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民
摘 要: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是數學教學改革中常被提起的一個話題,然而生態(tài)移民地區(qū)中小學數學教學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脫節(jié)現(xiàn)象。大家對這方面的研究可謂乏善可陳,搞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使每一個孩子數學學習不掉隊,是老師的職責所在。通過對中小學數學銜接這一特殊問題的研究,為數學教育質量的提高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學數學;銜接對策
我區(qū)有多個生態(tài)移點,而目前依然處于經濟比較落后的情
況,這樣的現(xiàn)狀也使得當地的移民通過外出務工來尋求自身的發(fā)展。但是也同樣造成“留守兒童”數量持續(xù)增多的問題。為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目前大部分的“留守兒童”都能夠順利地進入初中,并且繼續(xù)學習,表明了移民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但是當這些兒童從小學升上初中之后,面臨著新的壓力與挑戰(zhàn),在這樣的形勢下,必須要提高這些小升初過程的有效銜接,增強少年兒童在學習過程中面對挫折和挑戰(zhàn)的能力。
一、移民地區(qū)初中數學教學現(xiàn)狀
(一)小學數學課堂與初中數學課堂銜接不當
對于移民地區(qū)的兒童來說,在小學階段由于教學條件有限,所以學習能力一般,缺乏師資力量,造成兒童學習行為習慣比較散漫,缺少自主學習意識,沒有形成學習規(guī)律[1]。而升到初中之后,由于課業(yè)增多,課堂學習時間增長,很多的兒童并不適應,從而產生比較嚴重的厭學情緒。而且由于初中數學課堂更加講究自主學習,如果兒童出現(xiàn)跟不上的狀況,很難通過自身的努力追上,從而出現(xiàn)掉隊現(xiàn)象。
(二)數學學科特點
數學由于邏輯性、思維性較強,對于很多移民地區(qū)孩子來說不能完全掌握。數學中經常用高度概括的抽象符號和語言來體現(xiàn)客觀世界的認知,這樣的邏輯思維和抽象認識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都具有較高的難度。而移民地區(qū)小學數學課堂常常忽視了對于兒童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最終導致兒童被動接受,缺乏自主探究意識,從而使得初中數學在學習上理解困難。
(三)家庭教育缺失
在移民地區(qū),由于交通不便、經濟落后,所以很多的家長在兒童童年時期外出打工,對于兒童的學習成績管理不到位,對于兒童的生活關心不足,這樣一來就無法保證兒童的良好教育。而且由于與家長的長期分離,很容易使得兒童對于親情過于冷漠,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或者挫折,很難有人傾訴,非常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在這樣的情況下,兒童極易成為學困生。
(四)移民地區(qū)的客觀條件
①數學教材不連貫,原居住地學校與現(xiàn)居住地學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一樣,客觀地造成學生知識結構不完整。
②個別學生的特殊性,首先移民地區(qū)單親家庭、生活困難家庭比較多,個別孩子心理壓力較大,另外部分孩子比同齡人入學晚,小學畢業(yè)都16歲左右了,他們的思想變化更為復雜,需要我們平時給予更多的關注。
二、移民地區(qū)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有效銜接的解決措施
(一)重視對于兒童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無論是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是學生的自律意識,歸根結底都是學習的能力。在小學時期,由于兒童沒有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能力,缺乏學習動力,所以必然會給初中數學學習帶來較大的影響。為了培養(yǎng)兒童的學習能力,在初一開學伊始,教師就應該多多舉辦各種增進學生交流、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活動,幫助兒童更加快速地適應初中生活,認識到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益處,養(yǎng)成熱愛數學、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比如,在新生開學之時,可以采用主題班會、課外實踐等方式進行多種教學活動的開展,讓兒童盡快地適應初中學習的節(jié)奏,適應新的班級。
(二)增強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溝通交流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共同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對于兒童來說是最重要的。如果兒童在學習階段缺少了家庭教育,那么對于兒童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家庭教育不僅對兒童的健康成長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而且對于兒童性格的養(yǎng)成、未來發(fā)展都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為了保證兒童升上初中之后能夠盡快適應必須要加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有效銜接,通過定期舉辦家長會、家長課等活動可以增加家校之間的聯(lián)系。
(三)課堂教學之間的銜接
小學數學由于課程簡單、課堂較小,所以數學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能夠做到精細講解,而到了初中階段,由于教學內容增多,學生數量增多,教師的工作量巨大,所以很難實現(xiàn)精細講解。所以教師必須針對初中課堂和小學課堂之間存在的差距進行彌補,這樣就需要通過課堂教學之間的銜接來保證兒童學習觀念的轉變。比如,“數與代數”之間始終貫穿于中小學數學的主要內容,但是在小學中,“數與代數”主要就是數字的運算,而在中學階段,“數與代數”包含的內容更多,即數字與運算之間的關系[2]。這樣一來,從小學到初中,學生學習的內容就從具體的數字運算轉換為公式的運用。為了能夠達到順利轉換的目的,必須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和初中低年級階段進行適當的補充與運用,從而為課堂教學之間的銜接打下基礎。
閩寧移民地區(qū)的教育資源比較薄弱,對于兒童來說學習條件不足、家庭教育缺失、學習能力不夠;這些方面的問題對于他們來說都是非常巨大的挑戰(zhàn)。為了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本文通過對于學習能力培養(yǎng)、家校聯(lián)動、課堂教學銜接等三個方面進行總結,從而為當地兒童的今后學習提供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平.初中數學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15):18.
[2]黃家龍.移民地區(qū)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中小學教育的有效銜接[A].《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年4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