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慶林
【摘 要】本文對“探究互動”式教學,在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了了解,并從教師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課堂實施技巧兩個方面,對高中物理“探究互動”式習題教學的實踐應用進行了闡述,以期高中階段物理習題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物理;探究互動;習題教學
引言
“探究互動”式教學方法,既促進了物理習題教學中師生的交流,又提升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能力,對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有積極作用。因此,應對“探究互動”式教學的重要性加以了解,并將其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之中。
一、“探究互動”式習題教學的重要性
傳統(tǒng)的物理習題教學教授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經典案例的解答,習題訓練任務的布置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分析及問題解決能力加以提升,但仍存在諸多弊端,使學生大多被動接受,而喪失了自我思考、自主探究、解題思維創(chuàng)新等能力。而“探究互動”式習題教學,是將學生當做課堂的中心,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解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在進行物理解題時,可以對知識進行全面了解,對新知識進行鞏固,擁有自主分析物理問題的能力,擁有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將“探究互動”式習題教學與傳統(tǒng)的習題教學相比,可以了解探究互動的重要性。
二、“探究互動”式習題教學的實踐應用
(一)教師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在進行高中階段的物理習題教學之前,教師應對教學方案及教學結構進行精心設計,使學生產生物理學習上的探究心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要對大部分學生可以進行獨立解決的問題, 學生進行優(yōu)勢互補才能解決的問題,做到了然于胸。然后以學生的實際知識需求進行教學形式的安排,確定合理的個人探究及小組討論模式。在進行課前準備工作時,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點,對物理教學習題進行精選。物理教師在進行習題選擇時,應對教材中的教學重點進行關注,做到對重點知識有針對性,對典型習題進行全面教學,對特殊解題思路進行點明。此外,習題選擇還應以學生在目前的學習階段所存在的問題為依據(jù),進行對癥下藥。還應對所選習題的新穎性、啟發(fā)性、靈活性、綜合性進行性考量,力求選出符合學生學習情況的上好習題。第二點,對教學內容要進行妥當安排。教師在課前應對教學內容進行階段性、系統(tǒng)性的教學梯度考量,使教學內容的教授由易到難更利于學生掌握。此外,還應依據(jù)學生近階段的學習發(fā)展區(qū),對學生進行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等方面的引導。
(二)課堂實施技巧
1.提出問題
在利用“探究互動”式教學方法,進行高中階段的物理習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注意物理問題的提出。
例如:如圖,在y軸右方有一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外。在x軸的下方有勻強電場,場強為E,方向平行于x軸負方向?,F(xiàn)有一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粒子由靜止經過加速電場加速,然后沿紙面以垂直于y軸方向的速度從A處進入勻強磁場,而后從x軸的D處以與x軸正方向夾角為60°的方向進入電場和磁場重疊的區(qū)域,最后到達y軸上的C點。已知OA長為L,粒子重力不計。求:(1)粒子從A處運動到D處的時間t;(2)加速電場的電壓U;(3)粒子到達C點時的動能E。
教師提問:①加速電場中做什么運動?②A到D粒子做什么運動?③D到C粒子做什么運動?④A到D用什么規(guī)律來求粒子運動的時間和線速度?⑤求出A點的速度后如何求加速電壓U?⑥用什么規(guī)律來求粒子到達C點時的動能?在此過程中,應注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后,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交流探究,使同學之間依據(jù)知識點進行相互交流,可產生更多的解題思路。教師把粒子的運動分成幾次小過程來設問,引領學生理清思路,合理安排解題順序,在互動探究中逐個突破,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
2.抽取學生回答問題
利用“探究互動”式教學方法時,教師應抽取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情況的回答,以便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討論及探究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在了解學生存在的解題問題及還存在的困惑后,教師應在接下來的講解中進行注意。在抽問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對單一學習程度的學生進行抽問,而是采取分層抽問的方法,對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進行問題困惑之處的了解。并要求其中解題思路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的同學,將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行說明。這種抽取問答的互動過程,既可以促進全體學生的解題思路延伸,又能夠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
3.多角度分析拓展思路
利用“探究互動”式教學方法,多角度分析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掌握基本的解決物理問題的觀點,從而提高解題能力。
例如:如圖,水平傳送帶兩個轉動軸軸心相距20m,傳送帶正在以v=4.0m/s的速度向右傳動,某物塊(可視為質點)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1,將該物塊從傳送帶左端無初速地輕放在傳送帶上,則經過多長時間物塊將到達傳送帶的右端?(g=10m/s)
變式1.若水平傳送帶兩個轉動軸心相距為2.0m,其它條件不變,則將該物體從傳送帶左端無初速地輕放在傳送帶上,經過多長時間物體將到達傳送帶的右端?
變式2.若提高傳送帶的速度,可以使物體從傳送帶的一端傳到另一端所用的時間縮短。為使物體傳到另一端所用的時間最短,傳送帶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變式3.若物體以向右2m/s的速度放上傳送帶,其它條件不變,則該物體與皮帶輪摩擦生成的劃痕有多長?摩擦產生多少熱量?
教師通過變式不斷拋出新的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探究,弄清皮帶傳送的速度、皮帶的長度、物體與皮帶之間的動摩擦因素、物體放上皮帶時的速度等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從力和運動、功和能等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讓學生在互動探究中逐步形成用動力學觀點和能量觀點去解決物理問題的基本觀念,以應對新題型新問題。
4.督促學生習題練習,鞏固新知識
學生在對物理知識學習后,后期不經鞏固練習,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尤其是一些學生未能完全理解的知識點,看似已經掌握但并未深入了解,將會產生一知半解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應督促學生進行及時的習題練習,從練習中對新學習的物理知識點進行反復運用,以達到鞏固新知識的目的。此時,教師應注意練習的選擇,不能選擇與書中例題解決方法完全一致的練習題,題目過于一致會使學生照搬,達不到練習的目的。但也需使練習題中可以對新學習的物理知識點進行應用,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能力,達到練習鞏固的目的。
5.巡視指導,表揚互動
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注意技巧性。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某個學生犯了典型的解題錯誤時,應用夸大的表達對全體學生進行舉例指導,加深學生對經典案例的記憶程度,避免其余學生再犯同樣的錯誤。若發(fā)現(xiàn)某個學生的解題方法較為新穎或較為適用時,應對該學生進行表揚,并讓該同學對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行說明,以激勵其他同學在物理問題上進行探究及創(chuàng)新。課堂上教師采用激勵教學的方法,促進學生的進步。
6.自編習題,鍛煉學生能力
教師應進行自編習題,并鼓勵學生自編習題。對學生來說,自編習題的難度較大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充分掌握,并對出題及解題思路加以探究,主動對物理習題進行學習。這樣助于提升學生的習題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將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求知,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有重要作用。而教師自編習題則比較常見,主要是針對學生學習中的重點、難點、易混淆點、易犯錯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出題教學,有利于學會生進行專項探究。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進行自主編題時都應注意科學性、交互性、層次性、針對性四點原則。
結論
總而言之,“探究互動”式習題教學方法的應用,對高中物理習題教學有重要作用,可通過課前準備和課堂教學中的提出問題,抽取學生回答問題,多角度分析拓展思路,督促學生習題練習,鞏固新知識、巡視指導,表揚互動、自編習題,鍛煉學生能力等方面進行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劉少康.淺談“合作互動”教學模式在物理習題課中的應用[J].教育現(xiàn)代化,2015(14):241-242
[2]唐飛.雙互動四統(tǒng)一教學范式在物理習題課教學中的應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4.28(03):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