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建
摘要:語文作為我國教育傳承的三大主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生活性,而小學語文教學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感知與實踐等基礎能力。為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在枯燥乏味的理論講解中巧妙引入生活情境,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成果,增進師生交流。尤其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加強生活化教學研究,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生活實際
一、強化語文課堂閱讀
以讀促學是最常見的一種語文教學方法,為了進一步提升語文寫作教學水平,教師應不斷加強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各項閱讀實踐活動來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但是,情感活動、閱讀寫作思維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學生對生活的理解積累和文本賞析。
如在教學“荷花”時,教師可以將文章中對荷花的描寫段落縮成短句,或是排列成詩,讓學生進行詩歌吟誦。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柔美動聽的音樂,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體會荷花的魅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想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意境效果。通過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學生能進一步體會語文知識的獨特魅力。
二、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演練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整合現(xiàn)有資源,加強授課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以此來拉近學生與語文的距離。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將文本生活化,以更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形式呈現(xiàn)教材內(nèi)容,讓學生獲得不一樣的課堂體驗。小學語文課堂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就是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然和生活的氣息,增進師生情感交流,所以在寫作訓練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體驗生活,就能使學生逐漸懂得怎樣表達自我,以及更好的生活。
小學生普遍缺乏社會生活經(jīng)驗,而語文寫作的素材和靈感都來源于生活,再加上語文教材內(nèi)容較為抽象,若學生了解不深、把握不夠,極易產(chǎn)生距離感,進而難以透徹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真實含義,也會制約學生寫作水平的發(fā)揮。
如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很多學生都無法準確理解文章內(nèi)容中出現(xiàn)的噴霧劑、除草劑等農(nóng)用工具與用品,與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了一定的距離感。但作為寫作教學的重要載體,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理解程度,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教師要多組織學生開展課本劇表演,讓學生結合童話故事進行角色演示。這樣,不僅能充分滿足小學生的個性特點,還能提高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積極性。另外,將枯燥的語言文字合理轉化為生活化場景,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涵的感悟,還有助于促進學生文本理解能力的不斷提升,進一步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
三、優(yōu)化語文寫作練習
為了進一步加強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lián)系,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緊緊圍繞生活場景、情境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并從不同層面和角度著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教師不僅要恰當引用生活元素,還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練習方式來開展各項寫作教學活動,以便不斷增強學生的寫作意識,并將自己學習、積累的知識與方法準確、靈活地運用到寫作練習中,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尤其對小學生來講,要想進一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還需要進行大量的寫作練習,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善于從生活點滴細節(jié)入手,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和組織各項寫作教學活動時,應正確認識到加強生活化元素的融入,不論是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diào)動,還是對授課質量與效率的提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不同階段的教育培養(yǎng)目標,通過科學運用各項教學策略,構建更生動、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鞠雨佳.源于生活 融入生活——論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J].新課程(上),2014,(11).
[2]柏春雨.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探析[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7,(5).
[3]楊玉鳳.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8,(29).
[4]曹宇玲.讓作文教學回歸本色——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點滴體會[J].考試周刊,2018,(32).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qū)吳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