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敏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逐漸完善,對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和閱讀能力的要求標準也越來越嚴格。所以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作為重要的任務,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起良好的閱讀習慣,盡管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是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教師應該針對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
一、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
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制約,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缺乏應有的重視,主要表現(xiàn)在:(1)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不重視。部分教師過于強調抄寫和背誦基礎性的知識,并沒有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上花費多少時間,對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造成較大程度的影響;(2)開展的范圍有較大的限制。想要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教師就不能只強調書本的閱讀訓練,更應該從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而當前大多數(shù)教師對學生閱讀的訓練都是以課本為原則,使學生獲取知識及閱讀能力提升方面受到極大的影響。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并沒有獲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進行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
(一)對課上知識加深理解和鞏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使其對課上所學的基礎知識加深理解。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只是以對文字進行認讀為基礎,教師通過對課堂的詞語、文字等內容進行分析和概括,才能使學生理解其內涵,進而對所學的知識達到鞏固的目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是閱讀能力得以提高的重點。
(二)提升語文表達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其語文表達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綜合素質能力較高的教師會抓住每次教學機會,在課堂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相關的詞語和句子,對段落或文章的大意進行概括,或采用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充分、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才會順利完成教師的要求,通過條理性的語言表達展示自己的認識,還可以使教學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分析,小學生還正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時期,只有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才能使其進行長時間閱讀。如果激發(fā)起閱讀的興趣,學生就會逐步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意識,進而積極主動的去閱讀,提高閱讀的能力。主要做法有:(1)講故事。小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較少,還缺乏相對完整的認知體系,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故事導入課程,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在情節(jié)跌宕的故事中對學生學習進行引導;(2)設置情境。小學生具有較差的理性思維能力,思考問題的時候主要用感性思維,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感染學生的教學情境,或者通過播放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課件使其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fā);(3)開展課外活動。教師可以開展關于教學內容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深,如通過相關活動向課后延伸,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后開展主題討論,通過和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生活差距的對比,撰寫讀后感,還可以在班里參加評比,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激發(fā)。
(二)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以使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調動,所以學生可以搜集一些相關的報紙,讓學生在集體閱讀過程中抒發(fā)自己的認知,通過良好的閱讀氛圍的營造,使學生的感官得到充分的調動,猶如身臨其境的閱讀。如在閱讀《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教師可以舉辦朗誦比賽,并要求學生深情的朗讀人們送別總理的感人片段,使學生可以切實體會人們對于總理離開的那種沉痛之心,并適當?shù)乃鸭划敃r的背景與故事,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教師應該明確不只在課內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應該逐步向課外延伸,所以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正確閱讀方法的掌握進行合理的指導。首先教師應該對學生分辨好書和壞書進行指導,使學生可以選擇一些對學生未來發(fā)展有教育意義的書,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特征為學生推薦適合的書籍。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記錄下那些有價值的諺語和句子。對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不僅是教師的職責所在,還可以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提升,使學生基礎知識儲備得到拓展,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四)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意識。完整的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配合完成的,教師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除了發(fā)揮著引導作用之外,更需要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引起重視。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在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適合的閱讀書籍。另外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其閱讀各種書籍,使學生在長期的閱讀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閱讀特色和習慣,在享受閱讀的過程促進閱讀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只有提高了自主閱讀的意識,才具有形成閱讀習慣的條件,才會提高其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的重要的基礎。
閱讀作為組成語文課程中重要的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關系著學習成績的提升,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整體文化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淵盛.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2015(17):25-26.
[2]劉秀華.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5(24):45-46.
[3]李文碧.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4(1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