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男
摘要: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美術課堂就是一個很好的發(fā)展平臺。但這要求教師首先是具有高素質的、良好習慣的人,這樣才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堂很平常的美術課,到底要給學生多少東西呢?一個教師,當你站在學生面前的時候,你給予學生的信息是方方面面的:你的衣著、發(fā)型、語言、聲調、眼神、小動作及處理突發(fā)事件的方法,對教學的態(tài)度等等,與教會知識技能比起來,這些東西似乎對學生的影響更大更深遠一些。
關鍵詞:小學教育;美術課堂;良好的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5-0026-02
習慣是一種行為方式,是后天形成的,它是相對穩(wěn)定的趨于常規(guī)性的條件反射。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習變得更容易。在小學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今后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結合實際,談談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的幾點做法。
1.從思想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美術學具準備習慣
如今,雖然各種輿論都在積極宣傳素質教育,作為素質教育前沿陣地的藝術教育似乎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美術的作用卻還是常常被忽視,地位仍然沒有明顯的改觀。甚至作為教育源頭的學校也不見得提升了美術教育的地位。如:很多學校的美術老師都不是專業(yè)的美術教師,美術課由其他科目的老師代上;美術課一般都被安排在下午;當美術上課鈴聲已打響時,仍有“主課”老師在拖堂……
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會分辨;家長雖遠,但他們也能了解。學校、老師的做法直觀作用于孩子,反饋于家長。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是非分辨能力有限,可塑性大,可變性強,因此學校樹立并重視正確的小學美術教育觀非常重要。
據心理學知識可以知道,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極強。所謂“模仿”,就是照某種現(xiàn)成的樣子學著做。教師、家長平時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思想指引著行動,學校、教師、家長從思想上得到改觀,那么他們的行動也會被指引,而學生會學習著“老師們”的言行,從思想、行動上得到改變,最終能夠主動地準備好美術學具。因此,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美術學具準備習慣,應從思想教育上開始。
2.提高教師素質、豐富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
美術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小孩子的興致非常高,往往老師一個問題拋下去,下面會有大半學生蹭、蹭、蹭地舉起小手,并且小嘴巴里還發(fā)出:“我、我、我……”的聲音。看似活躍的課堂氣氛其實不然,因為這里無論是舉手的還是沒舉手的都有些甚至連題目都還沒聽清楚的學生。而被叫到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你也會發(fā)現(xiàn)很多其他的學生在自顧自的玩樂于自己的小世界中。
學生和老師是構成課堂的兩個主體。學生不能專心聽老師講,不能認真聽同學講,那追根究底還得回歸到這兩個主體上來。學生可能因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或對老師所講授的內容不理解,對同學回答的內容不感興趣,所以較沖動地不能專心地聽講。作為教師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來幫助我們處理、解決這些我們所不能控制的問題,我想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聽講習慣的必備條件。
教師可以在教學內容上多貼近孩子的生活,在書本的基礎上加上教學的創(chuàng)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采用游戲式教學、動手與繪畫相結合的教學等;在教學方法上注意避免提出的匿名與懸空的問題,在說話的語氣與風趣上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事實證明:提高教師素質、豐富教學手段,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專心聽講的良好習慣。
3.小學美術中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策略
3.1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教育。通過教育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它對于自身的重要性,要通過說服或者運用其他成功的事例讓學生感同身受,也可以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親身體驗。但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反復訓練,耐心教育。如: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細致的習慣時,應該課堂上要求仔細觀察教師的范畫、掛圖以及出示的實物的形體、色彩,課后讓他們對實物的形體色彩進行總結,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3.2 點滴做起,積跬步然后成千里?!安环e跬步無以成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迸囵B(yǎng)好習慣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由點到面,由單項到系列,日積月累,這樣自然而然的就達到了目標。華羅庚曾經說過: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知道什么就積累什么,時間久了積累的就多了,而且都是好習慣。要在短時間內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都很不容易,更不用說養(yǎng)成多個好習慣了,所以齊頭并進是很不現(xiàn)實的。
3.3 對學生嚴格要求。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學生年齡越小就越有可塑性。培養(yǎng)好習慣就需要長期堅持,不能有停頓,稍微懈怠一下不好的習慣就會抬頭,以前的努力就會白費,有一次的應付不用心就會加強不良習慣,就會給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增加一塊絆腳石,甚至前功盡棄。我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準備,在上課時不能亂動教學用具,不能在下面做小動作,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yè),上完課后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在每個階段都嚴格要求學生,有意識地加強訓練學生有計劃、按步驟地上課的習慣,并鞏固加強這種習慣,使學生逐步變成自覺的行為,真正做到了“自動化”。
3.4 身教重于言傳。俗話說: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教師本身的示范作用對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教師不僅僅需要在口頭上提一些要求,在行動上為學生提供模范帶頭作用更為重要。如講課速度快慢適中,結構體例清晰,內容簡明易懂,板書清晰,普通話標準,語音和藹可親,這些都會讓學生對教師有很好的印象,
學生會潛移默化的向教師靠攏。應該及時表揚學生在繪畫中養(yǎng)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對進一步進步有更大的動力,找到學習中的樂趣,而且教師應該有專業(yè)知識,展現(xiàn)出繪畫天賦,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崇拜之情,這樣更有利于良好的繪畫習慣的養(yǎng)成。
總之,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持之以恒。一旦形成習慣,就會變成人的一種需要,成為一種不做不行的“自然”,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習慣成自然”。培養(yǎng)習慣是個長期的過程,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由于人們往往具有惰性,在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會出現(xiàn)反復。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把趣味性、知識性和科學性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美術習慣養(yǎng)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