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被稱為“孔子后的孔子”,是一位現(xiàn)代教育學家。其教育思想經久不衰,他的教學思想博大精深,對當今教育仍有積極的指導作用。而“生活教育”無疑是他教育思想核心中的核心。本文試圖從“生活與語文的融合” 、“在生活中運用語文”以及“語文與生活互動”這三個方面淺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對小語教育的啟迪。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小語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
陶行知曾用一個精妙的比喻來說明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他說“生活即教育”,孩子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就如同一只鳥在林子中飛翔。如果將教育與生活割裂開來,將孩子鎖在學校里,就如同將一只向往自由的鳥兒放到牢籠里。教育與生活的關系如此密切,小語教學更是如此。陶行知先生被稱為“孔子后的孔子”,是一位現(xiàn)代教育學家。其教育思想經久不衰,他的教學思想博大精深,對當今教育仍有積極的指導作用。而“生活教育”無疑是他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訴我們:生活就是教育的內容,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教育的對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環(huán)境是生活的,教育是為了生活服務,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那么,如何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小學語文的教育與學習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感悟。
1 生活與課堂的“合二為一”
《新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社會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一片天地。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話不無道理,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語文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就要從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現(xiàn)實,感受精彩,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孩子去留心觀察。我們的課文可能是孩子非常了解的生活現(xiàn)象,也有可能是他們全然陌生的人或事,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敏銳的感悟能力,尋找生活與語文的結合點,讓學生不僅是在學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領悟生活,讓生活成為學生的大教材。比如有的老師說,他們在教學時,會收集些和課文類容聯(lián)系很密切的圖片,然后配上些相關的文字資料,通過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述和朗讀,孩子們仿佛站在了相關的畫面前。我嘗試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在講《三個小伙伴》時,就搜集了關于種樹的照片,放著幻燈片,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如何栽樹。再從我的講解中感受到“團結力量大”、“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最后聯(lián)系實際讓孩子理解這兩句格言的意義。
2 讓語文在生活中“行動”起來
“教學做合一”是陶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論中的核心部分。他認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須是教學做合一?!蔽覀兛梢越柚囆g手段,采用音樂、繪畫、表演等方法,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勇于實踐,進行創(chuàng)新性學習。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蓖瑯?,對課文的體驗也是如此。陶行知先生極其重視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號,并將“知行”之名改為“行知”,可見其態(tài)度之堅決,立場之鮮明。他認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則與方法是“教學做合一”。其含義是“教的方法,應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應根據做的方法?!苯虒W就是通過“在做上學,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使學生自己會做?!?/p>
“教”“學”“做”這三個維度是三位一體的,然而最重要的卻是“做”?!白觥痹谀撤N程度上是“實踐”的另類說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如果脫離了實踐,其余的都是空談。陶先生在文論中談到,“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做。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币虼?,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中,切記不能忘記實踐。我們應該在實踐中帶領孩子體驗生活?!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學生經歷這種“做”的過程,學生才能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逐步獲得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感性體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口語交際教學中,先給學生創(chuàng)設好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交際,通過親身體驗不同的社會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變化,進而達到體驗生活的目的,然后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交際,既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又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在習作中,則可以通過先活動,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再進行聽說訓練,最后寫一寫,孩子有了切身體驗后再去寫作,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通過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學做合一”方式,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表述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設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高。這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了“做”的力量。無疑,這是“做”的魅力,也是“實踐”的魅力。
3 讓“語文”與“生活”對話
生活中的我們處處都在使用語文,不管我們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如果你在企業(yè)里,你希望用新穎、獨到的廣告語給你的企業(yè)宣傳,在自我介紹時,你希望用別具一格的自我介紹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就需要用得體、恰當?shù)谋磉_方式溝通你和周圍人的關系……凡此種種,都是語文。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與生活的“對話”,用語文點綴美化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注重對生活經驗的提煉和再造,要將學生的視野引入到更廣闊的生活空間,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生活,把生活再現(xiàn)到語文中的能力。特別是在孩子們寫作文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生活氣息的作文一般都是好作文。這樣生動的作文片斷是細心觀察了生活的結果,是在作文中再現(xiàn)了生活。
另外,家校聯(lián)合教學在拼音的學習上也是非常重要的。長時間以來,小學語文教學有這樣一個明顯的趨勢,即以教師、書本、課堂為中心,注重知識的傳授,輕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生活體驗。除了學校學習,家庭教育也是重中之重,語文的學習更是這樣,學生在校的時間畢竟有限,如果不能得到家長的支持,我們的教學工作將會非常無力。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將孩子的生活化為課堂,社會化為教科書,只有這樣才能將拼音教學乃至語文教學落到實處。2012年修訂的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兩者互相滲透,互為表里。如果能將語文的教學與生活中的人文因素結合在一起,我們的教學將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語文學習對于某些孩子來說非??菰?,但是語文學習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整體質量。語文的學習雖然有難度,但是只要我們善于尋找方法,善于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落實到實處,就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從根本上改善語文教學模式。我們應當抓住小學生特征,把語文學習的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孩子在生活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枯燥乏味的語文學習演變?yōu)楦咝лp松的情感體驗。我們每個語文老師如果都能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變語文課堂為生活體驗,變頭頂?shù)男√炜諡樯畹乃{天,那就一定能創(chuàng)造高效的拼音教學課堂。這其實就是陶行知先生“教育即生活”思想對我們最大的啟迪。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02.
[2]朱永新.新教育之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本.
[3]福祿倍爾(幼兒教育之父)[M].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03.
作者簡介
沈茂庭(1993-),男,漢,江蘇蘇州人,小學語文老師,本科,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