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英麗
[摘 要]珍視動態(tài)生成應該成為科學教師在科學課堂中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做好教學預設、引導學生展開多元對話、及時調整教學方案,為課堂教學動態(tài)生成創(chuàng)設有效空間,也為教師教學設計優(yōu)化提供新的契機。
[關鍵詞]科學 教學設計 動態(tài)生成 教學 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 G62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6-075
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優(yōu)化教學設計,珍視教學中的動態(tài)生成,讓預設與生成相互促進,和諧發(fā)展。做好課堂預設,能為課堂動態(tài)生成留足空間;展開多元對話,為課堂動態(tài)生成創(chuàng)設空間;及時調整教學設計,能有效捕捉動態(tài)生成訊息。動態(tài)生成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要有生成意識,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內容,贏得課堂教學的主動權。
一、教學預設,儲蓄動態(tài)生成空間
在設計科學課堂教學教案時,教師應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法的運用、學法的指導等方面,為課堂教學資源的生成留足空間。教師要從學生學習基礎出發(fā),找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點,使用適合度更高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教學。學生學習興趣一旦被激活,教學效果自然會有所提高。
在教學《食物鏈和食物網》一課時,我讓學生判斷“誰吃誰”,這里的“誰”可指薔薇、小草、樹葉、蚜蟲、瓢蟲、蚯蚓、毛毛蟲、小鳥等。有的學生說:“小鳥吃瓢蟲,瓢蟲吃蚜蟲,蚜蟲吃小草或薔薇”;也有的學生說:“小鳥吃毛毛蟲,毛毛蟲吃薔薇,小鳥還可以吃蚯蚓,可是蚯蚓吃什么呢?”這個問題一經提出,立刻引起其他學生的關注。我順勢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食物鏈或食物網,請你列舉出生活中見過的生物,找找它們之間的食物鏈。學生的探究熱情被點燃,教學課堂討論氣氛非常熱烈,很快就出現了許多條食物鏈。
教師針對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很快將學生帶入思考中。學生在討論、分析、綜合中形成的學習認知,為學生提供重要的交流機會。教學生成隨時發(fā)生,教師應有捕捉意識,隨時點爆課堂學習氛圍,使科學課堂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多元對話,創(chuàng)設動態(tài)生成環(huán)境
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展開多元對話,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對話機制,重視學生的言行,注重課堂的互動品質。教師巧妙地設計課堂的提問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展開交互對話活動,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呈現繁榮景象,教學生成自然形成,學生的學習思維也將得到有效激發(fā)。
多元對話體現在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中。如在教學《維護生態(tài)平衡》一課時,我提出問題:以草原為例,草原上常見的生物有鷹、兔子和草,這三種生物之間如何形成生態(tài)平衡呢?有學生回答:“如果鷹少了,兔子必然增多,兔子多了,草就少了,草大量減少,會引起沙漠化。生態(tài)平衡就會被打破,因此,人類不應隨意捕捉鷹?!庇械膶W生說:“如果我們大量投放鷹的數量,讓鷹抓兔子,草原的兔子少了,草就會旺盛起來,這樣是不是會有好結果呢?”問題一提出,立刻引起熱議。有的學生說:“要減少兔子的數量,發(fā)動人們去獵殺兔子就可以了,不需要投放鷹?”有的學生說:“草原草長高了,冬天干燥易著火,就怕火勢太旺,難以控制呀?!?/p>
從學生激烈地討論中可以發(fā)現,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fā)了,對生態(tài)平衡也有了更深刻地認識。此時,我再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自然界有比較固定的生態(tài)平衡,人類不應該隨意打破這種平衡,一旦生態(tài)平衡被破壞,必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三、及時調整,捕捉動態(tài)生成訊息
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做出適時地調整。課堂教學動態(tài)生成隨時可能出現,教師面對教學生成時,需要快速做出應對,對原有的教學設計進行對位調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點滴反應給予重視,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調整教學進度,為推進課堂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陽光下的影子》一課要求學生從陽光照射物體產生的影子中形成新的認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自身實踐繪制影子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在課堂展示中,學生大多能給出實驗結果之后,我再要求學生講述實驗過程與感悟。有學生說:“我用一根竹竿進行測試,從上午十點開始,每隔一個小時,測量一次竹竿的影子的長度,一直到下午四點。從描繪的示意圖中發(fā)現,陽光照射方向呈現規(guī)律性轉移,影子長短和角度也隨之變化,且所有變化都呈現規(guī)律性。教師對學生的實踐成果進行科學、合理地分析評價。
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相關內容,再進入課堂學習,真正體現“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學生有了實踐感知作為學習基礎,對課堂學習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度、學習效率都能有效提升。學生前期實踐情況教師難以預設,給課堂教學帶來諸多的不確定性,教學生成特征明顯,也為課堂教學地靈活調整創(chuàng)造條件。
科學課堂的教學過程是一個認知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教師應抓住這個難得的教學契機,,珍視課堂教學動態(tài)生成,構建并優(yōu)化教學設計,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展示平臺,也為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思維創(chuàng)造更多條件。
(責編 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