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疆華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課堂提問的方式會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效果產生影響。如果教師不加以注意,學生便會丟失學習語文的興趣,但是如果老師可以在教學中不時地穿插著提問、小組競賽、游戲等個性化的教學方式,那么學生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會學得很快樂,也更愿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從而提高學生自己探究學習的興趣。本文以提問策略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為例,分析初中語文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提問策略;教學應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問策略的運用也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如果得到合理運用,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就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反之則發(fā)揮不出提問的實際作用。所以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出課堂提問的作用,值得做此探究。
一、初中語文提問策略當前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階段,開始接觸到很多的文言文閱讀,老師就會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背誦抄寫,學生對基礎知識是完全掌握了,但是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卻沒有提高,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對語文逐漸失去興趣。
1.問題注重表面化,過于簡單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只是單純地根據課本知識進行提問,沒有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沒有真正發(fā)揮出提問在課堂中的作用,這是當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很多老師在課堂中所提出的問題大都是基于教材內容的,讓學生不用動腦直接在課文中就可以發(fā)現(xiàn)答案,這種表面化提問讓學生找不到一絲回答的欲望,并且甚至有些學生已經說出了答案,老師還在問大家他說的對不對,好不好,這樣的提問方式顯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很容易讓課堂氣氛變得枯燥,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問題策略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fā)揮,所以教師應當盡量減少無意義的重復的提問和回答。
2.提問對象固定,缺乏公平性
以往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一個人站在講臺上講課,偶爾叫起同學回答問題,而且叫起來的學生大都比較固定,僅僅是提問那些學習好的學生,忽視差生,使課堂提問缺乏公平性,所以這就造成了優(yōu)等生越來越優(yōu)秀,差生越來越差的局面出現(xiàn),影響每一個學生的正常發(fā)展。
3.不注重學生的反饋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但是很多教師在提問后,并不關注學生的反饋情況,學生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只要自己最后公布參考答案即可,這種方式只會讓學生養(yǎng)成生搬硬套,照搬照抄教師的思維方法的習慣,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些內向的學生在回答時會小心翼翼、吞吞吐吐,教師就會打斷學生,選擇下一位學生來回答,影響學生思考,忽視學生心理發(fā)展,會給學生帶來非常大的消極影響。
二、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策略的方式方法
課堂提問應該不僅是局限在表面的提問,而應該是通過提問讓學生學會了什么,它應該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一種手段,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心理的基礎上,才能將提問策略的實際意義發(fā)揮出來。
1.問題設計要有趣味性
萬事有了興趣你才會去做,在學習上更是如此。而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課堂的教學。所以教師的提問一定要具有趣味性,有趣的提問可以將學生主動帶入到課堂上,提高參與積極性,通過提問,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在這里我們可以引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枯燥的文字透過視頻等播放出來,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在《最后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對人物形象和課文內容進行了解和認識之后,提問韓麥爾先生為什么使用全身力量去寫粉筆字,為什么他的動作會這樣描寫呢等等。
2.提問講究公平性
所謂公平性,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因材施教并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其表現(xiàn)好或表現(xiàn)不好,就忽視他,應該優(yōu)生差生同等對待。并且在一堂課上,盡量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可以采取隨機點名的方式,讓他們時刻在狀態(tài)中,防止自己被點名,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提高自己思考能力的機會,不打擊同學,要積極鼓勵。
3.問題要有啟發(fā)性
教師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要局限于一個答案,限制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學會用舉一反三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另外在提問過程中,應該注意每一個學生的回答,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興趣點,尊重個性發(fā)展也要注重他們思維個性化的發(fā)展,給予他們一定的想象空間并鼓勵他們大膽地進行想象,然后全班進行總結,這樣不僅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形成一股良好的班風。比如在學完一篇文章后,教師可以主動去問學生:為什么結局作者要這樣寫呢?我們可不可以換一個?那怎樣換呢?為什么?教師在課堂上多問一些為什么,引導他們思考,并鼓勵學生們暢所欲言,逐步將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模式建立起來,正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p>
4.注意學生的反饋
老師的提問必須要注意學生的反饋,否則就失去了提問的意義。教師提出問題,不僅要知道學生的答案,還要關注學生的回答是否真正切合問題;學生在碰到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教師是否能根據每一位學生的特點進行引導,認真的對待學生所說的每一句話,當然不管怎樣都應該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予以鼓勵,保護學生回答的積極性,使學生覺得問題的重要性,進而使學生敢于回答,并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提問方式要有創(chuàng)新性
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尤為重要,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不要一味的教師問學生答;有時候不妨換一種提問方式,學生質疑,師生共同探究,這樣既增加了教學課堂的有趣性,同時角色的轉換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解放,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提問是門藝術,一定要講究方式,有效地提問不僅會成為老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還會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學習興趣,反之則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教師要積極地改善提問技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積極探索,使提問在課堂上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以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常恒坤.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改進策略探析[J].中國高新
區(qū),2018(10):90.
[2]高凱.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淺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2):55.
[3]賀廣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28):123+126.
[4]楊玉潔.探索有效教學策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4(1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