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煥
摘要: 評語評價在語文教學中于細微之處肯定學生進步,鼓勵學生自信,激勵學生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實現(xiàn)在原有基礎上的飛躍。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評語評價將發(fā)揮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僅僅是語文學科,抑或是各個學科,乃至整個學校教育都不可忽視的。
關鍵詞: 語文教學 評語 評價改革
新課程背景下要實現(xiàn)較高質量的語文教學,評價是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這是建構素質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的三項核心任務。評價改革是新課程實驗的關鍵?,F(xiàn)行的學生評價主要強調的是評價的選拔功能,卻忽視了評價具有的診斷和激勵功能。新課程改革呼喚新評價理念指引下的新的評價方式――發(fā)展性評價。在發(fā)展性評價中有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它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是對學生來說十分重要,那就是評語評價。評語在教育教學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好的評語,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廣泛、積極地參與到語文課程學習中,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積極的影響。但是在強調尊重學生個性的今天,我們不無遺憾地看到,用來評價學生的評語大多千人一面,沒有生機,大大削弱了評語應取得的效果。所以,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評語評價的改革勢在必行。我把評語評價分成如下兩類。
一、口語評價
口語評價可分為:非課堂口語評價和課堂口語評價??谡Z評價一般應用在課下交流和教學過程中。
非課堂口語評價主要指教師在課下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時給學生的評語。課下與學生的交流必須以誠相待,讓學生信賴你,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走入學生的內心,評語才會在學生的內心世界激起漣漪,影響學生的一言一行。我們會從日常生活談起,讓學生感到親切、舒服,從而使學生敞開心扉,教師這時熱情的鼓勵、真誠的提示和善意的建議會使學生受益匪淺,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同時,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隨時隨機地給予激勵性的評價。教師在課下的評價中,要注意綜合學生的整體情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講究語言的藝術性和親和力,神情專注,語調輕柔,讓學生有“與師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悟。另外,評語還要進行分類。例如,學生失意和挫折后要進行溫暖的撫慰;學生有了出色的表現(xiàn),教師要給予由衷的贊美;當學生退步時,教師切忌大發(fā)雷霆,興師問罪,對學生進行鼓勵,保護他們的心靈,更要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期盼。非課堂評語評價看似平常,也很簡單,但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創(chuàng)造力,形成學生力爭上游的意志品質,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課堂口語評價是指教學過程中的評語評價。新課程下的理想課堂是師生共享生命的殿堂,是師生心靈對話的舞臺。教師由原來至高無上的主宰者變?yōu)榕c學生平等的參與者,成為學生探求知識、形成能力道路上的朋友、支持者和引路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論探索成功與否,都有成就感。況且,課堂評語是當眾評語,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自尊心。因此,課堂中評價應該是激勵式的。老師在課上對學生采用隨機評價語言,不是簡單地對知識進行“對”和“錯”的判斷,而要挖掘問題背后的教育資源,使學生從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多方面都得到發(fā)展。
二、書面評價
書面評價主要有歸納性的評語評價及多元主體的評語評價。書面評價多以評價卡的形式完成。新課程評價要求評價主體多元化。我嘗試了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家長評價、學生自評等方式。
1.教師評價。發(fā)展性與多維性是教師評價中最重要的兩個方面。我嘗試了以階段性總結評價為主的方法,把它分為單元性的階段評價和期中、期末的階段性評價。每次單元評價后,我會將一些評語寫在教師寄語后面,在評價中從學生課上表現(xiàn)、課下完成作業(yè)等細微之處入手,深入到學生內心,關注并鼓勵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給學生提出一些好的建議。期中測試后,把評語寫在卡上,與學生交流。期末測試后,學生交給我一封短信,寫下自己對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我適當予以點評。評語不一定寫在評價冊上,可以寫在作業(yè)本上。這種評價要富于親切感,使學生看了之后,感到老師在與自己進行心靈對話,感到老師始終在關注自己,產(chǎn)生不辜負老師希望的感動。充分發(fā)揮作文評語的作用。在階段性評價中,每次作文評價中,我都注意鼓勵學生、發(fā)揚優(yōu)點,注意不足,在作文評價中還會拿出一些與學生的悄悄對話,談談短期表現(xiàn),給予學生一些鼓勵或提出一些建議。歸納性評語除了對學生進行鼓勵外,還要包括對學生的期望,把不足轉化成對孩子的期望,前提是師生互相信賴,教師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這樣,學生能逐漸習慣對自己一階段的行為進行反思,同時有信心做得更好。
2.學生互評。引導學生之間開展相互評價,運用描述性、富有感情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積極性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卡先由教師設計,學生在本班內自由選擇評價對象,評價內容由老師確定,主要分為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贊賞,記錄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出色表現(xiàn)和點滴進步。如“朗讀你最棒”、“作文你最佳”、“毅力你最強”、“你進步最大”等。另一方面是激勵,如果自己認為評價對象在某些方面有不好的表現(xiàn),則要委婉地指出不足,然后說說激勵的話,如“我相信你會成功”、“你能行”、“成功向你招手”等。
常言道:“良言一句暖三冬。”教師在開掘多種評價方式中,一定不要忽視看似微不足道的評語評價,它將隨機評價、特別評價及有意評價綜合到一起,于細微處肯定學生,鼓勵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實現(xiàn)超越個人已有基礎的新飛躍。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評語評價將發(fā)揮不可估量的、微妙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葉圣陶.葉圣陶隨筆――生活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