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我國對教育均衡化發(fā)展重視程度不斷增強的大趨勢下,教育向山區(qū)地區(qū)、農村地區(qū)、邊遠地區(qū)等教育薄弱地區(qū)傾斜已經(jīng)成為一種大勢所趨,全社會對教育發(fā)展不均衡地區(qū)的關注程度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農村地區(qū)是我國城市化建設的主要勞動力輸出基地,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開始走出家門、走向社會,為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貢獻出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應高度重視農民工子女的學習狀況,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提供更加強勁的動力。在此我們對農村留守兒童在小學語文中的學習現(xiàn)狀及策略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是對那些生活在農村,父母連續(xù)三個月以上外出務工,由父親或者母親單方面撫養(yǎng)或者由其他監(jiān)護人進行監(jiān)護的兒童的總稱。留守兒童因為缺乏來自父母雙方的管理、教育、疏導,因此在學習方面、性格方面、心理方面、思想方面、行為習慣方面都會產(chǎn)生較為嚴重的問題。留守兒童不僅會因為疏于管教而極易誤入歧途,同時還會對學習持有逆反情緒或者逃避心理,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更大提升。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思維能力、交流理解能力奠定基礎的階段,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對留守兒童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準確的把握,采取有效策略激發(fā)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熱情,持續(xù)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語文教學力度,保證語文教學效率的顯著提高。
一、 農村留守兒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
農村留守兒童因為缺乏來自家長的教育、管理和督導,在日常生活中把大量的時間應用到玩耍當中,所以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學習動力普遍缺失,學習方法不成體系,學習信念不堅定、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極大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此外,因為缺乏父母的情感陪護,所以學生對于情感的體驗不深,在學習中不能較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不能體會到作者的真情實感,所以極大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發(fā)展。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針對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和實際發(fā)展水平開展針對性更強的教學,所以學生普遍感到學習的過程枯燥乏味,學習效率提升極不顯著,對于學習失去了足夠的耐心,更加制約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實施。
二、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開展高校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
(一) 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動力,促使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活動的高效開展,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更大提高。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能夠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山中訪友》一文的過程中,教師就充分把握文章當中描寫的都是作者回歸自然、親近自然過程中的所見、所感、所思的特點,組織學生和作者一樣,走出教室、走出校門,來到大自然中,放飛自己的身心,去感受天的藍、水的清,感受小草的纖弱細嫩,觀察柳枝的漫飛起舞,和清風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和陽光進行情與情的交流,讓學生和大自然做真正的朋友,讓農村留守兒童產(chǎn)生了和作者相同的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并極大激發(fā)了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為教學效率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 采用充沛的情感投入激發(fā)學生思想感情
正因為農村留守兒童缺少父母在情感上的陪護,所以在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時候就不會真正深入的體會,不會把握作者的寫作目的,這將會對學生日后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情感體系的形成造成嚴重制約。在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激發(fā)學生投入充沛的情感,保證小學生思想感情不缺失。例如在《懷念母親》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聯(lián)系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實際,依據(jù)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對父母極度思念、總是懷念父母陪伴自己的日子、希望父母早日歸來的心情開展教學,讓留守兒童講述自己和父母在一起開開心心、幸福生活的美好景象,借此培養(yǎng)農村留守兒童豐富的思想感情,并將這種感情遷移到對于課文的學習中來,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更大提高。
(三) 采用個性化教學實現(xiàn)語文教學效率提升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通過統(tǒng)一的教學活動,制定統(tǒng)一的評價內容來開展教學的,這樣對于留守兒童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學習效果有高有低的現(xiàn)實情況來說是不科學、不合理的,所以其效果也是極不理想的。所以教師應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更強的分層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長、不同愛好、不同能力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例如在《窮人》一文教學中,教師就對于那些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制定了“熟練朗讀課文,學習生字生詞,積累語言”的教學目標,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則在上一層次學生目標的基礎上還要能夠“把握文章內容,能夠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對于學習能力更高的學生則還要能夠“學習文章通過環(huán)境描寫、對人物的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手法”。這樣一來,學習目標都能夠和留守兒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有效結合,讓留守兒童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更大提高。
總而言之,對留守兒童開展高效的語文教學是提高我國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實現(xiàn)我國素質教育工程的必要途徑,也是保證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有效對策,保證農村留守兒童語文學習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張聰聰.農村留守兒童語文學習現(xiàn)狀及教學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周舒.農村留守兒童語文學習現(xiàn)狀及教學對策研究[J].課外語文,2014(14):69-69.
[3]許莉.農村留守兒童語文教學現(xiàn)狀研究——以安徽省北部某縣城民辦寄宿制學校為例[D].安徽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毛玉西,四川省瀘州市,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石橋鎮(zhèn)元通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