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在實施課程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求重點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興趣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部分,是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語文閱讀教學是一種交往形式的教學形態(tài)和互動形式的教學形態(tài),在實施具體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師生互動互惠的關系予以創(chuàng)建,追求課程教學改革的價值,并在此基礎上更新教學觀念。文章在此基礎上,主要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策略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話策略;對話情境;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5-07
作者簡介:陳梅琴(1979—),女,福建莆田人,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語文課程的教學是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礎性的語文知識后,將其運用到閱讀實踐和寫作實踐中。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在語文閱讀講解的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境,以情景代入的形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閱讀氛圍中,并就閱讀題材和閱讀內容,為學生設置具有生活性、開放性和涵蓋性的閱讀話題,讓學生能夠在積極的交流和相互的討論中完成對閱讀內容的深入性理解。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掌握良好的對話策略,落實文本對話,促進師生互動,使學生在對話分析中更好地感悟語文和學習語文,并在閱讀對話中完成共享式學習,進而成為具有對話理性的人。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策略及方法等,要求綜合教學實踐情況展開研究與探討[1]。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意義
1. 增加問題探究
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較為薄弱,為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教師多是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講解,學生在完全被動的狀態(tài)下,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理解,課堂效率不高。語文閱讀教學中,以對話形式加強師生互動,可以使教師就閱讀的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將閱讀的自主權充分交給學生,而學生可以帶著問題閱讀,學生和閱讀文本之間搭建起對話聯(lián)系的橋梁,學習過程更加具有開放性和民主性,并且能有效實現(xiàn)對相關問題的探究。
2. 營造互動氛圍
小學生剛開始接觸和學習語文知識,主要集中于文字、語言方面的知識學習,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則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這種文字信息的整合能力,在閱讀理解中強化對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2]。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開放性特點,在語文閱讀中,個人思想和經歷不同,產生的閱讀感想也不同,在實施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對話的形式,鼓勵學生相互之間的對話、與老師的對話等,形成一種知識的共享和傳遞。采用對話策略,鼓勵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對于擴大閱讀信息的交流范圍以及營造良好的互動學習氛圍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3. 自主支配學習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研究和運用對話策略,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加具有互動性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在主動的學習參與中形成一種發(fā)現(xiàn)式學習的狀態(tài),并在此基礎上,令學生自主支配學習[3]。教師根據不同的閱讀文本內容,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閱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提取出其中的中心概念,展開學習論述。而后,教師設置對話小組,讓學生以各種形式進行信息交換,闡明自己的觀點,在這種交替式對話和交流性學習中形成自主支配學習,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策略
1. 教師與文本的對話
對話是一種交流,也是一種思想的碰撞[4]。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作為主要的教學引導者,應該進行“師本”對話,“師本”對話就是教師與閱讀文本和作者對話,在文章分析和理解中,提取要領。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坐井觀天》是一篇童話小文,是說井底的青蛙始終不愿接受朋友的邀約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認為外面的天空就是自己在井底看到的一方大?!皫煴尽睂υ捴?,教師要積極探尋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懷,通過“師本”對話,教師要從教學啟發(fā)的角度,將作者這種鼓勵別人走出“舒適區(qū)”的觀點傳授給學生。通過“師本”對話,教師經過初讀、再讀和深讀,掌握文章大意,領悟其中的主旨思想,從而在教學講解中更加具有目標性和方向性。
2. 教師與學生的對話
課程教學是一項師生互動的活動,在實施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加強互動,便于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傾向,也便于學生向老師提出疑問。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是《驚弓之鳥》,是說被弓箭嚇怕的鳥兒,因內心不安定,在不需要射箭、只要拉弓造成響動時,鳥兒就以為自己中箭自動跌下。在閱讀這篇文章后,教師與學生互動時,教師可以就閱讀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體會鳥兒的心境以及拉弓人的心理,學生在閱讀對話中,則是和老師討論驚弓之鳥的含義,其與做賊心虛、杯弓蛇影的含義相近,起到閱讀聯(lián)想和學習引申的作用。從驚弓之鳥的心理,認識到做人做事要品行端正,方能問心無愧。師生對話,是就文章內容展開深層次的解讀,對于深入性教學具有顯著效用[5]。
3.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研究和運用不同的對話策略實施教學,主要是將教師、學生和閱讀的文本內容均納入教學研究的范圍內。文本對話包括文本解析和文本探究,學生在與語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能夠自主探究其中的主旨和要領。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篇關于生活類的文章《和時間賽跑》,在文本對話中,學生可以聯(lián)想自身和作者相同的經歷,比如放學后拼命跑回家、趕時間寫作業(yè)、提前學習下學期內容等,這些均是“和時間賽跑”的表現(xiàn)。在文本對話中,學生主要是思考“和時間賽跑”的意義,認識到時間是有限的,只有珍惜時間、提高做事和學習的效率,才能“跑贏時間”。學生和文本對話,是結合自身經歷,思考其中的生活原理,具有自主探究的意義[6]。
4. 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語文閱讀學習具有交互性學習的特點,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痹谖谋鹃喿x中,文本角色具有多樣性,學生的角色理解也具有多樣性。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集中引導學生之間的對話,即文本交流,可以讓學生以角色代入的形式,展開文本討論,一方面能夠更加有效地體會人物情感,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交流和合作探究習慣。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將相和》這篇文章,教師設置對話情境,學生分角色朗讀或扮演廉頗、藺相如的角色,在對話小組中,學生就自己的人物角色性格特點、語言特點和職業(yè)特點展開討論,深化對人物的認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采用學生與學生對話的策略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在合作性交流中更加全方位、多角度地認識文本角色,有助于學生全面看問題和理性看問題。
總之,語文課程的教學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學習和掌握文本內容后,要將其實際運用到生活中,讓語文文字和語言等成為一種人際交往和溝通交流的工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對話策略,促進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以更加開放的學習交流形式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對話文本,是對其中的主題思想進一步分析,并以更加簡便的方式向學生講解;教師對話學生,是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讓學生感悟語文,并完成代入性思考,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語文愛好等;學生對話文本,是對閱讀內容進行更加開放的思考,拓寬語文思維,理性思考問題,提高語文自主閱讀和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策略不同,產生的教學效果也不同,但均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對話分析的形式營造更加民主和平等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朱艷玲.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 育,2017(21):43-44.
[2]張志軍.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文閱 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 育,2016(31):69-70.
[3]謝幼如,吳利紅,黎慧娟,等.智慧學習 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 路徑的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 (6):36-42.
[4]羅樹琳.淺論偏遠民族地區(qū)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有效策略——以貴州省黔 南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新課 程(下旬刊),2014(9):92-93.
[5]桂華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小學語 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教育教學論 壇,2013(28):219-220.
[6]段連鑫,李曉蘭.信息技術在小學語 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 教育信息化,2013(1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