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波
摘 要:在高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十分喜愛排球。這主要是源于排球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身心,讓學生擁有愉悅的心情。因此,教師在實際開展排球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加強學生的訓練,讓學生的排球技能得到提升?;诖?,重點闡釋了高中體育排球訓練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體育;排球訓練;具體策略
體育是高中階段比較重要的一門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擁有健康的體魄。因此,學生應該關注體育課程。在體育課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排球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教師就要積極引領學生進行相應的訓練。同時,學生還應該跟上教師的步伐,提升自身的技能和水平。
一、高中排球訓練開展的現(xiàn)狀
在高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和教師都把關注點放在了體育教學上。但是,在實際進行排球訓練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足。第一,學校內部并沒有堅實的師資隊伍建設。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能得到充分的滿足。最終就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學習排球的自信心也會受到抑制。第二,在實際開展排球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往往運用單一的訓練形式,這樣就導致排球訓練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也會抑制排球訓練的進步。第三,在實際開展排球課程的過程中,學校內部并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設定出完善的排球課程。這樣,就導致了排球課程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學生對排球訓練失去了興趣,最終并不能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二、高中體育排球訓練對策分析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中排球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想要更好地優(yōu)化教學效果和質量,就應該積極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實際出發(fā),教師就應該為學生制定出排球訓練的相關任務。通常情況下,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排球訓練的時候,就要對學生進行積極鼓勵和引導,這樣學生在受到教師表揚的情況下,才會感受到排球訓練的樂趣和價值。同時,教師在實際開展排球訓練的過程中,還應該運用多樣的方式,在訓練中融入游戲。這樣,學生就會處于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練習“側面發(fā)球”技術的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游戲。運用“攻打小怪獸”的方式,把怪獸的頭像貼在一定高度的墻上。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良好的氛圍下完善技術動作。最終,排球訓練的效果也會越來
越好。
(二)保證訓練方法的合理性
在實際進行排球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是要講求訓練方法的。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教師要對訓練的方式進行更新和升級,以此充分激發(fā)學生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教師在進行墻墊球訓練的過程中,就應該從學生對技能的實際掌握情況進行訓練。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教師要提出不同的要求。隨之,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改變訓練要求。在初學墊球技能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安排很多人進行對墻練習。在提升技術之后,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組別練習。這樣,轉變訓練方法的情況下,不僅不會讓學生感到乏味,還會提升學生的團結意識。
(三)強化隊伍訓練紀律
從本質上來說,排球需要學生之間的配合。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要求。因此,教師在實際開展排球訓練的過程中,就應該重點促進學生優(yōu)秀品質的養(yǎng)成。讓學生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遵循相應的紀律。在課堂中,教師就要讓學生聽從指揮,不能隨意發(fā)揮。同時,學生還要嚴格遵守課堂紀律。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訓練墊球技術的過程中,就應該嚴格要求學生做好半蹲姿勢。引導學生觀察球的動向。當球來到面前時,學生就需要迅速移動,并找準位置,把重心轉移,最終進行前臂墊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要嚴禁學生進行側面墊球或單手墊球。學生在按照規(guī)定進行訓練的情況下,就要扎實地掌握相關技能。
(四)合理評價訓練結果
在高中體育排球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對學生訓練結果的評價和分析。這樣,學生才會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進行及時的改正。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課堂實際訓練效果進行針對性的評價。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技術和身體調整狀況改善球技。很多學生會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形成畏難的心理。這樣,教師就應該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表揚和鼓勵。同時,課堂中也會出現(xiàn)訓練攜帶的學生,教師就要講明攜帶的后果。這樣,教師在懲罰和鼓勵結合的情況下,就會更好地進行訓練。
綜上所述,在高中排球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訓練效果,就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同時,教師自身還應該積極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從實際出發(fā),對隊伍訓練的紀律進行重點強化。針對學生的具體訓練效果教師還需要進行評價和分析。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才會提升對排球訓練的認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排球訓練效果才會越來越好,最終也會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
參考文獻:
沈春妹.提升高中排球訓練效果之我見[J].青少年體育,2017(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