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仁
[摘要]古詩文教學要在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疏通文意,通過誦讀加強識記。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喚起熱情;遵循綱領;改變模式;注重學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24-0024-02
學習古詩文,對于現(xiàn)代中學生來說,仿佛天書般難以理解。有道是一怕文言、二怕魯迅,很多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師的古詩文教學理念還停留在老思路、老方法上,雖然他們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衡量,收效甚微,學生被動學習狀況不容樂觀。
筆者以為初中古詩文教學應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輔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索優(yōu)化古詩文課堂教學的方法和途徑,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興趣,喚起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變怕學為樂學、愛學,并最終達到掌握的目的。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一節(jié)中要求7~9年級學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并“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在“評價建議”中也明確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查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查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查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弊裱@一教學綱領,初中古詩文教學起碼應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參與熱情
古詩文是中華文化的精華,處處滲透著民族文化的智慧,同時對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非常重要。但是學生對古詩文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在七年級上冊開始學習文言文時,可以說學生對文言文還很陌生,他們了解的古代生活就是電視劇及一些地方戲曲、通俗演義一類。羅徹斯特大學教授愛德華·德賽發(fā)現(xiàn):“只有當人們認為某一任務是值得去從事的,他們才能真正把它視為己任?!币虼?,教師首先應該調(diào)動學生的知識儲備,應注意中小學學習的過渡、銜接,引導學生從小學學過的古詩來了解什么是古詩文;其次要給學生一種明確的學習思想,即為什么要學古詩文,了解古詩文有什么意義,讓學生樹立起必須學好古代詩詞、文言文的決心,然后在學習過程中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是學習古詩文的前提。
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活動產(chǎn)生愛好、追求和向往的傾向,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直接動力。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呢?古詩文與現(xiàn)代文一脈相承,許多詞語、語用、詞義是相通相連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就已掌握了大量耳熟能詳?shù)某烧Z、名句,他們積累的知識經(jīng)驗、已有的學習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基礎。這些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經(jīng)驗因素一旦得到重視并被充分調(diào)動,古詩文與學生的距離就會大大縮小。
二、改變教學模式。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惫湃松星抑纻魇诜椒ǖ闹匾?,何況信息時代的今天,知識在日新月異地發(fā)展,“傳道受業(yè)解惑”已不再是教師的唯一任務,教師和學生都是學習者,作為學習者掌握學習方法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師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怎樣學,如何檢測,檢測什么,檢測后發(fā)現(xiàn)問題如何改正。并在學習中有韌性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另外,要幫助學生找到學習古詩文的規(guī)律。那么,怎樣指導學生學好古詩文呢?
(一)掃清理解課文的文字障礙
1.正音
這是因為:①古詩文中常有一些初中生在現(xiàn)代白話文中不易見到的生僻字,學生既不懂它的意義,也不知它的讀音,這就需要正音。如曹操《觀滄?!分械摹板e!?、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中的“撻”等字,就是需要正音的生僻字。②古詩文中含有一些通假字,這些字是與另一些字相通的,這里用這個字實際上是另一個字,因此應當讀另一個字的音。遇到這種情況,當然也需要正音。③古詩文的韻腳往往用古音。如《敕勒歌》中“籠蓋四野”的“野”,古音應讀為“ya”,這種情況也需正音。
2.釋詞
不懂文言詞語的含義和用法,很難讀懂古詩文。文言詞語分實詞和虛詞,解釋文言實詞要讓學生明白古今詞義的變化、詞性活用、一詞多義等,如“故”“說”等字,古義變化就較多;解釋文言虛詞要注意實詞轉(zhuǎn)化現(xiàn)象、不同語境有不同含義現(xiàn)象等,如“之”“為”等字,在不同的語境中,既可做實詞用,也可做虛詞用,較為復雜。
3.解句
新課程標準已明確規(guī)定在初中階段重理解古詩文大意的考查。對于古詩文中一些與現(xiàn)代白話文不同的句式,只要把句子的含義解釋清楚,然后指導學生誦讀,讓學生通過誦讀“感覺”到句式與現(xiàn)代白話文的不同即可。因此,初中階段的古詩文學習應重在積累。
(二)疏通文意,用串講促進學生思雛的積極活動
串講法是傳統(tǒng)的古詩文教學方法,它由串句、串段、串篇等不同層次組成,其主要作用是疏通、理解、領悟文意,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傳統(tǒng)的串講法,由于是教師一人講、一人串,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所以有壓制學生思維積極活動的弊病,急需改進。我們在教學新教材的古詩文時,采用了多種方式的串講法:串講與試譯結(jié)合,串講與答問結(jié)合,串講與辨誤結(jié)合,串講與圈點、板書相結(jié)合。
在運用串講法時,從一開始就要指導學生自己看注釋,養(yǎng)成邊讀原文、邊看注釋的習慣,逐步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獨立閱讀古詩文的能力。因此,凡是注釋中已經(jīng)解釋清楚的詞語,除非必要,教師一般就不再講解,這樣有助于學生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自覺性。在內(nèi)容的理解上,教師可以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難點問題可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合作解決;對于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三)以誦讀為本,切實抓好“讀記”的訓練
學習古詩文不但可以幫助我們繼承民族文化遺產(chǎn),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豐富語言。古詩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xiàn)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難學。學好古詩文關鍵在于培養(yǎng)語感。首先要熟讀,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古詩文的語音、詞匯、語法都與現(xiàn)代白話有差別,學生只聽教師講解而自己不去認真、反復地讀,自然培養(yǎng)不成語感來,聽講中獲得的理解也不可能深切,不可能消化鞏固,更談不上體會原文的情味和語勢等。而絕大部分古詩詞都具有語言凝練、節(jié)奏感強、朗朗上口等特點,以誦讀為突破口,才能領悟其中不可言傳的妙處。初一語文新教材中編選的古詩文大都短小精悍,注解詳細,淺顯易懂,適合誦讀,如《童趣》《論語》《觀滄?!贰段鹘隆贰短靸羯场で锼肌贰对佈贰赌咎m詩》《傷仲永》等。誦讀有出聲顯韻、表情傳神、喚起聯(lián)想和想象、培養(yǎng)語感、深化理解、鞏固記憶等功能,學生如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調(diào)、輕重音、速度、節(jié)奏、表情等朗讀技巧,根據(jù)文章特點和閱讀目的,恰當?shù)剡x擇領讀、分讀、合讀等形式,入情入理地藝術化朗讀,更有利于滲透吸收,培養(yǎng)語感,提高鑒賞能力。因此,古詩文教學一定要強調(diào)多讀、熟讀、出聲讀,把原來覺得別扭、拗口的語句讀得順當、流暢起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強化識記,不斷積累
閱讀古詩文,不僅要吟誦,還要識記。我國優(yōu)秀的古詩文以其凝練生動的詞句,優(yōu)美和諧的音韻,豐富多彩的語匯,充沛真摯的情感,深邃雋永的意境,博大精深的思想享譽世界,那些精確、生動、鮮活、富有生命力的語言,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財富,應當繼承并發(fā)揚光大。教師應時刻給學生“傳達”這些意識和觀念,鼓勵學生在多讀的基礎上達到識記的程度。當然,背誦古詩文對一個初一學生來說,難度很大。我們除不斷地給學生滲透要熱愛古詩文的感情和意識,調(diào)動其學習古詩文的積極性外,還要重視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如開展誦讀比賽,觀看央視類似節(jié)目同步答問等。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