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琴
[摘要]新課程改革理念之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本文就我國英語教學方式的現(xiàn)狀分析,英語有效教學方式的概念和意義,以及實現(xiàn)英語有效教學方式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
[關鍵詞]有效教學方式;自主學習;科學教學;主體地位
一、我國英語教學方式的現(xiàn)狀
近幾年來,我國對英語教學這一方面是大力支持的,經(jīng)常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并加以改進,我國英語的教學方式也因此不斷改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盡管如此,有些地方還是不盡如人意。例如,英語的教學方式還是傳統(tǒng)模式,有些會做調(diào)整,但整體差別不大。這些語言知識的講解仍是孤立進行,而不是在句子、語篇中進行,而這種做法的結果是學生對于這些知識的學習忘記得很快,對一些單詞使用的情形不是很了解。同學們雖然學的辛苦,但進步不大,這種英語教學方式效率是非常低下的,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對于英語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勇于創(chuàng)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愛上英語,會學英語,學好英語。
二、有效教學方式的概念及意義
所謂的有效教學方式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率、有成果,即教師的教學有創(chuàng)新,有策略。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有進步、有發(fā)展。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在于老師有沒有教完或教的認不認真,而在于學生學得開不開心,是否取得進步。如果學生學習很辛苦,也沒有取得應有的進步,那么這種教學方式是沒有效率的。因此,評判某種教學方式有沒有效,學生是否學得開心、是否取得進步是其評判的標準。有效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能力,還能在同時讓老師獲得深深的成就感,實現(xiàn)自已的價值。因此,對有效教學方式的探索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三、有效教學方式實現(xiàn)的方法
(一)英語教學理念需要改變
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師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于教師來說,教學方式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要形成先進的教學理念。傳統(tǒng)的教學觀點是老師教學的重點在于把知識教于學生,學生只需聽即可。老師在上面講得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學生學得非常沒效率。根據(jù)我多年的學生經(jīng)歷及這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為“學”而教的思想。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慢慢轉移到以“學”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轉移到“研究學法”上,即研究使學生愛學習、學會學習、快樂學習的方法。最好做到教與學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確定學生主體地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無壓力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改變過于強調(diào)學生接受學習、被動地聽老師講課的現(xiàn)狀,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我們讓學生自己組成小組,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拋出一些英語問題,讓同學們小組交流,再讓他們自己派人回答,但要保證一個學期下來每個人都回答過問題,否則小組就要扣分。這樣,整個班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無論回答的如何我們都要鼓勵,我們的目的不是檢驗學生是否學得好,而是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以及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作為教師,除了把知識教于學生,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做到這些的前提是教師要先備好課,這里的 “備”不只是把要教的知識準備好,還要把教學的方式準備好。英語的學習無非在于聽、說、讀、寫,把這些掌握了,英語的學習也就沒問題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往把單詞、句子、文章等孤立講解的方式,把知識結合起來講解。例如,在教學生單詞的時候,可以把句子、短文結合起來。講一個單詞,我們可以講解這個單詞的來源、各種形式,造一些有趣的句子,把單詞運用到里面去,這樣學單詞會讓學生記憶深刻,不會輕易忘記,我們也可以讓學生課下這樣學單詞。對于閱讀短文的學習,我們不要一邊翻譯一邊講,我們可以先講一個大意,然后讓學生課下查找關于這篇短文的背景、所涉及的知識以及文章翻譯,然后讓同學們自己將所學的內(nèi)容表達出來,老師在旁邊指導、改進、鼓勵。除此之外,我們要推薦學生多去看看關于英語方面的有趣電影、演講等。這些都大大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訓練,增加了他們的興趣,有助于他們找到學習英語的合適方s戈,他們也在這過程中了解了許多關于英語的文化。
(四)學會因材施教,科學教學
在一個班中,學生的學習情況總是參差不齊的。不同的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對于這種情況,我們要學會分層教學。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遵循因材施教原則,以學生的進步發(fā)展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考慮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有的放矢地準備課程,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即無論優(yōu)秀生、中等生還是差生都有所收獲。
總之,我們教師的工作目標就是讓學生發(fā)展得更好,學習取得進步。而一個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做到這點,并且,它能讓雙方都受益,老師教得輕松、有成果,學生學得開心、有進步。一個有效的教學方式是隨著時代的改變不斷改進的,有效方法的探索與實踐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希望在未來的某天,英語的學習不再是那么困難,教師輕松教學,學生開心學習。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羅文軍.英語分層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