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信息化教學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實踐科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學形態(tài),不僅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更從觀念、過程、教學方法及模式等層面賦予教學新的含義。本文以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yè)核心課《公路勘測設計》教學為例,對信息化教學模式在本課程中的應用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模式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傳統(tǒng)教學模式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雖然在高校中,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仍占主導地位,但信息技術可以為課程和學習資源建設提供了各種便利,手段和呈現方式多種多樣,因此信息化教學模式必將成為未來高校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對比
傳統(tǒng)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灌輸者,學生處于被支配地位,教科書作為學習內容的載體,教學媒體則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的方法和手段,學生只是被動地,機械性的接受大量知識,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公路勘測設計》作為道橋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不僅要具備公路線形設計的理論與計算知識,同時還要具備對于公路這一三維帶狀構造物有豐富的的認知。因此,單純地從字面上的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無法深刻理解和掌握?;诖苏n程組教師對課程理論教學進行了探索,把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與課程網絡學習平臺以及手機APP教學軟件的優(yōu)勢相結合,既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初步構建了《公路勘測設計》課程信息化教學的新模式。
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在《公路勘測設計》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設計整合教學知識點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局限于教材內容,很難讓學生形成空間感覺認知,而信息化教學則能利用網絡平臺提供公路線型相關的視頻、錄像、圖片等素材,對學生的深層次認知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學提供新理念,新知識,新動向,使得課堂上信息來源變得豐富多彩,教師和課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因而,將這些內容進行合理設計與整合。例如以公路平面、縱斷面、橫斷面等作為重點對理論知識點進行整合并進行詳盡講解,做到重點突出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理論聯系實際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采用板書形式,內容呈現形式較單一。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媒體技術包括文字,畫面,視頻,聲音,影像等多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感官能動性,喚起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此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課堂之外運用課程網絡平臺上的信息資源隨時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補充。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中心模式,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加強教學效果。
(三)師生角色互換促進知識吸收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為主,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播者,學生則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信息化教學模式則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多媒體教學,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師生角色互換,使教師由傳授知識的主導者變成學生學習的督導者,促進者。教學媒體有時作為輔助教學的教具,有時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促進知識的吸收。
(四)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以單一的考試為主,成績體現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信息化教學模式可以多元化地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測評,動態(tài)地對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真實的觀察過程中建立評價標準,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五)因材施教個別化教學
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給學生提供了個別化學習的機會。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完整呈現學習內容與過程,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并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交互。學生由傳統(tǒng)的被迫學習變?yōu)楠毩⒌闹鲃訉W習,在學習過程中喚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促進主動學習,有利于因材施教。
三、信息化教學模式在《公路勘測設計》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一)《公路勘測設計》課程的理論教學枯燥,抽象不宜理解。
將信息化的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圖片,公路線型錄像等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結合,使教學內容通過圖片,動畫及視頻等形式生動地展現出來,能夠將生硬的二維圖紙立刻變得栩栩如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大大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并有利于學生理解。在講解公路縱斷面時,配以圖片及文字,形象生動地演示了公路縱坡、豎曲線的特點。很難記住的切線標高、設計標高等便被學生理解并掌握了。這樣的情景教學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為今后的實際工作奠定了基礎。
(二)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出公路三維立體理念
公路線型設計是將一條三維公路從平、縱、橫三個角度割裂開來進行學習的,通過信息化教學模式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三者的統(tǒng)一性。讓學生認識到三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與掌握平、縱、橫設計方法的總體原則,配以實際公路圖片、視頻,讓學生樹立綜合設計的理念,不至于出現片面的,出現錯誤空間維度的問題。利用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具體設計討論學習,體會公路各設計指標之間的關聯。
總之,信息化教學模式在《公路勘測設計》教學中構建出一個數字化與智能化、二維平面圖紙與三維空間結構物相結合的教學環(huán)境,形成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引發(fā)著我們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思考,如何在教學改革中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同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整合是課程建設組今后進一步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張志榮.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研究與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02(11): 128-133.
[2]曹曉麗,安秀榮,林枚.基于網絡課程資源的交互式教學模式構建[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2(12):172-174.
[3]申揚帆,張心宇.網絡精品課程資源下混合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7(5) : 40-41.
作者簡介:
李燕(1980年—),女,漢族,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道路工程:交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