通過剪、拼、移、補等方式實現(xiàn)圖形的學習。
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面對數(shù)學課堂的生長,教師在學生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把握住上述關(guān)鍵時機,適時出手助推,不僅促進學生的思維生長,也為課堂教學形成靈動的生長氣息提供土壤。時機意識更多的是教師教學思想的轉(zhuǎn)化過程,只有面對生長的課堂,面對促進學生思維提升的課堂教學,有節(jié)奏地推進。時機把握好才有可能成為課堂的助推器,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戴維·珀金斯.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8.
[2]約翰·哈蒂.可見的學習——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習[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4.
作者簡介:
朱艷艷(1978.04-),女,漢族,江蘇淮安人,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