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新課改的影響,學校的管理理念、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改變。初中數學課堂變得越來越多姿多彩。面對越來越繁華的初中數學課堂,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思考熱鬧背后的現象。當前低效或無效已經成為初中數學課堂存在的主要問題。初中數學教學應該回歸課堂的靈動,回歸教學的本真。
關鍵詞:靈動課堂;本真教學;高效課堂
數學課堂過多的追求形式,忽視了數學的本真,忽視了課堂的靈動,逐漸偏離了新課改的核心要求,即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所以,初中數學教學應該遵循數學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建立靈動、真態(tài)和高效的課堂,從而促進初中數學教育的發(fā)展。
一、 活動操作要動靜結合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會進行一些教學活動操作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促進知識的傳授,從而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在新課標的影響下,數學課堂要實現動靜結合。其實,靜的課堂才是數學課堂的理想追求。所以教師在進行活動操作的時候,要注意讓學生靜下來多多思考。
例如,學習《概率》的時候,教師的教學設計如下:有一個大圓盤,圓盤上有十二個格子,還有一個指針,價值十元的物品放在奇數格子里,價值五角的物品放在偶數格子里,假設哪個學生交了一元錢,他就可以任意的轉動圓盤,當停下后,指針會指向一定的格子,格子上有對應的數字,從該格子的下一格開始往下數對應數字的格子,如果數到哪一個格子,那么該格子里的物品就歸誰。學生一邊聽老師講解及演示游戲,一邊對這個游戲充滿了興趣,都想試一試,有的學生會在心理盤算著:指針指向奇數格和偶數格的可能性一樣大,指向奇數格才能得五角錢,還會賠五角錢,而指向奇數格可以得十元錢,可以賺很多錢。然后一些學生開始玩這個游戲,第一個學生轉了個1,第二個學生轉了個6,第三個學生轉了個4,……學生反復的試,但一直是賠錢。這個時候學生開始疑惑起來了,一些學生說:“老師騙人,根本不可能得到十元錢”,而更多的學生動起腦子來,思考這個問題,少數幾個同學表示已經想明白了,老師最后給大家做一下點撥,同學們都豁然開朗。因為奇數與奇數相加得到的是偶數,偶數與偶數相加得到的是偶數。在當前規(guī)則下,指針不管指向哪一格,最后一定數到偶數格,永遠也不可能得到十元錢,賺錢的概率是零。通過這個活動,激起了學生學習概率的興趣,課堂效果非常好。
操作活動是重要的教學手段,結合教學內容的操作活動,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一方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可以很好的提高課堂效率。在這個案例中,教師設計了一個動靜結合的操作活動,激起了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學生發(fā)現問題,積極思考,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感受數學的魅力,獲得數學的快樂。
二、 創(chuàng)設具有數學本質的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情境,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甚至會影響整個課堂效果。情境創(chuàng)設不應過多的追求形式,用一些圖畫,用一些動畫,用一些沒有實際價值的問題,注重形式的情境創(chuàng)設會偏離教學本質,對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
例如,在學習《完全平方公式》的時候,教師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即師生一起競賽。老師和學生同時計算一些數的平方值,比如三十五的平方、八十五的平方、一百零一的平方等,看看誰的計算速度更快,準確率更高。在計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用計算器進行計算,老師則是口算,經過好幾次的比賽,老師一直贏,老師不僅速度快,而且準確率百分之百,老師完敗計算器。同學們對老師的表現感到無比的差異,心中生出疑問:老師口算為什么如此快?老師是不是之前已經背好答案了?這中間是不是有方法?老師面對學生對他作弊的質疑,老師說:“只要末尾數是5的兩位數,你們可以隨便報,我都可以馬上說出它的平方值?!庇谑峭瑢W們都爭先恐后地給老師報末尾數是5的兩位數,老師都能一一快速答出。同學們對老師表示出無比的崇拜,他們的好奇心被徹底地激發(fā)了。同學們都紛紛問老師:“計算的時候是不是有竅門?”這時候同學們對平方的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時候老師說:“這是有竅門的,學好完全平方公式,才能掌握這一竅門?!庇谑牵瑢W們都兩眼放光,都迫不及待地要學完全平方公式,催促著老師趕快講新課。學生在之前學過(ab)n=anbn,一些學生學習完全平方公式時,會錯誤地認為(a+b)n=an+bn。老師為了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在知識拓展中,先讓學生猜想(a+b)n的結果,然后用具體的數據代入求值,這樣所得結果與學生錯誤方法計算出來結果不一樣,學生這樣就會發(fā)現自己之前的認識是錯誤的,并且加深了對完全平方公式的認識。教師創(chuàng)設這兩個情境,把教學內容很好的滲透其中,讓學生了解了數學的內涵,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很好地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學到真正的知識。
三、 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實現合作價值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討論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由于每個學生都存在不同的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能力以及學習內容,精心設計要討論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意見,不僅要發(fā)揮好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教師也要深入的小組中去,在討論方式與思路方面給予恰當的指導。
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應用》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以整個班集體為單位,假如去旅行,中國旅行社的報價是每人100元,可以打7折;金秋旅行社也是每人100元,但可以給5人免費,剩余的人費用打8折。(1)如果全體同學都參加,你會選哪家?(2)如果只去30人呢?(3)如何選擇旅行社?在解答過程中教師問:這道題目可以用方程來解嗎?問題中有哪些相等的數量關系和不等的數量關系?然后要求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討論完后發(fā)表各自的意見。最后教師總結: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相等關系,還存在大量不等關系,我們要善于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分清量與量之間的關系是屬于哪個類型。然后建立數學模型——方程或者不等式,從而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課堂不應該追求華麗的形式,應該追求具有實質性教學內容,尊重教學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活動操作要動靜結合,創(chuàng)設具有數學本質的情境,還課堂的靈動,還教學的本真,建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讓學生學到真知識。
參考文獻:
[1]劉體美.論本真的數學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2(14):78.
[2]鴉群.靈動的課堂本真的數學[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2(24):90-91.
作者簡介:姚軍,江蘇省高郵市,江蘇省高郵市甘垛鎮(zhèn)澄陽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