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丹
摘 要: 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和推行合作探究性的教學方法,要求徹底突破以往以教師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將關注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及問題意識方面,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體系。不管是任何學科的學習,其開端都是思考,思考源于問題。要想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刻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首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保證學生的課堂參與質量,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就要轉變過去枯燥單調的灌輸教學,以培養(yǎng)問題意識為核心,讓學生想問敢問,從而保證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問題意識 初中語文 培養(yǎng)方法
問題意識是學生在學習當中能夠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還可以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觀念,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和發(fā)展能力。問題意識是學科學習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在如今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更是顯得尤為重要。初中語文學科教育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而不是一味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要想在語文課堂上強化學生問題意識,教師就要指導學生大膽質疑,主動進行探究與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根源,找到問題突破口,在問題意識的推動下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一、初中語文學生問題意識的功能分析
新課程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在初中教育領域的貫徹執(zhí)行力度也在加大。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是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要求,這表明問題意識在學生語文學習當中的巨大價值。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學生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項功能:第一,支持語文課程學習功能。為了順應和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初中語文教育把側重點放在了強化學生問題意識方面,以便指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自學能力除了要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之外,另外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優(yōu)化學生思維,形成由問題意識到探究活動再到自我反思提高的一個邏輯過程。由此觀之,合作探究性學習及分層教學等在語文課堂上的實施都必須以學生問題意識為根基,以問題意識支撐語文學科學習,是學生語文學習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素質。第二,推動其他學科學習功能。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要在推動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所以,強化學生語文問題意識,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夠讓學生的語文學習事半功倍,還能夠助力學生完成其他學科的學習任務,提高綜合素質。
二、初中語文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可行性
在認識到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突出價值后,要想保證語文教育和問題意識培養(yǎng)整合起來,還需要分析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可行性,奠定高效課堂的基礎。初中語文教學在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問題意識方面切實可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表現(xiàn):第一,語文教學特征體現(xiàn)出問題意識培養(yǎng)可行。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當中涉及的篇章和學習材料豐富而廣泛,這些教學素材的各個部分都可以構成獨立問題,比如說解讀文章核心思想、文章修辭手法、寫作技巧、段落大意等。哪怕是語文教學中基礎的標點符號應用都可以成為問題之源,所以,初中語文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極大的提問空間,只有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加強對學生的問題指導,才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比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文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為什么會用背影當作文章題目?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幾個問題可以形成對學生全文閱讀分析的指導,并讓學生從中探究更多問題,改進解題策略。第二,初中生特征決定問題意識培養(yǎng)可行。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發(fā)展的基礎和關鍵時期,這一時間段內的初中生對事物有著強烈好奇心及探究主動性,這樣的思維方法與心理特征符合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要求。
三、初中語文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實踐方法
1.有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活躍的思維是問題意識產(chǎn)生的動力源泉,學生思維的靈活度和身處環(huán)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再加上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要鍛煉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首要的是為學生營造愉悅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為了讓學生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語文思維,關注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結合教學內容,引發(fā)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與思考,為學生問題意識的強化打下堅實基礎。例如,在教學《拿來主義》時,本文屬于半白話類文章,閱讀起來具備一定的難度,增強了學生理解上的困難性。為了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請大家思考并回答拿他人東西與借他人東西存在哪些不同?在問題指導下,學生會積極思考并表明自己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這一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意識到有些東西不可以完全拿過來。在問題探究結束后,教師可以點明《拿來主義》這篇文章就是講拿和借之間的區(qū)別。
2.靈活指導學生思考
科學高效的語文課堂應該是靈活生動和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課堂,教師不能夠一味追求課堂教學的不變性,而是要積極調節(jié)課堂教學氛圍,引起學生對問題的主動思考和探究,真正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質,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強化。語文課程學習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討論當中,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指導,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只有當教師做到了隨機應變和靈活指導,才會讓學生在思考探究問題時更加主動,讓學生的問題觀念深植內心。例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很多學生都是從正常思路出發(fā),通過閱讀和分析文章發(fā)現(xiàn)的是孔乙己的迂腐。也有學生從另外的角度深度思考,認為孔乙己是一個可憐人及受害者。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時機,讓學生完整闡述見解,并對學生進行積極點評,肯定學生提出的獨到見解。確實可以說孔乙己是可憐人,從他的可憐方面也可以側面映襯出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
3.引導學生探究問題
自主探究性學習是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種學習模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與強化應該從自主探究過程當中突破。教師要發(fā)揮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加強探究,提高學生思考的深刻性。語文教材當中包含大量名人篇章,這些文章都十分經(jīng)典,其中包含大量文化精髓及精華思想,這些都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素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歸教材,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篇章當中包含的問題。例如,教學《木蘭詩》時,由于本篇文章是文言文,其中包含很多理解難度較大的語句,比如文章的最后一句: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有些學生在讀完文章之后提出疑問,如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記錄木蘭的故事,為什么要在結尾部分寫兔子?通過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分析,能夠從側面透露和反映出學生在教材理解方面不夠深刻,而且沒有通過本文學習,掌握側面描寫的方法。面對學生思考不夠深刻的問題,教師要指導學生主動深入地進行探究,要求學生自主搜集相關材料,解決疑問,或者是通過與其他同學合作學習的方式突破學習難題,加深對語文知識的思考,強化問題意識。
4.改變語文教學方法
枯燥單調的語文教學方法是制約學生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阻礙,基于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初中語文教學應該將改革教學方法作為重要的突破口,在潛移默化當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與探索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強化思考能力,挖掘創(chuàng)新潛能。在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過程中,教師選取的教學方法要有針對性,其中多媒體教學法是可供教師選擇的,符合初中生學習特征的教學方式,靈活生動,有助于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比方說,在教學《皇帝的新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問題,為什么其他人都可以看到皇帝新衣,但是小孩子看不見呢?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寓言故事的動畫短片,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幫助學生深入探尋答案。
初中語文教育是關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教育,在學生的綜合素質體系當中,問題意識是學生進步的動力,而且問題意識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潛能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落實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目標,才能夠確保語文教育質量的提高。初中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樹立大膽質疑的思想觀念,在語文課程指導當中,循序漸進地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與鍛煉,使學生可以真正體會數(shù)學思考的樂趣,從思考當中升華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吳惠瓊.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J].中學課程資源,2017(05):61-62.
[2]張巨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策略[J].考試周刊,2016(47):36.
[3]還童.以學生為中心,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5(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