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是小學生數學科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關注與思考的重點內容。基于此,本文以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為研究對象,結合數學教學實例,從問題提問、數形結合、情境創(chuàng)建、實踐體驗、規(guī)律探尋等方面,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進行了簡要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
一、 引言
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在知識學習、問題解答、事物理解過程中,運用觀察、分析、比較、判斷等思維方法的能力以及進行思考過程表達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過程中所需必備的能力。由于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在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上具有先天優(yōu)勢。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已經成為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客觀要求。以下是筆者基于經驗總結下的幾點體會,意在拋磚引玉。
二、 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在于問題有效提問
問題提問是問題思考的前提與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實現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教師應善于通過問題提問,為小學生搭建邏輯思維產生平臺,讓學生在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解決過程中進行思維訓練,實現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強化。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圖形知識”相關教學為例,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可根據圖形與圖形之間存在的關聯性,進行趣味性、啟發(fā)性、探究性等問題的科學設計,為小學生思維發(fā)展、思維訓練提供空間,實現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有效培養(yǎng)。就“梯形面積計算”而言,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構成梯形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分割梯形,能夠將其轉換為我們所學過的哪些圖形?”“嘗試利用以往所學圖形面積計算知識,計算梯形面積?”等,激發(fā)學生問題探討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使能夠在問題逐步探索中,自主發(fā)現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與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存在的關聯性,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公式的理解與記憶。就“圓柱和圓錐”而言,教師引入對照法,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并以“問題一”“問題二”“問題三”“問題四”……形式具體呈現。其中“問題一”是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探討,如“闡述圓、圓柱、圓錐的定義與性質”“觀察圓柱與圓錐構成要素存在的差異”等,“問題二”“問題三”“問題四”……是對“問題一”的進一步拓展,即根據圓、圓柱、圓錐之間存在的關聯性,探尋面積計算關系、體積計算關系等。讓學生在問題解答中進行思維的不斷拓展,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三、 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在于數形結合運用
數形結合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主要是根據“數”與“形”之間存在的關系,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yōu)樾蜗蠡⒕唧w化的圖形,降低數學知識學習難度,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質量與效率。而“數”與“形”的轉換過程,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此,任課教師在組織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應善于利用數學結合教學法,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形轉換過程中,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結合思想,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找規(guī)律”教學中,根據題目“桌子上有蘋果一個、櫻桃一個、西瓜一個,蛋糕一塊、奶糕一塊、甜餅一塊,如果只允許取走一種水果與一種食物,一共有多少種取法?”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符號(如文字相對應的圖形或學生自己喜歡的數字)表示數學問題,從而將數學問題形象化、簡單化處理,降低數學問題分析難度,使學生對題目具有更為清晰的認知與理解。與此同時,讓學生共享數字或圖形排列組合思路。在此過程中,學生數形結合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得到有效培養(yǎng)與提升。
又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預算律”相關知識教學中,如解答“花園里有玫瑰花96株,月季花是玫瑰花的3倍多3株,月季花多少株,比玫瑰花多多少株?”。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畫線段”方式,理解與分析題目,確定解題思路,進行數學問題的有效解答,實現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
四、 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在于情境科學創(chuàng)建
多數實踐證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建一方面能夠增強教學活動體驗性,實現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進行聯想、想象與思考,獲得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立足小學生興趣點,如“游戲”“故事”“競賽”等,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創(chuàng)建相應教學情境,提升教學趣味性、開放性、探究性,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年、月、日”為例,教師在新知識導入過程中,利用“猜謎”游戲,即“世界上有一樣東西,它是最長而又最短,最廣而又最被分割,最偉大而又最渺小,最珍貴而又最被人忽略?!薄耙蛔譄o點又無捺,數數總共有六劃,看看分明是十二,算算卻有三百六”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一方面有效激發(fā)學生課堂知識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引發(fā)學生思考,為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提供路徑。又如,在學生完成“混合運算”相關知識學習后,教師為學生設計“計算拼一拼”游戲,將學生科學分組,讓學生根據所給的數字,在規(guī)定時間內,列出“總和是64”的算式,算式數量多且正確率高的小組為獲勝組,給予一定獎勵。在此過程中,學生小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邏輯思維能力均得到提升。
五、 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在于實踐活動體驗
解讀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發(fā)現蘇教版小學數學涉及的數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存在密切關聯性。對此,教師根據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要求,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應善于利用生活實例,設計教學問題與教學活動,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認知數學與生活之間存在的關系,提高對數學學習的重視程度,加深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時,將環(huán)保教育與數學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利用廢舊物品,如紙盒、易拉罐、廢舊報紙等進行圖形設計。在實踐操作中對平面圖形、立體圖形具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又如,在“認識人民幣”教學中,聯系“商場購物”“銀行儲蓄”“壓歲錢”等生活現象,進行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一方面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生活性,另一方面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在活動體驗與問題思考過程中,獲得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六、 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在于規(guī)律趣味探尋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找規(guī)律”是最易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方法。學生通過找規(guī)律能夠對已有知識進行梳理、鞏固,也能夠在規(guī)律探尋中發(fā)現新問題,獲得新思路、新知識。對此,教師在培養(yǎng)小學生邏輯思維時,應善于設置趣味性找規(guī)律問題,利用“找規(guī)律”(如找數字與數字之間規(guī)律、找圖形與圖形之間的規(guī)律、找數字與圖形之間的規(guī)律、事物本質之間的規(guī)律、找問題與問題之間的規(guī)律等)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仔細思考、深入分析、積極探究,從而發(fā)現規(guī)律,并利用有效規(guī)律解答問題。
七、 結論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是教育深化改革對小學數學課程改革提出的客觀要求,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存在積極影響。對此,教師應立足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小學數學教學要求與內容,善于利用多樣化方法進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以保證培養(yǎng)方法應用的科學性、有效性,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整體教學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楊士永.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23):64-65.
[2]曹素萍.找異同、深加工:讓復習教學更精彩——以“整數、小數、分數的復習”的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9(Z4):107-111.
[3]王曉兵.追尋“理趣”:“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重構小學數學推理教學[J].數學教學通訊,2018(13):18-19.
作者簡介:
高國新,江蘇省張家港市,張家港市鳳凰鎮(zhèn)恬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