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小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5-0254-02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也是最難的一個訓練過程。很多學生剛開始作文時,甚至在增設作文課很長時間后,仍然對作文感到頭痛,覺得無話可寫,或想寫而無從著手,最后只好東拼西湊,敷衍了事。有些學生甚至會抄襲作文選中的內容。如果不能及早擺脫這種困境,會使學生失去寫好作文的信心。因此,引導學生克服開始作文遇到的困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1.作文從識字開始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在識字教學中,就應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低年級的教學內容雖然重點是識字,但也并不是脫離具體語言環(huán)境的孤立識字。沒有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就不能真正領會字詞的意思。對一個字詞全面準確理解的標志,是能夠恰當?shù)氖褂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在識字的過程中,作文已經開始了。
事實上,學生對某個字詞的理解及記憶,往往都是同某個具體語言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的。如:學生一想到“繼承”這個詞,就會聯(lián)想到少先隊隊歌中的“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一句。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求學生記住字詞的讀法寫法,還要學生記住這個字詞出現(xiàn)的語言環(huán)境和具體用法,如:“企圖”這個詞,學生初步理解到它是“打算”的意思,當引導他們看課后的句子“敵人企圖炸毀這個工廠?!币痪洌瑢W生記住了,“企圖”出現(xiàn)的這一具體語言環(huán)境,并進一步理解了它是貶義詞,只能用在壞人身上。
能否使用所學的字詞,不僅是作文水準的量度,也是真正識字與否的分水嶺,因此,對一些難以運用的字詞,在學生理解它的含義以后,還必須進一步闡明其用法,并做到能夠熟練運用。如“甚至”一詞,學生知道了它沒有實在意義以后,仍然不會使用,說成“我要在學習上甚至他”,“小紅的學習進步甚至快?!边@時要告訴學生:“甚至,用在句與句中間,起連接前后語句的作用,并表示后面的句子比前面的句子意思更進一層?!比缓髥l(fā)學生:“落后”和“犯錯誤”哪個更進一層,更嚴重呢?”學生回答:“犯錯誤”更進一層。再啟發(fā)學生“我們如果不注意道德修養(yǎng),就可能落后,可能會犯錯誤。”這句話,應怎樣完整的說呢?能不能用上“甚至”這個詞呢?學生不難回答:“我們如果不注意道德修養(yǎng),就可能落后,甚至會犯錯誤。”經過多個例子的練習,學生掌握了這個詞的用法。教學中要切實把好字詞使用關,達到識字的最高境界,為今后的作文奠定堅實的基礎。
2.用詞說話是作文之本
文章由句子組成,句子是文章的基石。要想寫好文章,必須首先寫好每一個句子,沒有完整通順的句子,再好的內容和構思也是空中樓閣。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必須首先打好句子這一基礎,然后才能考慮構思與內容,切不可操之過急。
用詞說話是把某一特定詞匯恰當?shù)赜糜谝粋€完整句子的一種語言訓練方法,它既可以鞏固學過的字詞,又可以作為作文的基石訓練。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高度重視,不斷加強。
學生在用詞說話訓練中,開始也會存在一些困難。這時要從生活出發(fā),先練習用易懂的詞語說話,引導他們把句子完整具體地表達出來。如:用“想念”一詞說話,有的學生說:“想念媽媽?!边@時就引導他:“誰想念媽媽呢?”學生補充:“我想念媽媽?!苯又賳l(fā)學生:“我在什么情況下想念媽媽?想念的程度怎樣?”學生說出了:“媽媽出差了,我非常想念媽媽?!薄皨寢屓ダ牙鸭液脦滋炝耍液芟肽顙寢??!钡鹊?。之后,讓學生把這句話完整具體地寫下來。
在學生說寫能力有了一定基礎以后,結合課文可以做用幾個詞連一段話的練習。比如,在某課中學習了“榜樣”“精神”兩個詞,就鼓勵學生利用這兩個詞說一段話,有的學生說:“雷鋒叔叔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要學習他刻苦鉆研的釘子精神?!薄鲞@類練習,使學生由用詞說話的訓練,逐步提高到積句成段的訓練。
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少年兒童無論做什么事,都必須先有興趣愿望,爾后才能有熱情,才能把這件事做好。如果學生對作文沒有興趣,教師做再大的努力也是事倍功半。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呢?必須從兒童的天性出發(fā),使作文成為具有兒童情趣的活動。
低年級孩子年紀小,生活經驗有限。唐突地布置作文,學生感到壓力過大,收不到好效果。而搞一些口頭或書面簡短寫作,先練口,后練筆,結合閱讀課搞續(xù)寫,補寫,改寫,擴寫等多種形式訓練,由短到長,由易到難,生動活潑,學生興趣則很濃。
日記是兒童喜愛的文章體裁,尤其對有情趣的活動,學生更樂于記。因此,鼓勵學生寫日記,及時給予指導,使之持之以恒,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課前課后辦手抄報,也是調動學生作文積極性的好辦法。在有一定的識字基礎后,學生即可自己撰文辦手抄報,使學生獨立作文能力迅速得到提高。
讓學生寫放膽文,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潛在作文能力。兒童閱歷淺,命題文往往不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而學生對自己的親身經歷,對身邊的事物則印象深刻,興趣濃厚。這時應正確引導學生記述、評論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如:讓學生寫自己的家庭,寫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學生寫起來就較順利,言之有物。
4.看圖說話、寫話豐富了孩子的想像
兒童對直觀表象的反應比對語言的反應更為敏感,富有兒童色彩的各種圖片,影像,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喚起豐富的想象??磮D說話,就是在看了有內在聯(lián)系的一幅或幾幅圖后,把圖中的情節(jié)與過程完整地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恰當?shù)剡\用課文插圖,掛圖,色彩鮮艷的投影片,錄像片段等,讓學生通過觀察,適當補充,最后形成完整的一段故事。
如:《小黑貓落水》一文,只有三幅畫面,第一幅是一只小黑貓和一只小白貓在木橋上玩,其中小黑貓注意到了水中的魚。第二幅是小黑貓縱身入水撲魚的鏡頭。第三幅是小白貓跑去求救于大白鵝的鏡頭。僅僅三幅畫面,卻喚起了學生們豐富的想象,他們把小白貓看做懂事的姐姐,把小黑貓看做淘氣的弟弟,合理地想象了事情的起因、小黑貓落水撲魚前的心理活動和她自然流露出的與心理活動相關的動作,以及小白貓見弟弟落水后的驚慌神態(tài)、語言、行為。還根據(jù)想像寫出了小白貓與大白鵝的對話。這樣,同學們通過細致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就把小黑貓落水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具體生動地描述下來了。接下來應是事情的結果,圖中沒有表現(xiàn)事情結果的鏡頭,于是同學們憑想象描述了事情的結果:小黑貓得救了或是小黑貓遇難了,給人一個或喜或悲的完整結局,通過看圖說話,能夠把無聲的畫面變成有聲的語言,進而變成文字,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是極好的作文訓練方法。
總之,要把小學作文教學貫穿到整個語文教學之中,寓作文教學于識字、閱讀之中,把說話、寫話與作文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行多樣化的寫作訓練,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