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審美情趣能夠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在直觀教學、情境朗讀、想象創(chuàng)造、鏈接生活等方面的努力來達到效果。
關鍵詞:直觀教學;朗讀;想象;審美情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育健全的有力源泉?!迸囵B(yǎng)學生美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審美的萌芽期,尤其是低段孩子,那么語文課堂作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最重要的陣地,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努力:
一、在直觀教學中呈現美
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初期,對于直觀的形象可接受程度較高。在教學《秋天》第一自然段時,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感受秋天落葉的美。我讓學生欣賞落葉緩緩飄落的動態(tài)圖制作成的視頻,感受由落葉組成的美景。其實,落葉在現實生活中來說也許是再普通不過了,大部分孩子也不會覺得落葉是美的,但當我播放完視頻,問學生有什么感受時,學生有的說:“哇,太美啦,落葉隨風緩緩落下真的很好看!”有的說:“原來落葉這么美,金黃金黃的?!边@是對于落葉的直觀欣賞后發(fā)現的美,與他們平時的落葉認知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此多媒體的呈現,實物的展示等直觀教學,能夠增加學生的視覺沖擊力,使學生的視覺美感得到了陶冶。
二、在情境朗讀中感受美
情感體驗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情趣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而朗讀是情感體驗的一個重要途徑。荷葉,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那么怎么讓學生發(fā)現荷葉獨特的美呢?在教學《荷葉圓圓》時,教師可以充分通過情境朗讀來感受其中的美。比如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教師可以這樣來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的圖片)看,小水珠正懶洋洋地躺在荷葉上呢,假如此刻你就是小水珠,躺在這個又圓又綠的荷葉上,你有什么感覺?
生1:呀,好舒服呀。請生帶著感受讀。師再創(chuàng)情境:看,又圓又綠的荷葉,多么美麗的搖籃呀,小水珠,你躺在上面,是什么感受呀?
生2:荷葉真大,好像媽媽在給我搖搖籃,我都快睡著了呢。生帶著感受讀。師:現在你就是小水珠,請你加上小水珠的動作,躺在搖籃里來讀一讀。請全班女生齊讀。
在不斷的情境朗讀中,學生感受到荷葉的“美”在于對水珠來說是搖籃,是美好的地方。對學生來說,荷葉成為夏天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所有的美都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朗讀中悄然而至,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的不僅是荷葉的美,更是夏天的美。
三、在想象創(chuàng)造中發(fā)現美
想象是審美活動的靈魂,美育的重點就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對課文上的事物的認識是膚淺的,因此老師要做的就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使學生憑借熟悉的情境能夠展開想象,在想象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
在教學《找春天》時,怎么帶領學生在課文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呢?畫面的想象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學3~7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伴著輕音樂,我安靜地描述:“你聽,春姑娘踏著輕輕的步子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小草迫不及待地伸出它的小腦袋,看看這美妙的世界。五顏六色的小野花……”孩子們沉醉在他們的想象之中,當我問他們,你有什么感受?有的說:“我看到小草用力地往上生長,多么令人驚嘆,春天是有生機的”;有的說:“野花雖然只有幾朵,可是顏色非常鮮嫩,有紅的、黃的、橘的,春天真是太美了”。學生說完自己想象的畫面之后,我相機讓學生繼續(xù)想象,春天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仿照課文的句式說一說。學生的想象大門被打開了,學生在想象創(chuàng)造中發(fā)現了更多關于春天的美好,真真切切發(fā)現了春天的美。這就是想象創(chuàng)造的魅力!
四、在鏈接生活中體驗美
如果說培養(yǎng)學生審美僅僅停留在語文課堂中那肯定是不夠的,將課堂鏈接生活,去真正地在生活中發(fā)現美、體驗美,才能真正擁有審美的能力。
在教學《黃山奇石》時,課文里的怪石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都驚嘆于這樣奇特的美景。于是,我讓孩子走進生活,去翔安香山真真切切地感受家鄉(xiāng)的“怪石”。周末兩天,家長與孩子共游香山,孩子們親身去體驗,感受也頗多,這在周日記上足以體現?!跋闵降拿乐饕谟诠潘隆⒐艠?、花海、奇石,太美了?!薄笆^虎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就像一頭老虎虎視眈眈地看著你,好像隨時都有可能沖下來?!弊掷镄虚g,孩子對家鄉(xiāng)美景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而這樣的美只有真正認真去生活中發(fā)現,才能體驗到美是真真切切地存在。所以將課堂鏈接生活去體驗美,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能夠讓學生學會發(fā)現美、感受美,從而去熱愛美、創(chuàng)造美??蓪徝狼槿さ呐囵B(yǎng)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一點一滴,積少成多。只有在語文課堂中下功夫,多創(chuàng)新,才能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美育作用。
參考文獻:
[1]竇桂梅.玫瑰與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竇桂梅.竇桂梅的閱讀課堂[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9.
[3]郭成.美育心理學:讓教與學充滿美感與生機[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4]庫沙耶夫.青少年審美教育[M].湯俠生,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90.
作者簡介:張佩青(1994.5—),女,漢族,福建翔安人,本科學歷,廈門市翔安區(qū)新店中心小學語文老師,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