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長海 姚明超 張芝蘭
摘要:理論類社團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一個重要平臺,本研究圍繞多年來理論類社團的運行和管理,深刻地分析了目前社團存在的問題和現狀,并結合星光研習社理論社團管理運行的實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理論類社團必須體現理論引領作用、政治教育黨團建設要與理論類社團有機統(tǒng)一、要豐富活動載體等,對高校加強理論類社團建設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社團;理論類社團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發(fā)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正確發(fā)揮學生社團的應有作用,加強對學生社團的管理、引導、服務和聯系,促進學生社團規(guī)范有序發(fā)展,鼓勵支持理論學習等思想政治類社團”。理論類社團是由高校大學生依據興趣愛好自愿組成的,以黨的指導思想、路線、方針、政策為指導,旨在培養(yǎng)能夠按照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信仰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學生組織。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平臺,多年來各級各類高校圍繞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成立了理論類社團,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本研究主要圍繞多年來理論類社團的運行和管理,從高校理論類社團的發(fā)展現狀和突出問題,以及開展高校理論類社團建設的實踐與探索兩個方面,談一談筆者的工作經驗和工作體會。
一、高校理論類社團的發(fā)展現狀與存在的冋題
(一)發(fā)展現狀
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安排部署,各高校都紛紛開始加強大學生理論社團建設。從目前現狀來看,高校和高校二級院系基本上都建立了理論類社團。以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為例,社團建設一直走在高校前列。20世紀末期學校已經開始了理論社團建設的初步實踐,主要表現為:一是思想理論教育向學生會、社團等組織的普及,并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學習小組,但并沒有形成專門的理論社團。二是在20世紀初為落實學馬列、學鄧選、學黨章“三學小組”的成立,各高校紛紛開設了理論學習社團,此后這類社團一直得到支持,并逐步向全校院系普及。目前,高校在社團的管理上,一般統(tǒng)歸校團委管理,按照社團運行模式統(tǒng)一組織。理論類社團要不斷擴大影響力,覆蓋80%以上的學生,并將此作為一種學生工作考核指標。在過去的幾年中,理論類社團在各個院系都得到了普及,從“三學”逐步走向多樣化。比如,筆者所在的康復醫(yī)學院,于2017年成立了星光研習社,專注于對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和研究。三是經歷了由普遍化社團向專門理論社團的轉變。社團在最初成立時按照普遍化社團管理,對會員征收一定的人團會員費,社團活動嚴格按照會費管理模式開展,此后逐步改革形成了全體免費參與的活動模式。
(二)存在的問題
理論類社團的存在和發(fā)展,適應了青年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思想政治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需要,也適應了不同時期開展各種政治主題教育活動的需要,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yōu)勢。一方面高??梢詫r代的主題精神通過社團活動進行傳達和學習,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調動大學生青年骨干參與政治學習的熱情,在校內形成一種風尚。但在工作過程中,理論類社團也普遍存在一些問題。研究者張柯認為,理論類社團存在缺乏人氣、缺乏興趣、缺乏創(chuàng)新、缺乏師資的問題。研究者徐晶認為,理論類社團存在內部差異大、管理不完善、活動品味不高等現實問題。
在社團管理工作中,筆者也發(fā)現理論類社團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其一'是活動單一、品牌建設不足。目肖U局校理論類社團活動主要集中在政治學習活動方面,活動組織形成往往脫離班團和黨支部工作而單獨存在,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tài)。加上社團以學生自我管理運行為主,缺乏有效指導,經費保障不足,缺乏有效的品牌建設。其二是參與者不夠廣泛,缺乏有效核心體系。理論類社團的管理和運行,除要求黨員和積極分子加人外,還可自主招募新生力量加入。但從整體上來看,理論類社團在運行中缺乏長期有效的運行機制和核心體系,在學生中的影響力不大。其三是社團工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形式化傾向,沒有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理論類社團的開展一方面來自于團委的工作要求,一方面來自于青年大學生的堅持,在工作開展中因為缺乏系統(tǒng)性的活動組織,學生的參與熱情不夠,一些社團活動僅是簡單地組織看電影或者開展志愿者活動,形式化明顯,學習任務不明確,政治理論學習沒有很好地落實下去。
二、開展理論類社團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一)星光研習社的成立與實踐
作為二級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人員,筆者對理論類社團的管理和運行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實踐。2017年,康復醫(yī)學院成立星光研習社,這個社團改變了過去理論類社團的一些運行模式。一是康復醫(yī)學院全體學生黨員都被要求加人研習社,按照年級高低形成高中低的模式。二是研究生黨員與本科生黨員一起參加活動,形成專業(yè)、學歷層級,注重研究生的示范引領作用。三是將研習社與學生黨支部活動結合起來,有效避免了重復工作,也更加容易形成核心力量,便于保證活動效果。四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在研習社下設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黨史等五個學習小組,突出經典學習。五是明確管理層次化,在班級設團支部立分社,建立初級會員和高級會員制度。
(二)運行效果
這一社團的建立,有效地避免了過去活動單一、學生提不起興趣、參與廣泛但效果差的局面。運行一年以來,社團發(fā)展逐步規(guī)范,研究生、本科生共同進步,研習社層級分明,成員學習興趣濃郁,活動組織規(guī)范化、系列化,有效地促進了成員的成長。特別是把黨員納入進去集中學習培訓,研習社也扮演了業(yè)余黨校的作用,對于黨建帶團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在校內引起了廣泛關注,《鄭州日報》《河南日報》等對此做了報道,產生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在社團建設過程中注重理論研究,已經成功申報河南教育廳課題研究一項、鄭州市課題一項、學校思政課題一項,通過科研帶動、制度約束、規(guī)范活動,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思路和模式。學校大學生通過參與研習社活動,不僅提升了對黨的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且鍛煉了組織能力,提升了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