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霞
【摘 要】 本文作者認為,識字過程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識字和用字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識字教學。
【關鍵詞】 識字教學;興趣;自主識字
中國的文化博大淵源,中國的文字更是中國文化的體現,每個漢字的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或典故。《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低年級段識字有明確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愿望,認識常用字1600~1800個,會寫其中的800~1000個。占小學階段總識字量的一半以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小學低年級學生處于扶床學步階段,雖然識字任務相當繁重,于兒童的學習興趣直接起著支配作用,所以應注意挖掘漢字的固有因素,讓學生融入自己的想象,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記得牢固、扎實。因此,課堂教學應遵循“小學低年級提倡多認少寫”,盡快多識字的指導思想,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了解漢字的一些構字規(guī)律,逐步掌握識字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開啟學生思維的閥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應從以下方面探索創(chuàng)新。
一、巧妙設計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對于剛入學的兒童來說,漢字與他們周圍其他的事物一樣,都充滿了好奇心。于是,我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興趣,精心設計每一堂識字課,把生字出現在一幕幕使學生喜愛、令學生驚奇的情景中,從而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例如在入學教育中,我就這樣向學生介紹:“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汪老師,你能向老師介紹一下你的名字嗎?”學生們都會很樂意地說:“我是xxx?!比缓笪矣肿尯⒆觽儼炎约旱拿衷O計成各種各樣的名片,把它分給自己的伙伴,拿到名片的小朋友認認名片上的字,如果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小朋友或老師,說說自己拿到的名片上的名字。通過這樣一個設計,使同學們更快地認識自己班中的同學,也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讓學生們進行了第一次識字練習。最后,我還會讓孩子們把自己的名片貼在桌子角上,讓每一個小朋友去認一認、讀一讀,讓學生們都能積極地參與識字。
二、盡快教給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
1. 找出漢字的特殊規(guī)律,歸類識字
由于兒童的認知不是很多,因此,應從偏旁部首開始,通過分析漢字的結構以幫助小學生識字。將漢字歸類可分為形旁歸類法和聲旁歸類法等。在學生學過部分合體字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義。如木字旁,大多是與樹木有關聯的字:如松、柏、樺、樹等;代表與水有關聯的字:如江、河、清、湖、海等;代表與動物有關聯的字:如貓、狗、狐貍等;多與人手有關聯的字:如提、抬、挑、擔等。這樣的形聲字有許許多多,知道了形旁的意義,看看聲旁,就大體知道了這個字的讀音。這樣學生有了認字的積極性,有些字即使沒學也能大體了解其字義和讀音。
2. 聯想形象識字
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如學習“山、石、水、田”,這類字很容易讓學生由字聯想到它們所表示的形象,還有一些字雖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筆畫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圖畫。利用這一特點在識字過程中可以用聯想形象的方法幫助識記。
3. 比較聯系識字
在生字中有許多相近的字,在學習時,不讓學生單獨發(fā)去識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現,在比較中識字,在聯系中區(qū)別。如學習“晴”字,可與“睛”字比較,“日”太陽只有一個,所以“日”里只有一橫,加上青就是晴天。“目”眼睛有兩只,所以,“目”里有兩橫,加上青,就是眼睛。如學習“她”字,可與“他”“地”相聯系比較,在學生觀察比較后,讓他們總結出:這三個字的右邊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亻”,女人她是“女”,地是“土”。這樣,學生通過比較它們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義,便不會混淆了。
4. 肢解字形識字
有些字看起來筆畫繁多,學生一見認為難記、難寫,如果把這些字分開來記,就顯得簡單明了,一目了然。如“鼓”,可分為“十、豆、十、又”;“贏”可分為“亡、口、月、貝、凡”。有些字既可肢解,又可在肢解的基礎上體現出這個字的意義,那就更易記。如“丸、灬、享”,可釋為丸子放在水里煮散發(fā)出香味就是“熟”字。
5. 熟字帶新字
有些生字可利用學過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變成一個新字。如:“每”加“攵”是“敏”,“做”去“亻”是“故”……
6. 閱讀課外書識字
一年級新生在入學5~7周左右,便可熟練掌握漢語拼音,并利用音節(jié)讀一些淺顯的兒歌和兒童故事。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更重要的是學生初學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這些字在書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學生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重溫所學過的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獲得的是“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在生活中識字
1. 從觀察事物中學說話,學會識字
學校有各種宣傳欄、門牌等,教師常帶領學生到校園走走看看、認認讀讀,再讓學生回到家里向父母介紹學校的情況,并由父母給予評價。
孩子們的書包里有很多學習用品,讓他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件,說說學習用品的名稱及特征,并邊看邊識字。由于他們有備而來,觀察比較細致,介紹時就毫不費力,識字速度也快了。
2. 從生活中學識字
讓學生從生活中日用品的名稱、標識和產品說明書內容的熟悉中,提高識字水平。讓學生遇到不會寫的字或不會讀的字,應該通過多問、多查字典等多種渠道來不斷提高識字水平;也可以從生活所見所聞的事情中去觀察漢字,讓學生養(yǎng)成注重平時積累素材的良好習慣??晒膭顚W生通過剪剪貼貼、寫寫畫畫,把所認生字編制成“我的識字冊”或“小小識字袋”。然后,讓學生在小組中展示、交流、互學、評比。
四、運用多種形式練習,鞏固識字效果
識字的關鍵不只是學習生字,更重要的在于運用,怎么才能將學到的漢字靈活運用呢?這就要求學生多做練習了。練習的過程比識字的過程更加枯燥乏味,怎樣才能達到更好的練習效果呢?這就要求一線教師在識字練習過程中運用各種各樣的形式鞏固識字教學的效果。比如,讓學生自己制作各種類型的識字卡片;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開辟出一塊專門的識字園地,以供學生們更好地鞏固識字效果,例如“驕”和“嬌”等;或是將一個字分解成兩個字,如將“村”可以分解為“木”和“寸”等;再或者將一連串的形旁相同聲旁不同的字就像串項鏈一樣穿起來,連成一個句子或是一段話。多種形式的練習可根據孩子們獨特的個性分別使用,這樣既能讓枯燥的識字練習變得更加有趣,更容易被小學生接受,又能起到很好的鞏固效果。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參考文獻】
[1] 李亞玲. 小學語文情趣課堂[M]. 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 陸志平,李亮.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案例式導讀與學習內容要點[M].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