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寧
摘 要: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做考慮,不能只是一味地給他們灌輸知識,要教導他們學會借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的知識。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切實可行地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關鍵詞:小學中段;閱讀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真正的學習并不只是一味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利用自主學習的能力去獲取新的知識,這種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可以進行培養(yǎng)的,為了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擁有主動權,小學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的主體發(fā)展。
一、利用指導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完全融入課堂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這就要求教師的講練要精確恰當。比如,當教師講到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中的選讀課文《神筆馬良》時,教師需要繪聲繪色地為學生描述馬良與神筆的故事,也可以讓學生嘗試繪畫一些故事中馬良所畫的畫。學習興趣是教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前提,需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只有讓學生擁有“我想學”的思想,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手邊的教材,根據(jù)每一篇課文設計出一些讓學生進行思考的問題,這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在此基礎之上逐漸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比如,當教師講到三年級上冊中的第二十九課《掌聲》時,課文中說:當輪流到英子上臺講故事時,英子將頭低了下去,并且是猶豫了一會才上講臺,教師就可以在此處進行提問:為什么英子要把頭低下去,上講臺前還要猶豫一會?教師提出的問題需要由淺入深,逐漸增加問題的難度,比如說,順著《掌聲》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還可以提出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全班給了英子兩次掌聲,這里的掌聲有什么作用,又可以從這兩次掌聲中體會出什么情感?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展示一個小片段的故事,之后讓學生順著故事的情節(jié)編一個幾十字或者幾百字的后續(xù),在這個過程之中不僅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還增加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過要想真正實現(xiàn)這個一舉兩得的方案,教師需要時刻發(fā)揮自己的指導能力,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發(fā)展下去。
二、教導學生要敢于質疑,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任何一件新事物的產(chǎn)生都需要面臨外界的質疑,這是創(chuàng)新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就要讓學生敢于質疑,摒棄教條主義。比如說,當教師講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中的第九課《寓言二則》的《南轅北轍》時,課本上大致講到這樣一段話:你有一個好的馬夫,帶有足夠的盤纏,可是你越是往北邊走就越是到不了處在南邊的楚國。教師可以將這句話拎出來讓學生進行思考,真的是越往北邊走就越到不了楚國嗎?教師讓學生進行質疑之前可以給予學生一個提示——地球是圓的。接著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見與看法,因為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同樣的見解。要知道小學生的思想具有發(fā)散性,上課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過在這種質疑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并且在無形之中使學生學會了自己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往往質疑的過程就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若是可以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并且養(yǎng)成質疑的好習慣,那么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必然可以得到進一步提高。不過在這種質疑的討論中,教師應該發(fā)揮好自己的輔導角色,需要及時發(fā)現(xiàn)過程之中的不足之處,及時補充新的內容,把握好討論的質量,巧妙化解學生思想上的沖突,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地位。
三、利用課外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課堂上只有短短45分鐘的教學時間,很顯然這無法滿足真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所以課外實踐活動的舉辦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教師可以舉辦一次編故事大賽,教師可以將課本上的一些優(yōu)美文章片段拎出來,讓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補充故事情節(jié)。那么學生如何可以很快很準地理解文章中的片段呢?首先需要抓好關鍵詞、查閱生詞,這就需要學生鍛煉自己的語感,然后將這些關鍵詞、生詞放到句子中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閱讀句子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例如“但是”等帶有強調的詞語,因為往往這些詞語說明了接下來的內容才是重點。一旦這些學生都會了,那么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之下結合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會寫出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教師可以買幾本寓言故事集作為優(yōu)勝者的獎勵。除了編故事比賽,教師也可以舉辦一些辯論賽,用來加強學生的思考能力,比如,當教師講到第六組關于科技的單元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一場關于“網(wǎng)絡科技的發(fā)展是好還是壞”的主題辯論賽,并且將學生兩小組進行答辯,要求不需要過于嚴格,目的是讓學生充分活躍自己的思維,思考網(wǎng)絡科技發(fā)展的好處與壞處有哪些,看看哪一方可以簡單準確地描述出自己的觀點,選出勝利方和最佳辯手,最后需要教師進行總結——網(wǎng)絡科技的發(fā)展是一把雙刃劍,要教導學生正確對待網(wǎng)絡,正確使用網(wǎng)絡。
語文閱讀的教學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所考慮,一旦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使其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同時這也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考慮每一名學生的資質問題,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胡曉東.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微[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52):56-5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