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玲
摘 ?要:“深度學習”是有效課堂的保障?!吧疃葘W習”讓學生們在課堂上不斷傳遞他們的“主動權”,并讓他們擁有大量的辯論和討論機會。教師要恰當?shù)匾I他們進行“深度學習”,才能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英語課堂 ?深度學習 ?有效策略
“淺層學習(low learning)” 是讓學生將關注點放在“認識”材料上,學習觀是復制性的,學習方法是死記硬背式的?!吧疃葘W習(deep learning)”是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意圖在于理解學習材料的內容以及作者旨在傳達的思想,它是一種強調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學習者高層次思維的學習方式,更是個體將學習的知識從一種情境應用到另一種情境的“遷移”過程。
由此可見,“淺層學習”與“深度學習”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是否能夠利用知識運用到情境中解決問題。但是,二者又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后者必須是在前者認知理解的基礎上,進而提升學習層次,強化學習能力,并生成新能力的學習過程。所以,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學生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不斷地從多方面吸引學生投入到深度學習中來。
如何讓“深度學習”走入英語課堂?它有哪幾方面的有效策略呢?
一、精心設計,有的放矢
“深度學習”并不能自然發(fā)生,它需要促發(fā)條件。教師的自覺引導是先決條件。其次是學生思考和操作的學習對象,必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具有教學意圖的結構化的教學材料。再次是教學過程必須有預先設計的方案,要在有限的時空下,有計劃、有序地實現(xiàn)豐富而復雜的教學目的。
教學者要在英語課堂上開展“深度學習”,要從講授為中心的課堂轉變?yōu)閷W習為中心的課堂,這就需要教學者考慮提供什么樣的課程或者內容、通過什么樣的策略和方法,甚至設計和組織什么樣的問題和活動。其實,現(xiàn)代課程的基本單位是“問題”,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是“重新組織”,通過問題設計來組織課程內容。
在人教版新課標英語Go for it!九年級上冊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Section B 2b的閱讀理解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這篇課文中,教材雖然是根據(jù)層層遞進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一步步從認知理解的基礎上引出最后一個有著自己看法的問題來,但是,缺少更多問題的精心設計,學生還是不能對本課的知識結構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本課是由第一個問題What is Liu Yus ?hobby?再到What does Liu Yu want to be when he grows up?...然后,又提到Do you think Liu Yu should be allowed to practice his hobby as much as he wants? Why or why not?在此,教學者必須引導學生根據(jù)這一話題展開討論,再從中運用所學英語句型及結構對自己的相關情況進行闡述,最后,借助多媒體呈現(xiàn)本課話題“Should you be allowed to make your own decisions? How?”,并正確引導學生展開小組辯論,確?!棒~”“漁”兼得,讓他們“圍繞有價值的問題,組織更深層的問題組織教學,克服以表面活動為基礎、灌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同時克服那種造就刻板答案與表面化知識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育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得很好的知識結構。”好的教學設計,能促使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學習事半功倍。
二、多元激發(fā),多層激活
多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層次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好動心、好勝心和創(chuàng)造心。通過激發(fā)和激活,讓深度學習更有效果,促使學生更好地享受英語課堂。
例如,我們在教人教版新課標英語Go for it!九年級上冊Unit6 When was it invented?第一課時時,就可以先在投影儀中呈現(xiàn)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然后提問“Do you know when they were invented?”先吸引學生的眼球,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動心,再用本課新句型When was it invented?進行提問并要求小組討論和作答“I think it was invented in ...”,待學生在熟悉的基礎上完成句型認知及掌握后,再呈現(xiàn)本課1a的相關圖片,學生們再經過反復討論便能脫口而出,從而教師繼續(xù)追問“Would you like to invent an invention?”、“What is it used for?”等更能體現(xiàn)學生好勝心和創(chuàng)造心的問題,如此在有限的英語課堂上注入無限的張力,增強課堂活力,由淺入深,何愁學生學無所成?
三、恰當引領,巧妙拓展
美國學者Jackie與Beth 指出:優(yōu)質的問題和優(yōu)質的提問是優(yōu)質教學和學習的核心。英語相對比其他學科難學、易忘,因為我們缺少一個說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再加上農村中學生們羞于啟齒,英語這一學科學起來更是難中之難!所以,他們需要的應該是由教學者設計優(yōu)質的問題和進行優(yōu)質的提問,引領、激勵學生深度參與,激活知識,層層深入,給予學生思考的方向、思維的空間及發(fā)展的機會。只有這樣,有效的英語課堂才能被構建而成。
四、構建思維,碰撞課堂
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可視化策略,讓學生看見學生的思維,傾聽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
大家都知道,傳統(tǒng)教學強調統(tǒng)一,統(tǒng)一的課程,統(tǒng)一的作業(yè),統(tǒng)一的答案,統(tǒng)一的靜聽······然而,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更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種思維。這種思維差異的現(xiàn)實存在,就是思維碰撞的課程資源,是培養(yǎng)“有思想的人”的天然糧倉。
魯巴金說過:“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睕]有深度學習,沒有思維碰撞,真正的教育就無法完成。
讓“深度學習”走入英語課堂,這不僅僅是有效課堂的要求,也是新課改形勢下的必然產物,更是每一個教學者必須嘗試的教學手段。雖然,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我們攜手農村學校的每一位教師,教育事業(yè)的明天肯定就會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崔成林.《如何引領課堂步入深度學習》.
[2]崔允漷.《指向深度學習的學歷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