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宇睿
【摘要】本文將英語諺語“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的Practice一詞新解為P——Practice(練習)、R——Range(范圍)、A——Atmosphere(氛圍)、C——Comprehensiveness(綜合)、T——Targets(目標)、I——Initiative(動機)、 C——Culture(文化背景)、E——Evaluation(評價)等八個方面,旨在全面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從而真正做到Practice makes perfect.
【關鍵詞】“Practice makes perfect”;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D. Hymes)認為:語言能力不僅是指能否造出合乎語法句子的能力,還應包括能否恰當?shù)厥褂谜Z言的能力,而說話是語言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也是交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傳統(tǒng)小學英語教學中,小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培養(yǎng)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造成學生只會“紙上談兵”。因此,提高小學生的口語能力已刻不容緩。本文將從八個方面即:P——Practice(練習),R——Range(范圍),A——Atmosphere(氛圍), C——Comprehensiveness(綜合),T——Targets(目標), I——Initiative(動機), C——Culture(文化背景), E——Evaluation(評價)詳細闡述怎樣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從而把Practice makes perfect.這句諺語變成現(xiàn)實。
一、P——Practice(練習)
所謂練習,就是教師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多加練習,在練習中訓練口語,從而達到能力上的提升。主要包括課內(nèi)和課外兩方面:
1.課內(nèi)。
(1)每日演講。教師們可充分利用每堂課剛開始的幾分鐘,讓學生按照學號或是自愿原則,由一名同學進行演講。教師們可以讓學生演唱一首英文歌,朗誦一首英文小詩,講一個英文小故事,也可以自由發(fā)揮說說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這樣一來就大大增加了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機會。
(2)游戲設置。游戲是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也能讓學生在其中快樂地開口說英語。例如現(xiàn)在進行時的一般疑問句是學生掌握不太好的一個知識點。在教授這個知識點時,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Guessing Game來讓學生訓練第二人稱的一般疑問句。在游戲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地訓練了此句型的問句和答句。當學生猜出時,也深深地體會到了說英語的快樂。
2.課外。
(1) 英語角。合理充分利用英語角將進一步增加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機會。筆者所在學校的英語角活動和英語廣播合二為一。每周英語廣播時,會由一名英語老師講一個簡單的英語故事,并提出關于故事的理解問題,讓學生在課間英語角進行回答?;卮鹫_的學生將獲得英語角特制可愛貼紙一張。學生們都踴躍參加,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回答問題時,學生在不經(jīng)意間鍛煉了口語能力。
(2)打造個性“專輯”。教師們在布置英語回家作業(yè)時,除了可以布置一些書面作業(yè),還可以布置一些口語作業(yè)。比如教師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電腦,或者在家長的幫助下錄下自己的英語口語“專輯”。內(nèi)容可以是句型,課文,故事,或者自編對話。還可鼓勵學生在“專輯”中配上音樂,把自己的專輯打造地更為有特點。這樣特別的作業(yè)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用英語表現(xiàn)自我。
二、R——Range(范圍)
所謂范圍是指老師要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有一個大致的把握,并在學生可接受的范圍中,鼓勵學生進行適當?shù)目谡Z訓練。
教師們對范圍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如果“度”把握不好可能會事與愿違。比如一個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較差,連基本的單詞和句子都很難說正確,教師們就要求學生一定要準確地復述課文,那對學生而言,就超出他的能力范圍了,會造成學生的畏難情緒,從而造成學生不愿意開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們就應該降低要求,布置一些學生跳一跳還能夠得到的任務,讓學生體驗到說英語成功的喜悅。比如:教師們可以讓學生說一句簡單的句子,或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這樣學生會感到自己也能說英語并能成功完成老師的任務,從而產(chǎn)生了良性循環(huán)。相反,如果任務過于簡單,學生也會覺得沒有意思,沒有挑戰(zhàn)性。
總之,教師們應對學生的能力有一個大概掌控,并設置一些適當提高能力的活動,這樣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三、A——Atmosphere(氛圍)
所謂氛圍,就是教師們要盡力為學生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并讓學生在良好的語言氛圍內(nèi),自然而然的開口說英語。氛圍的創(chuàng)設包括如下一些內(nèi)容:
1.創(chuàng)設情境。布魯姆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nèi)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比绻Z言離開了情境,就像魚兒離開了水。在課堂上教師們可以借助圖片,簡筆畫,CAI等創(chuàng)造較真實的語言氛圍,讓學生在較真實的環(huán)境中激發(fā)說話的欲望,積極參與到口語訓練中。
2.盡量使用全英文教學。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少地說漢語。用英語組織教學能增加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表達的習慣。說的速度可慢些,要多次重復,讓學生反復聽,反復感受。漸漸地,學生熟悉了教師的語言,就能融入英語的氛圍。
四、C——Comprehensiveness(綜合)
所謂綜合是指,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和其他三方面能力:聽,讀,寫的培養(yǎng)并不矛盾,這四方面是互相促進的。所以教師們在培養(yǎng)學生口語能力的同時不要忘記其他三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對口語的促進作用。
1.聽和讀。在語言中,聽、讀能力屬于語言的輸入過程,而說、寫能力屬于語言輸出過程。正確和豐富的輸入將會有效促進語言的輸出。教師們可以廣泛利用英文原版電影、動畫片、兒童歌曲等語音純正、語調(diào)兒童化的口語材料,從聽、跟讀方向著手提高學生口語水平。
2.寫。寫作能力和口語能力同屬于語言輸出范疇。當代語言學家胡明揚曾經(jīng)在他的書中寫到:書面語是經(jīng)過加工、提煉和發(fā)展了的口語的書面形式,積累起比口語更豐富的詞匯,更精密復雜的語法結(jié)構和更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可以反過來影響和促進口語的發(fā)展。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在中年級就養(yǎng)成英語書寫習慣,鼓勵他們用簡單的英語寫英文日記,提高他們的英語書寫能力,而這種能力也可以間接體現(xiàn)在口語中,使學生的口語邏輯性更強,也加深了印象。
五、T——Targets(目標)
所謂目標,是指教師在設計口語訓練活動中,要預先設置達成目標、對活動中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的錯誤和困難做好應對措施,并在實際教學中盡量向預設目標靠攏。
目標的設置將有利于活動效果的實現(xiàn)和達成。如果教師在設計口語活動之前,沒有目標的設定,那學生進行活動的效果就不能得到保證。比如在訓練句型:Who is that…with …? He/She is my….之前,教師應該設置明確的目標:正確用with對特征的描述來詢問他/她是誰。并對學生在訓練中將出現(xiàn)的錯誤做好應對如:with后特征,何時加s,如big eyes,何時加a/an,如a small nose,何時不變,如long hair。對于學生產(chǎn)生的錯誤,教師們應予以重視并提供指導、歸類和總結(jié)。這樣學生的訓練將會更明確,效果也會更好。
六、I——Initiative(動機)
所謂動機,是指教師應該充分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和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習動機對英語口語學習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動機。
1.利用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在每一節(jié)課,都可把全身動作反應法,實物教學法,兒歌,歌曲,游戲等多種方法穿插其中。使學習過程動靜結(jié)合,調(diào)節(jié)、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更把學英語變成快樂的事,學生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各種英語學習活動,并從中獲得樂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樂于開口,自然而然提高了口語能力。
2.利用先進教學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教育科技的現(xiàn)代化大大地豐富了教師的課堂,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先進教學媒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去主動學習英語。交互式電子白板、一體機在這一方面功能突出。筆者所在學校的未來教室更是將這一點發(fā)揮到極致。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不知不覺地提高了英語口語能力。
七、C——Culture(文化背景)
所謂文化背景,是指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們需要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教授外國節(jié)日時,我向?qū)W生滲透了萬圣節(jié)這個西方重要節(jié)日,讓學生了解南瓜燈、面具、服飾、糖果的作用,并向?qū)W生模擬了“trick or treat”的場景。學生在了解了文化知識,再進行口語訓練時,準確率就大大提高了。教師們只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認知能力,不斷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才能使學生掌握或提高真正意義上的交際知識和能力。
八、E——Evaluation(評價)
所謂評價,是指教師在評價學生口語活動時,需要采用多樣性的、以鼓勵為主的積極評價。這樣將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在每堂課上都可以使用小組競賽的方法,來激勵每個學生為小組爭光,這樣每個學生都會很積極地開口去說。教師們不應該吝嗇自己的鼓勵語言,每一個人都希望受到表揚,肯定,而你不經(jīng)意的鼓勵和肯定可能會給學生帶來更多開口說的動力。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將大大增強學生自信心, 讓學生得到了認同感。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多使用鼓勵學生的語言, 當學生答對時,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 ,如 :Good. / Well done. / Great. /Excellent./Fantastic./Amazing. /Im proud of you./…即使學生回答錯了,教師要給予及時的幫助,并給予鼓勵:Try again/You will do a great job next time./Thats Ok anyway.在不斷的鼓勵、表揚的氣氛中,學生的自信心會不斷增強,英語口語能力也會不斷提高,甚至會給教師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時,P、R、A、C、T、I、C、E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八個方面相互促進,相互依靠。同樣,想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需要老師和學生雙方的努力和付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Practice makes perfect!
參考文獻:
[1]胡明揚.語言學概論[M].語文出版社,2000.
[2]方文禮,唐蕾.試談少兒外語活動型教學法[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4.
[3]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唐衛(wèi)海,劉希萍.教育心理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