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是高年級作文的基礎,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提高低年級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但由于低年級學生比較小,生活閱歷少,知識體系不完整,往往看不懂圖意,即使看懂了,寫出來的話也顯得比較俗氣。所以我認為:必須應該充分挖掘小學生在這方面的潛力,多積累詞匯,多進行交際練習。本文從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談談對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能力培養(yǎng)的一些簡單見解。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看說讀寫;看圖寫話
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是高年級作文的基礎,它既為寫作積累方法,同時也在寫話的練習過程中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資源,是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認知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磮D寫話,從表面上看,只有兩個環(huán)節(jié)“看”和“寫”;實質(zhì)上它包括四個要素:看、想、說、寫。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培養(yǎng)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所以我依據(jù)課標的要求,結(jié)合學生特點,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讓學生們打好基礎,贏在起跑線上。
一、細致觀察——看一看
1.按順序觀察。指導學生觀察圖畫時,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避免產(chǎn)生雜亂無章、顧此失彼的不良習慣。如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先人后景、整體——部分——整體等,只要有一定的順序,說話、寫話才會有條理。
2.抓重點觀察。一幅圖總有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就是學生觀察、表達的重點和中心。因此,在進行觀察時,要指導學生抓住畫面重點細致觀察。如果圖畫重點是植物,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的顏色、形狀;如果圖畫重點是動物,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動物的外形、動作;如果圖畫重點是人物,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外貌、衣著特征,面部表情、動作行為等等。抓住了畫面的重點,學生在說話、寫話過程中,就會做到詳略得當,明白哪些內(nèi)容必須表達,哪些內(nèi)容可以表達,哪些內(nèi)容不需要表達。
二、開放思維——想一想
一幅圖只是描繪某一事件發(fā)生的一瞬間,一組圖也只能表現(xiàn)事件的幾個場面,不可能將整個過程全部展示出來。因此,在教學看圖寫話時,必須指導學生由此及彼,從“有”到“無”,合理地展開想象。
1.創(chuàng)設問題,展開想象。在指導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讓學生去聯(lián)想。比如有這樣兩幅圖:一幅圖畫是一只小鴨掉進了陷阱里,一幅圖畫是小鴨和許多小動物在做游戲。對于這樣兩幅圖,老師問:小鴨是怎么掉進陷阱里的?小鴨是怎么從陷阱里出來的?圍繞這兩個問題,學生可以討論,展開豐富的想象,達到說話、寫話的目的。
2.換位思考,展開想象。在引導學生看圖的同時,讓學生回憶自己平時經(jīng)歷過的或者與之相似的情景,把自己當時的感受、體會轉(zhuǎn)加給圖中的主人公。如教學《雨中情》一畫時,啟發(fā)學生回憶媽媽為我撐傘時,寧可自己淋濕也不讓我淋濕時我的感動和幸福之情。
3.合理推測,展開想象。推測,就是在已有的故事內(nèi)容、情節(ji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這樣的看圖寫話一般有兩幅或多幅圖畫組成。
三、暢所欲言——說一說
口頭表達能力是語言實踐的重要工具,是寫話的有力基礎,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低年級教材中每個單元練習都有說話訓練的安排??梢姟罢f”是多么的重要。低年級孩子好奇、天真,思維形象具體,但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說起話來有時前言不搭后語或重復。這就要求老師要耐心引導,注重細節(jié)。有些孩子在課堂上表現(xiàn)膽小,不愛說話,但對班級里發(fā)生的事,同學身上發(fā)生的事總愛跑來跟老師說說。說也奇怪,原先連話都說不通的孩子這時候他總能有頭有尾地把事情流利地有條理地說下來。其實,平時我們的做法,特別是對調(diào)皮,學習不認真的孩子,總沒有耐心聽他把話說完,還會打斷他的話。但你不曾發(fā)現(xiàn)這也是訓練孩子說話的好機會嗎?
課標上也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感受、想象說出來,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币庾R到這點后,我總是能耐心地聽完孩子們想說的話,還時不時地給他糾正語病。孩子他愿說,而且這些話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他能說得那么通順,也就不足為奇了。后來我還經(jīng)常利用課前幾分鐘鼓勵他們說說班級里發(fā)生的事。這一招真好,有些孩子還會事先進行練說。他們都愿意說著自己在班級里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還會說出自己心中對這事的看法。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們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使他們在今后看到一些關于班級或同學故事的圖片時,有話可寫。
四、拿起筆桿——寫一寫
說話是寫話的基礎,在說的基礎上再動筆寫,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求不要過高,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及時鼓勵和表揚,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樹立學生寫作的信心。
1.教給學生完整的句式。如: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按觀察順序來寫,想好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3.重點觀察處展開想象,要詳寫。
4.要求語句要通順,能運用平時積累的詞語,無錯別字,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
總之,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應讓孩子多“看”、多“想”、多“說”才能“寫”得生動具體,富有個性。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初學寫作要從小著眼,千萬不能貪大貪長?!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只有扎扎實實地練好基本功,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想讓孩子們喜歡表達、喜歡寫作,老師、家長都得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們的寫作成果,讓孩子們享受成功的喜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教師激發(fā)起學生的表達欲望,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滿足感和喜悅感,學生才會對看圖寫話產(chǎn)生興趣,才會覺得這是一件快樂的事,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把心中的想法用充滿活力的語言表達出來。
參考文獻
[1]林秀蓮.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探究[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1(4).
作者簡介
王晶晶(1988.02—),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盤山縣學科骨干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科學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