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貴 余德成
摘 要 教材是眾多數(shù)學教育專家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嚴謹性和科學性,而數(shù)學的例習題是數(shù)學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課本中的例習題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究性,是課本的精髓,它一方面起到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知識的理解,復習并鞏固知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重要載體。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應用課本例習題,提高數(shù)學教學實效。
關鍵詞 例題和習題;數(shù)學教材;精選;變式;挖掘;教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S22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9-0127-01
學生解題的實質是基本問題的各種各樣的變化形式,對教材中的例習題進行變式,使之貌似原題,又不同于原題,并拾級而上,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思考和探索問題,加深對知識內涵、外延的理解,以求在變化中拓寬思想激發(fā)思維。
總之,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變”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不變”的本質,從“不變”的本質中探究“變”的規(guī)律,可以幫助學生使所學的知識點融會貫通。
三、從例習題出發(fā)引申出開放性題,進行探究和猜想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而教材中的例習題通常都是封閉性問題,如果我們把它的結論去掉讓它的結論指向多元化,引導學生對例習題探究和猜想,讓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發(fā)散開去,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人教版必修2立體幾何P69頁例3如圖所示,AB是圓的直徑,PA垂直圓所在的平面,C是圓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點。求證:平面PAC⊥平面PBC。
如果我們適當?shù)囊胍恍缀瘟咳鏏C=a,BC=b,PA=c,然后去除結論,引導學生從線、面,角度,面積,體積進行探究,我們可以就有了以下問題:
有無線、面垂直?是哪些?可否指出側面間及側面與底面間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有無公垂線段?三棱錐P-ABC的全面積和體積;求PA與BC的距離;求點A到平面PBC的距離;求AC與PB所成的角;當b=c時,求AC與PB兩直線間的距離;求二面角C-PB-A的余弦值;若∠CAB=α,二面角C-PA-B=β,∠PBA=30°,問點C位于何處時,三棱錐P-ABC的體積最大?∠PBA=θ_1,∠ABC=θ_2,∠PBC=θ,求三個角的余弦值之間的關系。
四、結束語
教材中可以做類似這樣“變式”的題目還有很多,它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知識結構,也可以幫助學生擺脫題海的困擾,在復習中取得實質性的效果。教學時,要深挖例習題的本質,觸類旁通,使思維呈現(xiàn)輻射狀展開,開闊視野,拓展思維,充分體現(xiàn)習題的教學價值。
總之,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充分發(fā)掘教材潛能,深刻理解課本例習題的重要價值,對提高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具有積極意義,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捕捉課本中典型例習題的求解信息加以研究,并進行合理再利用,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能有意識地對其通過師生共探的方式展示,不僅有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利用課本,突出教材的基礎地位,同時有利于減輕學生無效的學習負擔,教學中要對例習題進行全面合理的設計,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fā)揮例習題的內在潛能,不僅使學生聽懂,而且還要拓展學生數(shù)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奠宙,戴再平.中學數(shù)學問題集[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