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芳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線段圖;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2—0112—01
線段圖是由幾條線段組合在一起,用來表示應用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幫助人們分析題意、解答問題的一種平面圖形。 可以說,線段圖在應用題這一領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論我們具有怎樣高的解題能力,在解決應用題特別是較難理解的題目時,線段圖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幫助。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教學時機,實時滲透引導,使學生逐步掌握線段圖的技巧。
一、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學中應用線段圖的重要性
1. 能使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更形象、更直觀。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學習應用題有一定困難。在這種情況下, 引導學生用線段圖表示題中數(shù)量,能使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更直觀、形象,從而降低理解難度,提高解題效率。
2. 可以提高學生判斷的準確性?!氨龋ǎ┒啵ǎ薄ⅰ氨龋ǎ┥伲ǎ钡膽妙}教學是個難點,很多學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就用加法計算,反之則用減法計算,而線段的正確使用能避免學生出現(xiàn)這種錯誤判斷。
3. 能幫助學生一題多解。線段圖能開拓學生思維,巧妙地進行一題多解。 例如,圖書館有科技書150本,故事書是它的3倍,故事書比科技書多多少本?一般解法為:150×3-150=300(本)。但線段圖的應用使學生能有更簡便的解答方法。
二、線段圖在解題教學中的應用
1. 運用畫線段圖解決植樹問題。解決這類問題,可先用植樹的棵數(shù)減1求出間隔數(shù),再用總長度除以間隔數(shù)求出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
例如,工人叔叔在一條50米長的小路一旁植樹,起點和終點各栽一棵,一共栽了6棵樹,每相鄰兩棵樹之間距離相等。相鄰兩棵樹之間相距多少米?
分析:畫線段圖理解題意:起點和終點各栽一棵樹,一共栽了6棵樹,6棵樹之間的距離是50米,有5個間隔,一個間隔的長度就是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故,6-1=5(個),50÷5=10(米),即相鄰兩棵樹之間相距10米。
2. 運用畫線段圖法求除數(shù)。兩個整數(shù)相除沒有余數(shù),商是幾,被除數(shù)就是除數(shù)的幾倍。
例如,兩個整數(shù)相除沒有余數(shù),商是8,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的和是71。求除數(shù)是多少?
分析:這道題可以轉化成和倍問題來計算。根據(jù)題意可知,被除數(shù)與除數(shù)的和71-8=63,商是8,也就是被除數(shù)是除數(shù)的8倍,畫線段圖如右圖,因此除數(shù)是63÷9=7。
3. 運用畫線段圖解決和差問題。和差問題的解題方法是:大數(shù)=(和+差)÷2,小數(shù)=(和-差)÷2,列綜合算式時一定要用小括號。
例如,實驗小學三年級和四年級共為災區(qū)捐款540元,四年級比三年級多捐60元,三年級和四年級各捐多少元?
分析:通過畫線段圖來理清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從線段圖中可以看出,如果三年級捐的錢數(shù)增加60元,也就是在540元的基礎上增加60元,所得的和正好是四年級捐款的2倍,可以求出四年級捐的錢數(shù),然后再求出三年級捐的錢數(shù)。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