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正軍
【關鍵詞】 數學教學;應用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063—01
目前數學教學中,注重解題技能、技巧的訓練,忽視了對于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yǎng)。在新課標中指出:要使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供好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是一個長期過程,貫穿數學教學的整個階段,以下是一些教學感悟。
一、建設數學整體課堂,為應用能力培養(yǎng)做好空間和時間上的保障
把學生數學課堂、課外數學學習、平時生活整合起來,做為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的整體課堂。建立課內、課外一盤棋,學習、生活為一體的培養(yǎng)模式。以引、做、評三點貫穿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重視課堂,抓緊課外,生活中做有心人,讓三者相互促進、相互聯系,持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
1.引。具體指三方面,一方面在教學當中發(fā)揮教師的引領作用,一堂好的數學課就在于教師引導的效果如何,而發(fā)揮教師引領作用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當中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問題情景+活動”。另一方面指在課外,老師創(chuàng)設好的問題,通過問題引領,讓學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探究,學生活動中能夠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第三,引領孩子發(fā)現生活中的問題,并且嘗試利用自己所學數學知識揭示本質,也為孩子學習數學儲備生活中的現實情景。
2.做?!皩W數學”是一個“做數學”的過程。教學當中“做”主要以課內外數學實踐活動為主。課內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校外通過實踐活動形成應用能力。由于課堂時間、數學課時安排在校內不可能有充足的時間展開經常性的數學活動,自然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為彌補校內時間不足孩子利用課外空余的時間,走出校門、走向社區(qū),加強校外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社會生活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數學的興趣。
3.評。評就是評價。重視評價,讓評價成為促進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引擎。在數學整體課堂當中評價主要通過以下三個階段實施。
重視課堂內的表現,讓孩子試圖成為班級的榜樣。利用各類平臺,告訴家長孩子表現好的方面,樹立好的典范,讓孩子明白課堂當中如何表現;同時讓家長了解孩子在課堂中的情況,家長對孩子的評價更加全面。課堂當中評價主要以教師、學生評價為主。
二、以課外數學實踐活動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1.問題的引領,注重學生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研究數學的熱情猶如數學家,研究數學的本領決不亞于教師。經常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孩子們的應用能力逐漸形成。教師預設時,采取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如走出課堂實地測量、學生課外調查與課內解決問題相結合等方式進行。所選擇的實踐活動要是與生活有聯系的數學問題、活動課程要注意激發(fā)孩子的求知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濃厚的學習興趣,具有推動學生學習的作用,促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主動性。
2.預設實踐活動方案時一定要注重知識的應用性。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成功的數學教學不僅在于讓學生深刻地理解這些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能夠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實用性,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運用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在運用中來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3.注重學生思維特征和知識特點。小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認知和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在設計實踐活動時,密切聯系孩子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能激發(fā)起疑問。使教師以“解惑”為中心轉變?yōu)椤吧蟆睘橹行?。注重課外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的設計,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生活當中應用數學的能力,體現對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去。
三、開展多樣的數學活動,拓展學生數學視野,增強學生應用意識
讓學生做些生活當中的小調查,做一些數學手抄報,閱讀一些相關的數學知識,開展數學故事比賽和數學小游戲等活動。在活動當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結合學校活動,有意識引導學生發(fā)現活動當中的問題。老師設計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完成之后,可以展開交流總結活動等。各學科向著“數學化”發(fā)展,同其他學科教學相互整合,使其內容也成為數學學科的素材和補充。
(本論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規(guī)劃科課題《通過課外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課題立項號:GS[2017]GHB2223)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