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容
【摘要】在人口結構不平衡的現在,幼兒教育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要關注。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幼兒教師的教育方式不僅決定了幼兒園的教育質量,而且影響著幼兒知識的獲取以及人際交往溝通能力的發(fā)展,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極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幼兒園戶外活動中師幼互動行為的形式、特點與教育效果。
【關鍵詞】幼兒教育;師生互動;戶外活動
面對幼兒年齡特征,幼兒群體的教學環(huán)境有著不同的要求。對于處于人生初階段的幼兒來說,室內教育有違其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幼兒教育需要以戶外活動為主,在活動中對他們進行人際交往方式的引導,而后再循序漸進地對他們進行室內教育,傳授知識。戶外活動的開展,以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生生互動為主,不管采用哪種方式,只要有接觸,有溝通,就會對幼兒的性格、習慣等方面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影響。
一、師幼互動概念
師幼互動是老師與幼兒兩者之間的一種互動,是一種雙向互動,師初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共同進步,這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狹義的師生互動的主要表現是老師與幼兒玩游戲,做活動,老師教授幼兒基礎知識,并在教學過程中對幼兒進行鼓勵、支持、教導等[1]。廣義的師生互動除了這些特定情景下的交流之外,還包括老師與幼兒的教育關系形成之前的接觸、溝通過程以及接受性影響等,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包容的。
二、老師在與幼兒的戶外活動互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老師的權威性較高
在老師與幼兒的互動過程中,由于教育觀念與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老師通常是站在主導地位去設計教育方案的,因而在一些問題的解決方式上,習慣性地去行使老師的權力,特別容易出現一言堂的情況。這樣的互動不僅不會給幼兒帶來有利的影響,而且會限制幼兒的思維能力,妨礙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更有可能會使幼兒對老師產生恐懼心理,影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不能讓師幼互動產生良好的效果。
(二)重知識能力,輕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有了新的要求,教育方式也有了新的變化,從最開始注重知識的傳授到最后要求情感、能力、技能等全方面共同發(fā)展。在幼兒階段,應該側重于培養(yǎng)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技能、發(fā)散性思維等,而不僅僅教授書本上的內容[2]。
例如,在一次戶外活動中,為了鍛煉孩子們的觀察能力,老師給孩子們準備了一些不同材質的紙,讓他們判斷紙條下落的速度。老師把紙撕成小碎條之后,讓孩子們根據自己所看到的去進行分辨。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引導方法,可以讓孩子們自主地去學習。但在觀察的過程中,有一個小朋友有了新的發(fā)現,說這些小紙條落下的時候像一個個小小的降落傘。老師并沒有對此做出反應,小朋友重復一遍以后,老師仍然在照顧別的小朋友繼續(xù)游戲,沒有做出回應。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在現實的教育環(huán)境中,老師的教育方式有時較死板,面對小朋友們的一些突發(fā)奇想并不能及時做出合適的回應去引導孩子進行思考,只是把關注點放在了當天的教學任務上,只關心教學內容有沒有完成,對小朋友的真情實感置若罔聞。
(三)紀律約束嚴重
在進行戶外教學時,為了安全考慮,少不了要維護秩序。在這個時候,老師一般都是直接要求孩子們保持安靜,很少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地和孩子們交流,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找出原因。他們在討論什么?為什么這么開心?這件事吸引他們的點是哪里?和今天的教學內容有相似的點嗎?有什么樣新的想法呢?沒有多加思考和追問,一味地執(zhí)行自己的教學流程。這樣的約束行為很容易壓抑孩子的天性,限制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甚至會導致幼兒對老師產生畏懼心理,在活動中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
三、提高戶外活動中師幼互動效果的方法
(一)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對教學環(huán)境的塑造,要及時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狀況以及可接受的范圍,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式。老師不僅要明確自己的任務,調整自己的情緒,而且要有充足的細心與耐心,靈活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活動中給予幼兒關懷與肯定。所以,老師要利用戶外環(huán)境,有意地開展一些活動以及游戲,放下自己教師的姿態(tài),深入到幼兒群中去,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去打動他們,做他們的朋友,有助于互動活動的開展[4]。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老師除了要對活動方案進行有效的踐行,也要根據戶外活動中的突發(fā)事件,對幼兒輸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例如對于常見的“粘泡泡糖”和“捉尾巴”的小游戲,在游戲結束集合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孩子玩性未了,他們隨性繼續(xù)游戲之時,如果做出一些危險的行為或者跑到一些危險的地方的時候,老師應該嚴肅對待,說清楚利弊,這個時候才需要老師的威信。
對于幼兒時期的孩子們而言,強制性的教導雖然會讓他們產生恐懼心理,但這是讓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和行為絕對統(tǒng)一的最好約束方式。讓他們了解在一些特定的時刻每個人都要遵守的規(guī)則,并鍛煉他們,培養(yǎng)相應的自我保護意識,讓他們有躲避危險的概念,教授給他們最基本的安全理念。
老師在認真負責對待每一個孩子的同時,要合理利用戶外活動這一平臺進行游戲,一方面可以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小朋友之間的感情培養(yǎng),同時還有機會讓他們表現自己。例如在“水果蹲”的游戲中,對于小朋友們選擇水果的執(zhí)著理由,老師一定要認真傾聽,從他們的聲音里尋找到他們真正的訴求,讓他們在表達自己的喜好的同時,糾正他們不平衡的理解,從而進一步加深老師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二)幼兒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幼兒所接觸的世界已經不僅僅是家庭和學校,多方面的影響對幼兒教育的模式有了新的要求,對幼兒老師的要求也隨之提高[5]。幼兒老師要不斷學習,汲取知識,努力提升自己,在師生互動中掌握主動權,更加合理地在教學活動找好自己的定位、角色,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觀念,以一個積極樂觀的、正能量的形象去影響他們,讓他們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健康成長。
在進行活動方案制訂時,要結合孩子們的實際情況與性格特點,在具體的環(huán)境里進行教學。如可以在孩子們都依賴家庭的時候選擇“動物對話”的游戲,也可以在孩子們都熱情高漲想要表現自己的時候讓他們開展游戲??偠灾?,在具體的活動中,不需要統(tǒng)一要求,也不可操之過急,揠苗助長,可以在順應他們想法的同時及時想好并注入相應的教育方式,既讓他們開心,又促進他們的成長,讓他們發(fā)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還有就是在知識的教授過程中,老師會碰到很多不同性格的孩子。相對于活潑的孩子來說,那些安靜內向的孩子很難受到老師的關注與喜歡,與老師的互動較少。老師應該進行深刻的反思,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平等地面對每一個孩子,引導內向的孩子主動表達自己,切不可盲目偏愛或疏遠,否則容易使孩子對老師產生疏遠的心理。
(三)教師要用平等、尊重、接納的方式面對幼兒
老師在活動中與孩子進行互動時,要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老師與孩子間的良性互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形成一個有益的循環(huán)。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認識到:幼兒年紀雖然小,但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
老師用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教導孩子,這樣不僅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他們良好人格的塑造以及基礎技能的培養(yǎng)。作為老師,要充分尊重每一個孩子,老師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是互相尊重與喜歡的。在熟悉了解之后,孩子可以從老師身上學到知識、能力,老師也可以在活動中認識到自己方案設計的不足,加以改進,豐富自己的幼兒教育經驗。
綜上所述,只有在考慮幼兒年齡特征以及可接受知識信息能力基礎上的互動模式,才是使幼兒教育長期發(fā)展的有效模式。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明確自己的任務,用積極樂觀,平等的心態(tài)和孩子們進行互動。在出現問題時,老師一定要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提高互動的有效性,讓幼兒積極地去學習,去適應,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麗,魏玉華,張長英.幼兒園教師關于教學活動中高質量師幼互動特征的內隱觀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7(10):48.
[2]宋芳.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師幼互動現狀及問題研究——以貴陽市烏當區(qū)幼兒園為例[J].老區(qū)建設,2017(06):91-93.
[3]佚名.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師幼互動研究——基于CLASS課堂互動評估系統(tǒng)的觀察分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1):71-75.
[4]郅迪,周美.中班區(qū)域活動中師幼互動情況調查與建議——以寶雞市某幼兒園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02):85-90.
[5]李延方,楊寧.幼兒園半日活動情境下的師幼互動質量現狀研——基于課堂評估評分系統(tǒng)(CLASS)的觀察分析[J].教育導刊(下半月), 2017(0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