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泉
【摘要】如東實驗學校王老師講授的《藤野先生》這一課,以“偉大”這一詞來貫串整節(jié)課,結構緊密,層層遞進;脈絡清晰,主次分明。文章通過這一課的實錄回顧,講述幾點案例思考。
【關鍵詞】偉大;體驗;閱讀
今年6月份,我有幸參加我縣城區(qū)學校開放日聽課活動,很高興能聆聽到名校名師的課。在我印象中最深的是如東實驗學校王老師講授的《藤野先生》這一課。 她的教學分為三大流程:體驗一種豪情——感受一段際遇——牢記一份感激。她用一個問題串由淺入深、分層推進地把三個教學流程緊密地串在一起;而對于文中主干問題的交流源于課文信息但又聯系當時實際環(huán)境進行分析與解讀,這樣對于學生的思維靈動性有很大促進,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一、實錄回顧
1.體驗一種豪情
(1)點擊“偉大”
新授引入:用適當的語言評價讓你終身難以忘懷的教師。請你再想想藤野先生是得到了魯迅的什么樣評價?(注:王老師讓學生閱讀課文倒數第二節(jié),讓學生簡單說說“偉大”感受,首次關注此節(jié)。)
接著王老師直指主題:藤野先生是日本仙臺的一位醫(yī)學教授,當了魯迅兩年老師;雖然魯迅與他分別二十年,但是魯迅還說:“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多媒體展示課文倒數第二節(jié),學生共同朗讀,二次關注此節(jié)。)這是什么樣的教授,只教授魯迅兩年,就讓他贊揚為“偉大”呢?
(2)體驗“偉大”
王老師用如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感受偉大:藤野先生最初給魯迅先生是什么印象?課文中寫了哪些交往的事件?從文中交往的事件中,你能感受藤野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王老師運用比較法來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對藤野先生的尊重。如“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讓同學們換成“訂正”來對比一下,“很敬重鬼神”,把“敬重”換成“崇拜”,讓同學感受對比;在對比中讓同學們感受魯迅對藤野的尊敬。)
老師導讀:難免魯迅與他分別二十年還感嘆:“但不知怎……并不為許多人知道。”(文章倒數第二節(jié),讓學生齊讀。三次關注此節(jié)。)
2.感受一段際遇
文中許多描寫的事件似乎與藤野先生沒有聯系,說一下課文中還寫了哪些事件,思索這些事件與藤野有什么關聯性?
通過交流,同學們理解了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他需要什么——理解了藤野先生為什么使魯迅對他一往情深的尊重。在仙臺,魯迅是心灰意冷的失望心情,而這時藤野先生的關愛與尊重,對魯迅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在這里王老師展示了《吶喊》和 《鎖記》中的句子來幫助同學們理解此時魯迅的心境。)
老師引讀:師恩難忘。當你在異國他鄉(xiāng),獨自一個人,在失望中苦苦追求時,能遇到一個老師給你最真誠的關愛與鼓勵,這樣的人在你的心目中就是“偉大”的。正如魯迅寫的:“但不知怎的……所知道。”(同學們有感情地誦讀。四次關注此節(jié)。)
3.牢記一份感激
在王老師的深情講解后,同學們同讀“每當夜間疲倦……再繼續(xù)寫……不為許多人所知道?!保ㄗx課文倒數第二節(jié),同學們共讀5次,學生理解一次比一次透徹。)
二、案例思考
本節(jié)課王老師主要抓住“偉大”這個詞來設計教學流程,處理教材端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串起了整個教學流程。藤野先生只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的一個普通醫(yī)學學校的教授,后來魯迅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聯系過他。那么二十年后,魯迅為什么贊揚他是偉大的呢?因此,王老師讓同學們找出藤野先生與魯迅先生交往的四件事,從而讓同學們體會到藤野先生是一位好老師,但是用這幾件事來說明藤野先生“偉大”似乎很牽強附會。王老師讓同學們繼續(xù)研讀課文,讓同學們思索電影事件與匿名信事件和藤野先生有什么聯系,通過反面對比不但使同學們明白魯迅與藤野先生分別的原因,更反映了藤野先生的高尚人格——在特定背景下(日本人歧視中國人和中國人麻木不仁),藤野先生仍然關愛魯迅。這種關愛是一種大愛,大美;這樣的老師真的很偉大,在以后的戰(zhàn)斗中,魯迅從藤野先生關愛中獲得了許多無窮的力量,這樣的人格真的很偉大。因此“偉大”在本節(jié)課中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本節(jié)課以“偉大”這一詞來貫串整節(jié)課,結構緊密,層層遞進;脈絡清晰,主次分明。這些問題的探究交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真正的發(fā)散,提升了學生的語文閱讀分析水平。
從王老師的這節(jié)課中我們可以看出,把握主要問題是引導學生課文閱讀的關鍵點,引導學生深層次地理解課文,可以找到語文課堂學習的著眼點,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解決問題;只有真正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價值得到實現。把握主要問題還可以使我們的學生注重對整體課文的品讀,從而改變我們肢解課文、教師一言堂的弊端;將對話式、講解式、問答式的教學模式引向我們閱讀教學課堂,有利于學生的思維活躍,促進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刻與智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從教學過程來看關鍵問題的提出,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在討論中,讓學生的能力與訓練有機結合,使課堂效益最大化。
如果我們把學生們的思維比作一方平靜的池水,那么我們老師所提的藝術性問題宛如一顆石子,在我們的學生思維中激起美麗的浪花,啟迪學生的思維。我們所提出的關鍵問題就像一根紅絲線,把我們的課文串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在我們的閱讀教學課中,在設計關鍵問題時,我們要用精練的語言問題激活我們的閱讀課,使我們的流程簡化,在簡單中表現出細致,直至我們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真正體會我們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