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
摘 要: 翻譯類課程作為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在人才培養(yǎng)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本文結(jié)合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從學生學及教師教的角度出發(fā),針對學生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英語基本功薄弱及雙語能力欠缺的問題,提出具體教學策略,試圖為今后相關(guān)教學與研究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 翻譯教學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 英語基本功 雙語能力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及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英語作為一門國際化語言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未來從事的崗位在很大程度上架構(gòu)著中外交流的橋梁。面對當前市場的需求,商務英語教學應該培養(yǎng)應用型的商務翻譯人才(程彩榮,2015)。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能否在畢業(yè)后對英漢兩種語言進行熟練翻譯,是考量其語言應用技能的重要標準之一。高職學校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由于自身的特點,在翻譯中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因此,如何針對學生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顯得至關(guān)重要。
1.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翻譯中的常見問題
1.1英語基本功薄弱
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前,英語能力相對本科院校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劣勢,他們在英語語音、語法、聽力、口語、寫作等商務英語類基礎課程的學習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基礎課程學習的困難,必然會影響學生高階段的翻譯課程的學習。因此,要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就要幫助學生夯實英語基本功,解決在聽、說、讀、寫方面遇到的困難,以此為其翻譯能力的提高打牢基礎。當然,已有研究表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關(guān)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同時教師、學校、家長、企業(yè)的力量也不容忽視(趙韶珍,2015)。因此,在對學生翻譯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意識,加之各方力量的幫助,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基本功。
1.2雙語能力欠缺
雙語能力指譯者對翻譯涉及的兩種語言在語音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識、語篇知識、修辭知識、文體知識等方面的熟練掌握(李海軍,李鋼,2012)。對于高職學校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講,翻譯之所以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不是一個合格的雙語能力者。這意味著他們難以熟練應用兩種語言,更深一層講,他們不能完全意識到兩種語言在語音、詞匯、語法、語篇、修辭、文體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此類意識的欠缺,會導致學生在漢英翻譯時,將漢語語言習慣生搬硬套到英語語言中,故而譯文出現(xiàn)一些問題;抑或在英漢翻譯時,因英語語境理解不透徹而難以準確用漢語語言翻譯出來等問題。面對此類現(xiàn)狀,要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雙語能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兩種語言的差異性,進而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兩種語言的差異,真正提高翻譯技能。
2.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翻譯中的教學策略探究
2.1夯實學生英語基本功
深化英語基本功,熟練掌握該語言,是做好漢語英譯的必要條件。面對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本功相對薄弱的現(xiàn)狀,在翻譯教學中必須嚴把學生英語基本功這一關(guān)卡。
首先,從詞匯講,每個詞都有不同的含義,隨著語境的不同,詞的蘊含義不盡相同。那么學生在英譯時,必須掌握不同詞語的指稱意義與蘊含意義,它們和哪些詞搭配更合適,詞本身傳達的感情色彩是否與語境中要表達的感情色彩相一致,等等。同時,更要注意英漢兩種語言中存在的看似相同、實則不同的詞語,如紙幣并不是paper money,而是joss money。另外,漢語中獨有的成語翻譯,則需要使用一定的翻譯策略,包括直譯、意譯和套譯。尤其在套譯方面,譯者必須掌握大量的英語諺語。
其次,在語句方面,英漢兩種語言的句法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在對漢語句子英譯時,十分有必要正確分析漢語句式,然后決定哪種英語句子類型更適合表達。同時,在句子翻譯方面,也是對譯者句法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考驗。由于漢語經(jīng)常出現(xiàn)無頭句,故在某些情況下需要選擇正確的句子主語,在此基礎上還要考慮謂語的搭配情況。如:他們的言語和行動都充滿信心和自豪(a: Their words and actions are filled with confidence and pride. b: They are confident and proud in their speeches and actions.)。顯然譯文b要優(yōu)于譯文a,因為譯文a本身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陳宏薇,李亞丹,2004)。
再次,在句群與段落的英譯方面,銜接十分重要。段落內(nèi)部,漢語句子的銜接可能不需要任何連接詞,但英語則不然。因此,一些連接詞,如“but”,“and”,“so”,“however”,“as a result”,“while” 的熟練掌握和正確使用變得至關(guān)重要。同時,在段落上漢語中的一個段落可以包括多個主題,而英語中的一個段落,通常僅包括一個主題。所以學生在進行漢譯英時,有必要進行段落的重組。
最后,從篇章講,不同類型的文本翻譯可能需要不同風格的語言。常見的翻譯文本包括廣告文本的英譯、新聞文本的英譯、科技文本的英譯、說明性的英譯、歌詞文本的英譯及文學文本等。以新聞文本的英譯為例,其主要目的是準確、高效地傳遞信息。在標題英譯上,英語新聞很少使用完整句子,僅保留核心內(nèi)容,故在翻譯時可以考慮調(diào)整對源語言標題進行刪減和調(diào)整;在詞語英譯上,一定保證譯文政治觀點恰當,謹慎處理普通詞語,同時對原本根據(jù)英語翻譯的詞一定找出該詞在英語中的原始表達方式;在句子英譯方面,有時需要把漢語單句、小句連成樹狀的英語長句;在篇章英譯方面,有時則需對原文結(jié)構(gòu)進行調(diào)整,使其更符合英語新聞的篇章模式(陳宏薇,李亞丹,2004)。
2.2培養(yǎng)學生雙語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雙語能力,必須使學生首先意識到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性。在教學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指出語言的差異性,教會學生如何正確處理此類差異是不可或缺的。
從語言符號上說,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英漢兩種語言中對詞匯的依賴程度不同——英語更依賴用詞匯表達意思,但漢語更側(cè)重于語法的表達,因此學生在翻譯時必須注意到此重要差異。第二,在表述某項動作時,英語語言中名詞的使用較漢語更頻繁,甚至在英語中還存在某些動態(tài)名詞,在翻譯中最好將此類動態(tài)名詞翻譯成動詞。第三,英漢兩種語言中存在很多不同的術(shù)語表達同一事物,所以在翻譯這些術(shù)語時,必須做到勤查字典。如:一次性筷子(disposable/throwaway chopsticks),一次性杯子(sanitary/throwaway cup),一次性包裝(non-returnable container)。第四,被動式在英語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僅在英語中很多情況下必須使用被動句,就連在漢語的一些情況下,使用被動句也遠遠好于主動句,這些情況包括使動結(jié)構(gòu),“是……的”結(jié)構(gòu)及無頭句。第五,漢語中有許多花哨的修飾語,在翻譯成英語時,必須省略。
當然,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覺不僅限于語言符號,還存在一些甚至超出語言符號之外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在英漢翻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下即列舉其中的一部分,第一,英漢兩種語言中標點符號具有一定的差異,英語中對標點符號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規(guī)則,在漢語中則不然。以逗號為例,漢語甚至可以在一段中始終使用逗號。第二,許多文化詞在英漢兩種語言中也大為不同。如動物詞、顏色詞等在兩種語言中代表的含義可能截然不同。如“虎”在中國文化中被認為是萬獸之王,若翻譯成英語,則經(jīng)常使用“l(fā)ion”代替(狐假虎威——ass in the lions skin);漢語中有“綠”“青”“藍”三種顏色,但英語中只有“green”和“blue”兩種,因此,“青”的翻譯值得琢磨(青山——green mountain;青天——blue sky)(陳德彰,2005)。
3.結(jié)語
以上提到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翻譯中的教學策略是針對本文提到的常見問題構(gòu)建的。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翻譯存在的問題遠不止于此。因此,教師在今后教學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應用翻轉(zhuǎn)課堂等教學新理念,針對學生翻譯中不同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此培養(yǎng)學生以翻譯為核心的英漢雙語應用技能,為學生畢業(yè)后能勝任相關(guān)崗位鋪好道路。
參考文獻:
[1]陳德彰.英漢翻譯入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陳宏薇,李亞丹.新編漢英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程彩榮.基于學情分析的高職生商務英語翻譯能力培養(yǎng)策略[J].亞太教育,2015,12(30):157-157.
[4]李海軍,李鋼.英語專業(yè)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大學教學,2012(3):69-71.
[5]趙韶珍.論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學習力[J].科教文匯,2015(1):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