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樹榮
【摘 要】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開口“說”的能力已成為英語學習初始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
【關鍵詞】English Only;容錯;情景教學;課堂用語;評價;激勵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233-01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fā)展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語言技能是構(gòu)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開口“說”的能力已成為英語學習初始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
作為語言輸出的技能,口語表達能力往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較為直觀地反應出小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就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我想提以下幾個方面: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
1.創(chuàng)設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
在課堂上盡量使用簡單的英語組織教學,始終堅持“English Only”原則。無論上課時師生相互打招呼問候、道別,或是教師發(fā)號指令讓學生參與活動等,都用英語來說,盡可能讓學生多聽多講英語,逐步養(yǎng)成英語語言習慣。這樣既能增加課堂中學習英語的氛圍,又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增加了聽說英語的機會。
堅持“English Only”原則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沉浸在相對真實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中,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主動用英語思維和交流的意識、習慣與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
2.允許孩子們在表達英語時有錯誤。
“容錯原則”是指教師要適度寬容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不要生硬地批評、指責或糾正,而是通過采用多媒體學習材料示范、英語教師的示范和同伴示范等形式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學習正確發(fā)音或表達,以防因過渡糾正錯誤導致學生產(chǎn)生學習挫折感,影響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堅持“容錯原則”最重要的意義在于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給學生留出成長的空間,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通過科學的糾錯方式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健康地綜合發(fā)展的目的。
二、情境創(chuàng)設要真實 課堂用語要簡單
1.新課程提倡創(chuàng)設真實、具有挑戰(zhàn)性的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和問題情境。
要求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的教學情境是小學英語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小學英語教學中,主要有借助實物和圖像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借助動作(活動)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借助語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文具的詞匯時,有的教師設計了利用 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實物或圖片進行猜謎游戲,讓學生猜書包中的物品;在學習“ At the zoo”話題時,教師設計了帶學生參觀動物園的情景,讓學生口頭描述他們所熟悉的動物,如elephant,cat,dog,monkey,bear,tiger的特征,并能說 I like monkey。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都有利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教學活動目標明確。
2.開展小組合作并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際的能力。
小組活動內(nèi)容的豐富性,形式的多樣性,既能調(diào)動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又能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的潛能。教師指定在小組內(nèi)分任務學習,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組員的幫助下,也能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得到鍛煉。
小學英語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很多,dialogue、play games、do a survey、 ask and answer、I draw you say等。這些簡單的活動形式,通過問答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增強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我在教學5B第三單元《Hobbies》時,新授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后,我給出調(diào)查表格,讓學生相互詢問,將表格填完整。了解身邊朋友的愛好。由于活動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成為主動的學習者,研究者和參與者,使學生為交際而運用英語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3.簡單明了的指令語能夠使教師講的時間相對減少,學生實踐語言的機會相對增加。
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使用英語,這樣可以創(chuàng)設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和學習英語的機會。小學英語課堂活動的英語指示語應當簡單和明了。然而,由于小學生所掌握的英語語言知識有限,盡量使用學生能夠理解的詞句,必要時可以通過肢體語言, “TPR”最能讓學生在“做中學”。如,教 big、 small、short、long、tall等單詞時,教師借助肢體語言進行教學演示,“big”兩手張開畫個大圈, “small”用兩手指做個特別小的小圈等,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這些單詞的漢語意思,并且,學生也在一起跟老師做肢體語言表演時,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他們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課堂評價體現(xiàn)學生主體 激勵學生為主
1.體現(xiàn)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是教學還是評價都應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為出發(fā)點。評價應有益于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應有助于學生反思和調(diào)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語言能力的不斷發(fā)展。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對于學習能力發(fā)展的意義,并學會自我評價的方法。在各類評價活動中,學生都應是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孩子對鼓勵與稱贊的需要,就如同種子需要水一樣。一節(jié)課內(nèi),能力較強的學生能背誦對話應該值得稱贊,能力較差的學生能記憶單詞也同樣值得稱贊。因為這個我們看來是小小的任務卻是某些學生付出努力才能完成的結(jié)果。我們可以從語言方面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價,我們利用語言的多樣性體現(xiàn)出對學生會評價的不同。
2.小學英語教學評價應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為主要目的。
小孩子獲得成功時,內(nèi)心是非??释c他人分享的,而分享卻能把成就感和自信心延續(xù)到四十分鐘以外,甚至更牢固、更持久。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的分享應該著重于肯定學生獲得的成功和建立學習的自信心,也就是進行激勵性的分享。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我們千萬別忘記與其分享、肯定成功,例如,握握手、拍拍肩、摸摸頭這些親熱溫暖的舉動能給學生身心帶來愉悅。這樣,學生內(nèi)心因成功感而產(chǎn)生的學習動機才會持久,克服困難的決心與信心才會因此而增強。激勵學生為主的課堂評價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觀,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同時,我們教師應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素質(zhì),說地道的英語。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我們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
參考文獻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攀登英語.學習實驗實施指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