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 當代教育改革的主題是強調(diào)自主學習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歷史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直觀重要的學科之一,承擔著培育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任務。但是,由于歷史學科在中考考試中地位的有限性,一些學生認為歷史復習只需要死記硬背即可。其實不然,復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復習是實現(xiàn)“教”與“學”雙向達標的重要方向。鑒于此,作者就歷史復習課的有效教學進行簡單論述,茲以反饋給各位同仁。
關鍵詞: 初中歷史 總復習
系統(tǒng)地復習對于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中考前期的總復習作用尤為突出,它不僅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完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提高歷史成績的重要途徑。歷史復習的實質(zhì)是引導學生鞏固舊知識,并從舊知識的認知中培養(yǎng)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歷史綜合能力。為了讓學生全面地、系統(tǒng)地掌握初中歷史基礎知識及提升駕馭歷史知識的能力,科學而有效的復習必不可少。那么,如何總復習才能更加有效呢?筆者結(jié)合教學經(jīng)驗,從以下三點進行簡單的論述。
一、“三部曲”之按綱理線,理清結(jié)構(gòu)
復習課與新授課是不同的,復習課的主要教學任務是鞏固所學知識,實現(xiàn)知識系統(tǒng)化我,形成完整的知識結(jié)構(gòu),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和深化。歷史與其他學科不同,初中歷史教材涉及的知識范圍廣,內(nèi)容多,從最初的元謀人到現(xiàn)代歷史,古今中外,包羅萬象。要在緊迫的時間內(nèi)提高復習效率,歷史教師務必要在復習階段引導學生按鋼理線,構(gòu)建歷史知識體系。首先,教師在指導復習時應該把握整體。無論是縱向還是橫向,歷史知識都可以構(gòu)建成一個網(wǎng)絡,為此歷史教師在復習時必須注意知識點、線、面的串聯(lián)。從點、線、面三個方面復習,可以將歷史知識歸納整理為一個完整的網(wǎng)絡,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按綱理線時務必注重縱橫練習。沒有縱橫聯(lián)系與對比,歷史變不成體系,而是一團亂麻。只有通過縱橫聯(lián)系與比較,復習時學生才能從多樣化的視角了解歷史的全貌,才能真正理清知識脈絡。
1.以“點”為復習切入。
“點”,顧名思義就是歷史的知識點。在歷史學科中的“點”就是重要的歷史事件。在復習中歷史教師必須要求學生牢記住事件的名稱、事件的時間、時間的起因、發(fā)展過程結(jié)果及事件的影響,這樣便可以進一步深刻地掌握歷史知識,把握歷史教材中每一個重要的“點”。比如秦統(tǒng)一六國,事件名稱是“秦王掃六國”;時間是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事件的人物是秦王嬴政;時間發(fā)生的過程是秦國先后消滅并統(tǒng)一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秦朝;事件的影響包括結(jié)束春秋戰(zhàn)國以來諸侯割據(jù)稱雄的戰(zhàn)亂局面……這就是按照“點”進行復習回顧。
2.以“線”為復習切入。
按照“線”進行復習回歸,這里的“線”可以說是時間線,按照時間表縱向地進行復習鞏固。如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滅北宋,南宋開始-1140年宋、金郾城大戰(zhàn)-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元……當然,按照時間線復習的方式可以運用于某一知識點的記憶,比如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復習可以按照時間線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補充記憶。如1914年,薩拉熱窩實踐;1915年,意大利參戰(zhàn);1916年,凡爾登、索馬河戰(zhàn)役;1917年,美中參戰(zhàn)、俄國革命;1918年,奧匈帝國瓦解、德國投降。這樣既能了解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又能透析同一個時間點整個世界的歷史橫向發(fā)展。
3.以“面”為復習切入。
借助“面”,與“點”和“線”相比,“面”涵蓋的內(nèi)容較為廣泛和全面。比如,在復習中國近代史時,就可以借助三條綱線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網(wǎng)絡體系,第一是列強侵華的屈辱歷史;第二是中華民族反抗的斗爭歷史;第三是中國人民的探索史。借助這三條線索將中國近代史的知識點理順、理清。這樣學生記憶近代史知識點時就不再孤立地記憶,而是依靠聯(lián)想,依靠類比提高記憶的效率。
二、“三部曲”之抓住重點,階段復習
初中歷史教材涉及內(nèi)容繁雜,從中國歷史到世界的歷史,從古代歷史到近代、現(xiàn)代的歷史,不僅包含歷史知識,而且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諸多方的內(nèi)容,可以說包容萬象,浩瀚復雜。而且在復習實踐教學中,會出現(xiàn)學生已經(jīng)將教材反反復復地復習若干遍,就是記不住,每天面對枯燥且需要大量記憶的歷史知識,就是學不進去等現(xiàn)象。這是因為,復習總是循環(huán)往復,不講究側(cè)重點和針對性造成的。為了增強學生的復習效果,初三總復習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歷史教師應該抓住每個階段的側(cè)重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有目的的復習鞏固,從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達到復習效果。
1.第一階段復習。
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很容易對一些知識點產(chǎn)生疑問,而復習課最大的教學目的除了幫助學生鞏固歷史知識點的記憶外,還要解決學生在新課后留下的疑難問題。這是第一階段復習的要點。在第一輪復習中,歷史教師要在“精”字上下足功夫,依據(jù)課本逐章、逐節(jié)全面地復習。另外,在第一階段復習時,歷史教師不能省略板書這一環(huán)節(jié),在進行板書時要有條不紊,利用綱要、表格和圖示法等形式板書,幫助學生明確時間和空間的概念,細化歷史知識,為接下來的幾輪復習打好基礎。
2.第二階段復習。
第二階段主要的復習要點是建構(gòu)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形成歷史知識網(wǎng)絡以供他們在復習時做到知識的不遺漏。在第一階段復習中,學生雖然已經(jīng)掌握較多的基礎知識,但這些知識是零碎的、孤立的,并沒有點線面多方位、全面地整合知識。為此,在第二輪復習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理清歷史的線索,并進行拓展補充,最終形成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的復習與鞏固,又有助于為第三輪復習查漏補缺做足準備。
3.第三階段復習。
第三輪復習主要目的是查漏補缺,而習題是查漏補缺的有效方式之一。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每個學校都會組織一定形式和數(shù)量的各種模擬考試。對于學生來說,第三輪復習中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模擬考試的試卷是依據(jù)《考試大綱》精心命題的,與中考的難易程度相似或相同,為此歷史教師可以借助模式考試試卷的點評與分析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除此之外,要進一步幫助學生在熟練掌握各種題型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做題的技巧,包括讀題的技巧、答題的技巧,提高應變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初三歷史總復習的最大效果。
三、“三部曲”之注重訓練,強化應用
練習題可以將以上所有復習內(nèi)容都落到實處,但練習題的效果取決于訓練題的質(zhì)量與數(shù)量,切勿實行“題海戰(zhàn)術(shù)”。
1.突出重點,減輕負擔。
初中歷史從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現(xiàn)代社會,時間跨域廣,知識點多,覆蓋面廣。為此,歷史教師在出題時應該根據(jù)中考的復習提綱及考點歸納等設計一些具有特點的練習題,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識。這樣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得到一定程度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另一方面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比如,像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并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這一歷史知識只需要熟練記憶即可,而對秦國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變法的“商鞅變法”則需要在熟記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基礎上了解“商鞅變法”的內(nèi)容與意義。為此,歷史教師在命題時應該突出“商鞅變法”的重點,而不需要過多訓練學生對“尊王攘夷”的記憶與認識。
2.專項訓練,夯實基礎。
一般來說,初中歷史考試中考查的習題無非是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等幾種,歷史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題型進行有的放矢的復習。對于選擇題的復習,不僅要讓學生知道選擇題的答案,更要讓學生了解選擇題題目的背景知識及各個選項內(nèi)容背后的歷史知識。比如,隋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繼往開來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A.楊堅;B.李世民;C.武則天;D朱元璋。顯然這題的答案是A楊堅。這道題考察的是課本中的基本歷史事實,只要了解隋朝就可作答,可以說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送分題。但教師在指導復習時不單單要給學生復習楊堅就是奪取政權(quán)、建立隋朝、定都長安的隋文帝的知識以外,還要引導學生復習B、C、D選項中的人物及朝代的對應關系。另外,材料解析題是中考歷史中最主要的題型之一,具有靈活性高、區(qū)分度強及分值比重大等特點。歷史考試中的材料解析題一般分為純文字材料題、圖標材料題及文字加圖標材料題三種。歷史教師在進行材料解析題強化訓練時一方面要借助材料題引導學生對涉及的知識進行知識結(jié)構(gòu)的整合和細化,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注重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
3.收集錯題,強化認知。
收集錯題一方面能讓學生通過對錯題的整理分析快速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和能力的欠缺,另一方面收集錯題,建立錯題本能大量節(jié)約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減少無效學習的時間,對初三總復習階段的學生來說尤其明顯。那么,如何選擇錯題呢?一是整理出張冠李戴、識記不牢的錯題,比如對歷史上幾次統(tǒng)一戰(zhàn)線記憶不清導致的錯題;二是概念不清、囫圇吞棗的錯題,比如對民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待議制度等概念認識不清的錯題;三是因為思考的不夠全面導致的錯題。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教師必須緊扣考試大綱整合復習資料,合理規(guī)劃每一階段的復習計劃和重點,進而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歷史知識,提高歷史成績。
參考文獻:
[1]夏小霞.初中歷史復習教學目標制定與達成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04).
[2]肖國強.初中歷史復習的教學核心:關系要素[J].新課程(中學),2015(06).
[3]李紅梅.初中歷史中考復習備考與要素法學習實踐與運用[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