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豐
摘 要:三年級開始學寫作文,學生年齡比較小,語言比較貧乏,更沒有什么社會經(jīng)驗,個別的甚至連一句完整的話還表達不太清楚,讓他們提筆寫作,真是難為他們了。然而,寫作是學生必須面對的“殘酷現(xiàn)實”。這樣一來,“如何教學生寫作”這一難題再次擺在教師的面前。中央教科所潘自由教授說:小學生的作文力求簡單化,千萬不要復雜。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錫慶老師也說:“應(yīng)該是寫我自得之見,抒我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筆,顯我的自在之趣?!边@些精辟的論述,使人茅塞頓開,受益匪淺。因此,教師應(yīng)積極倡導學生說真話、抒真情、表真意,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童心感受世界,看到什么就寫什么,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寫作;觀察
一、引導學生觀察校園生活
學校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進行交際的重要場所。校園每天都發(fā)生著這樣或那樣的事情,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思考,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信息儲存起來。本學期我校開展的大型活動比較多,如救助貧困生活動、體操比賽、“六一”演出、家長會等活動。我把這些活動作為學生觀察的主要對象。因為這些活動是他們親身經(jīng)歷的,因此,每個學生都會從中獲得大量的寫作信息,可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豐富的材料。
為了迎接“六一”兒童節(jié)的到來,學校要求每班出兩個節(jié)目??吹桨嗬锏膶W生對這件事很熱心,躍躍欲試,于是,我就讓學生圍繞“排節(jié)目”這一話題寫了一篇作文。有一位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排節(jié)目?排節(jié)目是怎么一回事?噢!原來是在眾人面前又唱又跳的。那多不好意思!于是,我低下頭,弓著身子盡可能把自己‘藏起來……”有一名參加演節(jié)目的女同學這樣寫道:“今天,我和杜×、肖××去音樂教室排節(jié)目,不知是什么原因被音樂老師轟了出來。我和杜×還都以為取消了我們演節(jié)目的資格了呢。我們幾個人就著急地哭了起來??抻钟惺裁从媚兀窟€是去找老師吧……”又一位同學寫道:“今天音樂課上老師說要挑選演員演節(jié)目,老師走到我身邊悄悄地問:‘孫××,你愿意不愿意表演節(jié)目?我的臉騰地一下紅了,低著頭,小聲說:‘我……我……我不會演。后來看到別的學生在排節(jié)目時又唱又跳可高興啦!我真后悔沒有答應(yīng)老師,以后再有這樣的機會,我絕不會錯過的。”
這些都是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也是來自學生內(nèi)心的感受,所以文章讀起來就更真實,更感人了。
二、引導學生觀察家庭生活
每個家庭由于生活環(huán)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所以都有各自特點。為此,我經(jīng)常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家的院落、住宅、室內(nèi)裝飾,家人的起居習慣、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以及各自的嗜好等,然后寫出自己家庭中的喜、怒、哀、樂。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學生的作文有了很多的進步。
如王××同學在《謊言》中寫道:“爸爸平時總愛喝幾盅。這不,爸爸又喝高了,回到家里便故意找茬。媽媽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就和爸爸鬧起來,這樣一場家庭戰(zhàn)爭爆發(fā)了,我在中間勸誰誰不聽,拉又拉不動,只好在旁邊哭起來。聽到我哭得那么傷心,爸爸、媽媽才住手。一連幾天,爸爸、媽媽互相不說話,家里失去了往日的歡樂。我想這樣下去怎么行?我得想個辦法盡快使爸爸、媽媽和好……后來,我想辦法終于使爸爸、媽媽和好了?!边@篇習作真實地再現(xiàn)了生活,表達了孩子對家庭的熱愛,字里行間流淌著濃濃的親情。
只要我們不懈地努力,不斷地探索,一定會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讓學生的作文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三、多一些寬容,多一些鼓勵,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個性心態(tài)
學生看到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怎么想就怎么寫。這,并不是意味著教師可以一味地放任自流,教師的點撥和評價還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評價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寫作情趣,評價過于苛刻,會打消學生寫作積極性,失去寫作的自信心,使學生處于迷茫狀態(tài)。因此,我在對學生的作文本著這樣的原則來評價: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多一些寬容,少一些限制,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因此,我對學生作文的評價常采取面對面的交流方式來進行。具體操作方法是:學生交完底稿后就與老師或同學交流,教師首先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對不足的地方以恰當?shù)姆绞街更c出來,比如對語句不通順的,可以采取讓他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自己找到病句的原因,自己修改;對敘事不具體,表達不清楚的,教師可以采取“詢問的方法”,讓學生表達清楚。如,有一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今天,我看見一個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個要飯的。張×過來了,二話沒說,拿出1元錢就給那個人了。張×真是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蔽覍ψ髡呔哂猩朴诎l(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進行表揚。接著我饒有興趣地問:“真有這么一回事嗎?是在今天的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發(fā)生事?你怎么看出他是一個要飯的?那時在場的同學怎么說的,怎么做的?你能不能把這事給老師講一遍。”這位學生看見老師對這件這么感興趣,就詳詳細細地把事情的經(jīng)過講給我聽。聽完后,我用贊嘆的語氣說:“你講得棒!你能不能像你講的這樣,把事情的經(jīng)過詳細細地寫下來,一會讀給大家聽?”“能!”那位同學高高興興地拿著本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開始他的“重新創(chuàng)作”。對于用詞不當?shù)?,我用這樣的方法給學生指出來:“我覺得這個詞如果用別的詞,如……是不是更恰當些?”實踐證明,這種“面對面交式”評價學生的方法,不僅大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使學生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作文教學永遠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一項重要任務(wù),只有我們不懈努力,不斷探索,才更能科學、更健康地發(fā)展。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