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曲萍
摘要:支架式教學以構建主義理論為重要基礎,這一教學模式與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發(fā)展規(guī)律存在一定適應性,因而為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基礎。文章通過闡述支架教學理念,分析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現(xiàn)狀,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支架教學理念的運用提出“搭建支架”“創(chuàng)設情境”“獨立探索”“協(xié)作學習”“效果評價”等策略,旨在為研究如何促進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支架教學理念 大學英語 詞匯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5-0187-02
詞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尤為關鍵。然而,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成效并不理想。學生對英語詞匯學習缺乏足夠興趣,教師找不到科學適用的教學方法。近年來,支架式教學理念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支架式教學以構建主義理論為重要基礎,這一教學模式與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發(fā)展規(guī)律存在一定適應性,因而為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基礎。由此可見,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支架教學理念的運用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支架教學理念概述
現(xiàn)階段,學術界對支架式教學較為普遍的認識是,支架式教學指的是自學習者角度出發(fā),建立可滿足學習者學習需求的框架。這一框架的構建,旨在幫助學習者有序提高自身學習水平及相關能力。所以,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支架教學理念,首先應當對相關繁雜的學習任務予以逐層分解,引導學生實現(xiàn)對知識的逐步深化認識。支架教學理念的理論基礎包括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等,其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diào)應當在相應情境下開展學習活動,學習過程中依托他人的幫助以完成學習任務;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指出,學習者學習存在可能達到與已達到兩種水平,而該兩種水平相互間的距離即為“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活動,通過對這一理論的有效運用,可顯著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及各項學習能力。[1]
二、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支架教學理念的運用策略
(1)搭建支架。搭建支架是支架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可結合教學主題,建立基本框架。框架的建立秉承“最近發(fā)展區(qū)”原則,對繁雜的學習任務做有效劃分,各個步驟對應著不同的難度,也就是每完成一項劃分任務,緊接著的學習任務難度會逐步升高。在詞匯教學中,學生學習重點難點在于詞根眾多以及詞義的記憶,而對于學生而言,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屬于一項基本要求,所以教師可經(jīng)由演繹、歸納,依托新舊知識相互間的聯(lián)系搭建支架,幫助學生學習掌握新知識,加深對新詞匯、難詞匯的印象。[2]例如,為防止學生對insecticide進行死記硬背,教師可先讓學生復習單詞insect(昆蟲)和suicide(自殺,自殺行為),結合在一起,學生便可迅速意識到insecticide意為“殺蟲劑”。依托引導學生對現(xiàn)有知識進行鞏固、復習,然后推進學生對新詞匯的含義搭建支架,學生學習詞匯的難度便可有效降低,并加深對詞匯的有效記憶。
(2)創(chuàng)設情境。不論是何種知識均源自相應的情境,而學習掌握的知識的實際應用同樣要在對應情境中方可實現(xiàn)。英語課程學習存在一定枯燥性,所以,在詞匯教學中,可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符的情境,引導學生從視覺、聽覺層面推動思維對知識的主動建構。例如,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多種語言情境,以幫助學生掌握一詞多義,以介紹bottle為例,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一:“Mary broke the bottle”;情境二:“The baby finished the bottle”。依托對這兩種語言情境的分析,切實幫助學生掌握bottle的兩種不同含義。
(3)獨立探索是學生掌握知識、深化知識的一種有利方式。所以,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應同樣如此,教師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探索的時間、空間,且獨立探索應當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則提供適時的指導。獨立探索并不限制于課外,在課內(nèi)同樣可完成獨立探索任務。例如,為了讓學生明確構詞法、詞根詞綴的重要性,教師向學生呈現(xiàn)Lux的圖片,引導學生獨立探索該品牌的內(nèi)涵。學生借助書籍、網(wǎng)絡等途徑了解到Lux源于拉丁詞根Luz,含義為“l(fā)ight,shine”,進一步了解到這一詞匯有著“使皮膚光亮耀眼”的內(nèi)涵。教師還可向學生呈現(xiàn)汽車品牌VOLVO,引導學生結合VOLVO詞根含義“滾滾向前”,了解到對應詞根volut、volve意為“滾動”,進一步衍生出evolve(發(fā)展,進化),involve(牽涉,包含),convolve(盤旋,卷)等詞匯。依托獨立探索,使學生有效認識詞根運用的廣闊空間,進一步深化對英語的理解,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4)協(xié)作學習。協(xié)作學習指的是學生通過小組形式參與,為達成一致的學習目標,在必要的激勵機制下,學生為贏取最優(yōu)化個人及小組學習成果而相互協(xié)作的學習過程。于此期間,教師可結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學生相互間的互動,使學生在課內(nèi)、課外均可實現(xiàn)有效的交流互動,進而實現(xiàn)共同進步。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詞匯應用能力,于此期間便可運用協(xié)作學習,依托話題討論形式引導學生開展詞匯聯(lián)系。教師可引入學生所關心的就業(yè)話題展開討論,教師提出employment、specialist、interview等詞匯,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緊扣關鍵詞開展會話組織,每一位同學結合自身現(xiàn)有的詞匯儲備表達自身意見,想出不同相關詞匯,形成對話,依托小組合作一方面鞏固學生對詞匯的練習,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3]
(5)效果評價。效果評價的主體并非對學生形成的各項技能進行評價,而是評價基于教師與其他同學的幫助,學生哪些技能實現(xiàn)了提升。教師對學生開展效果評價旨在有效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進而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及相關技能提供有效幫助。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效果評價可自多個不同方面展開,例如,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情況,新詞匯掌握情況,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與否等。教師的客觀評價及作業(yè)批語,有助于學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學習問題,并獲取一定的鼓勵,進一步提高自身學習的有效針對性。除此之外,學生還可開展自我評價以及與其他同學開展互相評價。結合評價結果,對于學生而言,可推進對學習目標、方法的優(yōu)化調(diào)整,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縮短最近發(fā)展區(qū);對于教師而言,可促進掌握學生當前面臨的學習難題,了解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而予以有效調(diào)整,為后續(xù)教學工作打下有力基礎。[4]
三、結語
總而言之,支架教學有助于彌補大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足、對教師過于依賴等不足。因而,高校英語教師務必要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jīng)驗,提高對支架教學內(nèi)涵特征的有效認識,“搭建支架”“創(chuàng)設情境”“獨立探索”“協(xié)作學習”“效果評價”等,積極促進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陳雪晶.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27(6):207-208.
[2]梁亞冰.支架式教學在英語詞匯學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2,25(3):106-109.
[3]李丹妹,鄒德剛.多媒體支架式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交際,2016,9(14):219-220.
[4]劉亞麗.支架式教學理論在英語詞匯學教學中的應用[J].儷人:教師,2014,12(16):249.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