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莉
摘 要:在現(xiàn)有的識字教學中,低年級的識字整體上效果不佳,容易出現(xiàn)讀錯音、不理解字義、提筆忘字等問題。相對應的,在教師的識字教學展開中也出現(xiàn)了內容單一化、方式呆板化的問題,沒有結合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诖?,講解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現(xiàn)有識字教學中的不足,展開字理識字教學的內涵和方式的探究。
關鍵詞:低年級;識字教學;字理研究
一、低年級學生學習特點
在識字教學中,只有掌握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以及大腦接受能力,才能因材施教,實行合適的識字教學策略。
1.好奇心重
低年級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并且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會嘗試各種學習行為。這種好奇心能夠幫助學生產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對識字的興趣也是至關重要的。
2.偏向于形象記憶
由于低年級學生大腦發(fā)育還在完善中,因此其理解能力不高,尤其對于抽象的概念更存在理解的障礙。因此低年級學生掌握知識、記憶知識的最好辦法是形象記憶,在豐富的顏色和圖案中會產生更好的記憶效果。
3.依靠外界力量驅動學習
學習的推動力主要來源于內在自驅力以及外在的壓力。在低年級學生中,由于其對學習的重要性沒有深刻認識,因此其識字、學習的主要動力在于外界老師、家長的督促。
二、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問題
在教育減負的壓力下,低年級語文教師在字詞作業(yè)的布置數量上逐漸減少,低年級學生在降低重復性記憶、書寫的強度下,其識字的效率和效果有所減慢。從這一方面,也能看出現(xiàn)有教師在識字教學方法上的模式化和機械化,主要還是依靠重復性的讀音識別、書寫、默寫來完成整個識字教學過程。
1.對識字教學的理解不深刻
識字教學不僅僅需要關注字的讀音以及書寫,更重要的在于理解字的意思,并學會字與其他字、與其他音節(jié)、與其他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因此深刻的內涵理解以及舉一反三的推斷能力是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重點。只有掌握字的來源、發(fā)展、含義,才能更好地記憶詞語,并學會利用字詞。只有掌握舉一反三的能力,才能在聯(lián)想形近字、同音字的同時掌握、復習更多的漢字。以完成識字教學任務為目的,讓低年級學生掌握每節(jié)課后生字的識字教學模式沒有辦法幫助學生建立長期的識字學習能力。
2.教學內容的片面化
現(xiàn)有的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仍舊是以教師教授漢字讀音開始,通過漢字的板書講解,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書寫過程、筆畫、偏旁等。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幫助學生展示字音、字形,但是卻缺少了對于字義的理解。低年級學生對于字的來源、字的含義以及漢字的歷史故事都一無所知,只是機械化地進行跟從,沒有調動學生識字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教學形式的呆板化
在現(xiàn)有的教學形式中,大多數是通過板書的形式來進行漢字的筆畫拆分和講解,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趣味性和吸引性,沒有辦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感受不到學習識字的快樂,反而覺得識字過程是一種負擔和壓力。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沒有進行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沒有進行群體的互動和自我學習的環(huán)節(jié)。
三、字理識字法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運用
在教學理念上可以通過字理識字的理念來展開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實行以及教學工具的運用。
1.字理識字的內涵
漢字在組成過程中都具有一定的依據和規(guī)律。有的漢字是按照所表示事物的形象來設計的,我們稱之為“象形字”,有的則是具有一定含義,并結合圖像的“指事字”。因此,通過對構字依據以及原理的講述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字的起源和發(fā)展,讓他們在漢字探究中產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在明確的基礎上,教師會進行字音、字形、字義的單獨講解以及聯(lián)系講解,幫助學生構建對于某個漢字的思維導圖。
2.字理識字的方法
關于字理識字有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在選擇何種方式之前需要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完全掌握,并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識字教學方法。
(1)圖示法
許多的漢字都是象形字,與所表達事物的外觀具有相似性。象形字由于在外觀上的辨識度較高,因此較為容易被學生記憶。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盡量通過圖示法將漢字用圖畫的形式進行表達,加深學生的形象記憶,也能在講解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模仿寫字的興趣。圖示法在字形記憶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此在低年級學生字形記憶和書寫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僅僅通過圖示法進行字理教學是不充分的,還需要結合其他的教學方法。
(2)歌訣法
在低年級進行字音記憶和識別的過程中,通過傳唱生字歌謠、口訣的方式能夠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低年級學生對于歌訣的記憶時間會更久,并且在日常中,通過不斷的傳唱,能夠加強反復的記憶,使歌訣中的字音更容易深入人心、長久記憶。
(3)故事法
低年級學生對于枯燥的教學理論接受度較低,為了幫助其理解漢字的意思以及使用的語境,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故事可以包括某個漢字的起源故事、發(fā)展故事,也可以是在生活中運用的故事。在故事的聆聽和思考中,低年級學生不僅能夠理解漢字的字義,也能夠明白漢字的使用環(huán)境,為后續(xù)的用字過程進行鋪墊。
四、結束語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應該根據其特點進行識字的教學規(guī)劃。通過理解、聯(lián)系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漢字的記憶,減少重復性書寫給學生帶來的負擔以及壓力,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綜合運用圖示法、歌訣法、故事法的基礎上進行識字教學模式的探索。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定期進行識字評估和反饋,幫助學生不斷進行溫習,做到“溫故而知新”。
參考文獻:
[1]趙薇.指向漢字素養(yǎng)提升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J].江蘇教育,2018(65).
[2]陸慧玲.一筆一畫書漢字,一撇一捺詮字情[J].小學教學參考,2018(31).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