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柱芬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能優(yōu)化提問的效率,則能促使學生進入文本深處,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通過設疑反問的方式能調節(jié)課堂教學進度,通過深題淺問的方式能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進入探究中,通過換位輕問的方式能讓學生更好地探究文本的內涵。這些方式都能優(yōu)化提問的效果,讓語文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關鍵詞】提問;教學效率;高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學者陶行知提出:“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提問不在于多寡,而要通過巧妙地提問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的引導,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探究到文本的內涵,進而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也要采用巧妙的提問進行引導和激發(fā),改變被動的課堂局面,促使學生進入到自主探究的活動中。
一、設疑反問,調控教學進程
學者于漪曾經提出設疑反問的提問方式,指的是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倡學生自由地提問,然后利用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反問,這能讓學生更深入地進入到文本理解中。設疑反問的方式有助于教師調整課堂教學進程。教師可以通過啟發(fā)學生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學生感到困惑的地方著手進行引導,這樣就能優(yōu)化教學效果。在學習《祝?!窌r,教師可以通過設疑反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教師首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良好的人際關系往往能讓人的生活變得更為美好,但是祥林嫂的身邊卻又有著怎樣的一群人呢?大家來探究一下,看看其中有哪些違背常理的地方呢?”這樣的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很快提出了不少問題:“為何四叔就這么讓人搶走了祥林嫂呢?”“祥林嫂愿意守寡,這不是符合封建倫理的嗎?為何其婆婆不讓其守寡,反而讓其嫁人呢?”“‘我不是很可憐祥林嫂的嗎?怎么也沒有給她什么幫助呢?”教師反過來利用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實際上促成了祥林嫂的死亡,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們這么做的呢?其根源是什么?”這樣就促使學生圍繞問題深入探究下去。
設疑反問的關鍵之處在于教師要激發(fā)學生提問的勇氣。如果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入手提問,教師還可以先提出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得到啟發(fā),進而激發(fā)探究的欲望。運用設疑反問的方式能點亮課堂的生機,讓學生更積極地展開學習。
二、深題淺問,鋪設探究階梯
學者錢夢龍曾經探究過深題淺問的提問方式,在高中課本中有不少文章寓意深刻,學生的探究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這些課文就可以采用深題淺問的方式提問,可以先從簡單的問題問起,然后一步步鋪設探究的解題思路,促使學生進入到深層次的探究中,進而感受到文章中的深奧哲理。如在學習《故鄉(xiāng)》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文章中最后一段文字的內容進而感受到深刻的主旨,體會到其中的哲理,但是這段話較為深邃,故此學生很難快速地把握住其中的關鍵。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深題淺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探究。首先可以提出:“作者所說的路,是不是我們平常走的地上的路?”這個問題較為簡單,因此學生能很好地回答:“不是,應該還包括人生之路,甚至還包括社會發(fā)展的道路?!苯處熯M而對學生進行啟發(fā):“那么這里所說的路和希望之間是否有什么關系呢?為何作者要將兩者放在一起呢?”學生有所感悟:“希望能將人帶出迷惘,而路也能將人帶出困境,走向希望?!边€有學生認為:“路需要人一步步走出來,而希望也需要人努力奮斗,才能成為現實。”教師此時將焦點放到探究作品的內涵上:“那么作者說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呢?”學生自然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認為人們要不斷努力,為了社會的發(fā)展而奮斗,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有未來?!苯處熞徊讲揭龑W生探究到了文章的核心。
深題淺問的關鍵在于不同的提問類型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可以將直接提問轉化為間接提問,因此教師就可以將原本深奧的問題用更簡單的方式提出,然后通過追問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吧茊栒呷绻阅?,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深題淺問的特點。
三、換位輕問,走進文本深處
換位輕問是學者鄭桂華提出的提問方法,這種方法指的是抓住一些學生容易忽略的地方進行提問,用精巧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思路,促使學生注意到自己忽略的地方,進而產生舉重若輕的教學效果。
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探究林黛玉的性格特點是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師可以采用換位輕問的方式先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的字詞,而后逐步引入到相關的探究中。首先可以提出問題:“文章中幾次出現讓座、讓飯的細節(jié)?大家可以將其找出來,說說林黛玉如何讓座、讓飯?分別說了什么?為何要讓座、讓飯?”學生可以先找出文中的細節(jié),然后分析作者如何遣詞造句,展現林黛玉的動作、心理。此后,教師可以逐步將學生關注的焦點轉移到林黛玉的性格上:“林黛玉來到的本是自己親人的家中,為何還要如此拘禮呢?從中能否看出林黛玉的性格特點呢?”由于有了先前分析詞句作為引子,所以此時學生探究林黛玉性格特點時便有了更多的依據,分析的效果自然有所提高。在換位輕問的過程中,教師看似只是安排學生分析文章中的字詞,但是實際上教師的教學重點并不只是分析字詞,而是逐步展開換位,將學生探究的重點轉移到人物性格分析上。這樣就起到了換位的效果,讓學生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地思考。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若想要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還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提問方法,讓學生逐步深入地展開探究,構筑高效的語文課堂。除了設疑反問、深題淺問、換位輕問等提問方式以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選擇“主問題貫穿問”等不同的提問方式,促使學生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玲.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J].啟迪(教育教學版),2017(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