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 ? 要: 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社會主義價值核心觀教育,把學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在教學中,當學生思想出現(xiàn)問題,老師要糾正他們的錯誤思想觀念,讓他們回歸到正確道路。學生的言行舉止出現(xiàn)偏差,老師要及時糾正他們的一言一行,讓他們的行為舉止符合道德標準,符合社會主義價值核心觀的要求。
關鍵詞: 行為偏差? ? 思想教育? ? 情感教育? ? 行為教育? ? 禮儀教育
一、教育中注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針對我國百廢待興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偉大形勢,毛澤東適時提出了我國的教育方針,就是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首先把社會主義教育放在一切教育的首要地位,培養(yǎng)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因此考核每一個學生的時候,把德育問題作為主要衡量標準,因此培養(yǎng)大批優(yōu)秀的祖國四化建設人才。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說,改革開放就是解決人的思想問題,首先要解放思想,才能大膽地改革開放。在學生思想教育方面形成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型人才。經(jīng)過三十年的發(fā)展,我黨審時度勢適時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我們要教育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必須樹立崇高偉大的社會主義價值核心觀,這樣才能健康發(fā)展,才能成為有用的人才。一個人的思想價值觀決定了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判斷和評價,有了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才能對周圍事物做出正確的科學的判斷,對于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就能正確認識分析和理解。一個人的思想價值觀正確了,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才能有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行為有偏差,就要及時糾正他們的行為,使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軌道。
二、教育中注重學生愛國情懷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學校思想教育中一定要把這一主題貫穿始終,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祖國,用學到的知識報效祖國。一個人心中只有裝著祖國,眼界才會開闊,心胸才會寬廣,氣度才能包容萬物,才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價值觀寫照,在外族入侵的時候,領導人民勇敢抗擊,被俘時始終堅信祖國,心懷祖國的人民至死不渝,不向敵人投降。文天祥這種民族氣節(jié)被后人稱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民族英雄人物的事跡教育學生,培養(yǎng)愛國情懷,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當下,各種思潮涌入,西方文化進入中國,把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帶進國門,在青少年中間造成了負面影響。有些商家唯利是圖,丟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部分,包裝推銷西方文化當中的糟粕部分,給學校思想教育帶來沖擊。舉例來說,中國傳統(tǒng)七夕節(jié)就是乞巧節(jié),祖宗傳承下來的七夕節(jié)包含著濃重的中華文化氣息,我們應該好好地發(fā)揚它,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于學生思想行為上的偏差,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隨時發(fā)現(xiàn)、隨時糾正。愛國教育這一桿大旗,應始終高高飄揚。如果學生丟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認為西方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就會導致不健康的心理。在當今網(wǎng)絡非常發(fā)達的條件下,學生容易受到這方面影響。在教學中要牢牢抓住愛國主義教育這一主題,永不放松,讓學生擁有感恩的心,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民族,熱愛自己的人民。
三、教育中注重學生的文明禮儀的教育
一個人的穿衣打扮、言行舉止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修養(yǎng),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文明程度。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是學生思想教育中的重點,在學校整個思想教育過程當中,文明禮儀教育無處不在。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fā)展,社會上很多人和事具有非常強的功利性,還有很多人和事具有濃重的銅臭味,直接影響學生的言談舉止,現(xiàn)在一些學生在文明禮儀方面出現(xiàn)了偏差。早晨上學路上,學生碰見老師不問好,視而不見,在他們的心目中沒有文明禮儀這一概念。進出教室的時候,學生根本不會謙讓,跟老師搶時間,甚至有的學生沖撞老師,在他們的意識當中,我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應該給我讓道。有時候學生犯錯被老師批評了,一臉不屑,似乎說關老師你什么事,我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你們少管我。下課的時候,校園里可以聽見學生的臟話。這種文明禮儀的缺失是教育的大不幸。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在文明禮儀方面有這么大的偏差呢?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今一些家長只關注學生的分數(shù)成績,把分數(shù)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在這種背景下,一些老師只教書不育人,只注重成績的變化,不注重人的思想變化。各種因素導致的結果是學生文明禮儀缺失。針對這種情況,建議教育部門把文明禮儀納入評價學生的重要指標當中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待人接物的世界觀,在外表上注重衣著穿戴,樹立良好形象。從內在修養(yǎng)上,培養(yǎng)學生溫文爾雅的氣質,從根本上糾正學生文明禮儀的偏差,讓他們有良好的氣質形象,樹立當代文明學生的典范。
四、教育中注重學生的心理偏差教育
我們經(jīng)常教育學生抱有一顆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心里充滿陽光,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健康的心理能帶給人們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陽光的人、開朗的人,一定是樂觀的人。一些學生受家長的影響,對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只是抱怨,看不到歷史前進的方向,看不到社會的巨大變化,看不到人們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變化,看不到時代潮流。這樣,就形成偏執(zhí)的心理。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言論不合時宜,帶有濃厚的個人偏執(zhí)的觀點。從家庭層面講,有的學生是留守兒童,缺少母愛父愛,從小缺失愛的溫暖,他們的心理出現(xiàn)問題,待人接物往往表現(xiàn)出冷漠的情緒。這樣的學生如果走向社會,沒有集體協(xié)作精神,長此以往,就會形成畸形心理。教學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由于父母離異,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從小受到溺愛。這樣的學生唯我獨尊,不合意就不行,對老師的批評有極大的對抗心理。只有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更好地學習生活,才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才能更好地為祖國四化建設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靠的就是下一代,所以培養(yǎng)陽光樂觀的接班人是我們刻不容緩的責任和任務。
五、教育中注重學生的勞動教育
勞動創(chuàng)造美。人類社會是在不斷勞動創(chuàng)造中前進的。每一項科技發(fā)明都是用勞動創(chuàng)造而來的??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科學技術的發(fā)明都是由人的勞動創(chuàng)造而來的?,F(xiàn)在有些學生越來越惰,不會使用勞動工具,就連基本的掃地拖地都不會做,更不用說拿起勞動工具到田野里勞動。現(xiàn)在一些學生回到家里的時候從不幫助大人干家務活,只會玩游戲、看電視。一些學生走向社會,稍微遇到挫折困難,就打退堂鼓。工作中稍微吃點苦,就不想干了,總想躺在棉花堆里生活。所以我們要及時糾正他們這種“勞動偏差”行為,教育他們學會勤儉持家,教育學生始終堅信只有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才能開拓美好的人生道路。
總之,學生的偏差行為涉及的方面,老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行為偏差,進行具體的針對性教育,從而準確地糾正他們的偏差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何雨潤.思想教育指導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2014.11.
[2]張芳芳.初中生心理疏導的研究[D].石家莊:華北師范大學,2016.05.
[3]蘭鑫海.中學生思想教育的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課題《縣域農村初中行為偏差學生轉化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