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光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為了適應時代的不斷變化,新課標對小學科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發(fā)展方向,小學階段科學新課標中就明確指出,科學探究要通過觀察和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而且觀察和實驗也是人們認識自然的最基礎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新課標要求學生要具有基本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以及科學素養(yǎng)。但是縱觀我國小學科學教學的現(xiàn)狀,有些學校甚至連專業(yè)教師都沒有,因此,如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成為了眾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本文就針對這一點,對當前新課標下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現(xiàn)狀進行調查和研究,并對其提出了相關的改革措施,以此來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科學;新課標;科學教學;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199-01
1.制定實驗目的,讓學生自行設計科學實驗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科學實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教師在課堂上自主的進行實驗的操作,難免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會讓學生產生一種科學實驗離自己很遠的想法,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多的去讓學生自己設計科學實驗,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實驗能力。比如,在《水能溶解一些物質》這一課中,單純的講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質這一科學原理,學生們是很難理解的,所以,教師可以先做一遍實驗,將裝有水的燒杯放在講臺上,然后將食鹽添加進去,用玻璃棒輕輕的攪動,讓學生們觀察食鹽發(fā)生了那些變化,從而通過指示和引導,讓學生清楚實驗的原理和目的,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沙子和水”的實驗,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做好實驗記錄。這樣可以充分的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的意識,讓小組之間能夠互幫互助,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明確工作任務,以此來發(fā)揮好團隊協(xié)作的作用,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而且教師還要對實驗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在小學科學教材中大多都是探究性的實驗,教師應采取多樣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并且要讓學生樹立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認真的對待科學。
2.設置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學習中,光有教師的指示引導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自主的去學習。而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科學實驗是教學的一個基本特點,通過科學實驗不僅可以讓學生提高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科學實驗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不會讓學生感覺科學離自己很遠。因此,教師在做科學實驗的時候,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觀看科學實驗,比如,在點燃酒精燈的時候,可以將高純度酒精和低純度酒精點燃進行對比,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同樣都是酒精,但是點燃之后所呈現(xiàn)出來的火焰顏色卻是不一樣的,這樣的問題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的去進行討論,進行學習,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去查閱相關的資料,這就使得學生自主的去查閱資料后發(fā)現(xiàn)酒精燈點燃之后的火焰不同是因為酒精的純度不同,就會加深學生的印象,這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答案的教學效果要高的多。學生知道了原理之后,教師就要對實驗進行改進,火焰的顏色就會發(fā)生明顯的改變,這樣的科學實驗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科學教學更加具有吸引力,同時還能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科學實驗的時候,可以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實驗情境下去觀察和思考,不僅有效的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還將學生的思維進行擴散,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3.靈活多用身邊資源,獨立自主的完成科學小實驗
眾多周知,現(xiàn)如今無論是大到國家的競爭,還是小到國內企業(yè)的競爭,歸根究底都是人才的競爭,高素質的人才在當今社會顯得格外的重要,因此,從小學教學開始就要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所以,相關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應該考慮到當前階段學生的發(fā)展特點,然后根據(jù)學生發(fā)展特點去設計實驗設計,讓學生能夠從實驗中了解科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在實驗的過程總還要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實驗,讓學生產生科學興趣,然后通過指示引導讓學生自主獨立的完成相關的簡單的科學實驗。其實,在相關的教材中,有關于學生能夠自主獨立操作的實驗比較少,但是教師不要僅僅局限在教材中,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動手操作的實驗,比如,在《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這一課中,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可以讓學生們就“鐵質、木質、塑料這三種不同的物質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這一問題互相討論,在進行實驗操作時,教師可以自行操作實驗,讓學生清楚實驗的步驟,然后選擇幾位同學上講臺上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清楚實驗步驟,對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結語
綜上所述,科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xiàn)時代的競爭上升到了人才競爭的階段,因此,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采取各式各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科學實驗中來,從而提高科學教學的效果,讓學生能夠以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去對待科學。教師還要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不再是單一的灌輸知識,要讓學生學會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學生才能夠朝向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向發(fā)展下去,從而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健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蔣蕙清.小實驗 大學問[J].科學與自然,2006,(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