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傳統(tǒng)閱讀教學陷入功利性的窠臼。教師急于將閱讀技巧灌輸給學生,忽略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下學生是被動接受式學習,他們的學習缺乏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新課標對語文閱讀教學從質和量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可以應用群文閱讀這種全新閱讀模式,注重群文閱讀組合選文策略,選對、選好文章,激發(fā)學生閱讀熱情;注重滲透閱讀技巧,提高初中生群文閱讀能力;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閱讀教學
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初中語文教學公認的重難點。傳統(tǒng)閱讀教學由于學生閱讀量小、知識面窄,教師大都運用以講代讀的教學方法,學生本來就讀得少,在教師的滿堂灌輸下又缺乏閱讀、理解的積極性、主動性,他們既缺乏閱讀興趣,又缺乏閱讀經驗,因此閱讀能力一直難以得到有效提升。新課改下立體式的群文閱讀的出現(xiàn),大大增加了初中生的閱讀量,提高了他們的閱讀速度,在圍繞同一個議題組合而成的群文當中不同內容、不同體裁、不同題材、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文章讓學生得以在分析、比較、綜合過程中產生獨特的感悟,更有助于他們建構知識體系,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從而使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逐步的提升。那么,具體來講,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應用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呢?
一、教師要注重群文閱讀組合選文策略,選對、選好文章,激發(fā)學生閱讀熱情
傳統(tǒng)初中語文教學是教師教教材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被教材束縛著。群文閱讀讓教師擺脫了教書匠的角色,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語文的認識、理解,將課文進行自由的選編、組合,群文閱讀給了語文教師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教師也成為教材的編者。群文閱讀的出現(xiàn),既對幫助學生提高比較、分析、綜合能力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還豐富了初中生的閱讀內容、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與傳統(tǒng)閱讀方式相比呈現(xiàn)出獨特的優(yōu)勢。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根據不同閱讀議題對文章進行優(yōu)化組合,選對、選好文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群文閱讀中議題的選擇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既可以將表達方式、體裁、文章內容、作者作為選擇議題的線索,組合選文,也可以以文章主題作為線索確定議題。例如我以作者為線索,將初中階段魯迅的包括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風箏》《阿長與〈山海經〉》、小說《孔乙己》《社戲》《故鄉(xiāng)》、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雪》等在內的幾篇文章組合成群文讓學生閱讀,讓學生對魯迅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再如,對于人教版七年級包括《金色花》《秋天的懷念》以及《荷葉 母親》在內的以歌頌母愛為主題的文章,我也組合成為群文,這既有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熱情,幫助學生快速把握文章主旨,學生還在對同一主題群文當中不同文章的異同點進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提高了比較閱讀能力。
二、在群文閱讀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滲透閱讀技巧,提高初中生群文閱讀能力
對于這種新形式的閱讀,初中生缺乏閱讀經驗、閱讀技巧,因此,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給予他們恰到好處的指導。在群文閱讀當中,教師要授之以漁,滲透閱讀技巧,讓學生掌握群文閱讀的方法、技巧,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群文閱讀能力。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找出群文當中幾篇文章的共同點,然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群文當中幾篇文章之間存在的差異。仍以初中階段收入教材當中的魯迅的文章為例,在學生發(fā)現(xiàn)這幾篇文章作者相同、體裁不同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他們對文中蘊含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將信息碎片拼成一個完整的拼圖,發(fā)現(xiàn)一個真實、完整的魯迅,對魯迅有全面的了解。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初中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判斷,例如有人說魯迅的文章難懂、他的精神也已經過時了,應該換掉,教師就要讓學生在看了魯迅的群文之后自行做出判斷:他的精神過時了嗎?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經濟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他的文章對我們現(xiàn)代人而言還有借鑒價值嗎?
三、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苯處熞鞔_學生才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可以在閱讀過程中給予他們必要的引導、點撥,但是應該允許、鼓勵初中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對于難度較小的問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對于那些有較大難度、在理解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分歧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在和別人的思想進行碰撞、融合過程中發(fā)展自己的批判思維能力,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于無疑處生疑,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發(fā)散思維能力。對學生在解讀文本過程當中的個性見解、精彩表述,教師應該及時鼓勵、表揚,提高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當中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在閱讀教學質量提升面臨瓶頸的情況下,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應用群文閱讀教學對增加學生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但是群文閱讀教學尚處于試驗階段,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積極探索有效策略,不斷提高群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利用群文閱讀教學提高初中生閱讀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唐崢嶸.淺談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7(10):120.
[2]翟永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讀與寫,2017(6):46-52,5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