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軍
摘 要:農村學校教育觀念、教育水平的相對傳統(tǒng)、落后,心理健康教育疏導的相對薄弱,學習內容設計的過于枯燥、呆板,合作學習方式的過于僵化,學習結果評價的過于籠統(tǒng)等因素造成了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邊緣人”現象的產生。要改變、矯治這種合作學習中的“邊緣人”現象,就必須實施面對面、手拉手疏導幫教,合作學習內容實施“三級分層”式設置,實施“組內分層組合”的合作學習方式,實施差異個性化評價。
關鍵詞:“小班化”;合作學習;邊緣人
近些年來,隨著城鎮(zhèn)化步伐的加快,全國農村學生人數總體呈下降趨勢,小班化教學成為必然趨勢。這也讓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邊緣人”現象的解決有了新的契機。經過近兩年的研究、實踐,筆者對思品課合作學習“邊緣人”現象產生的根源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探索出了一套矯治這種“邊緣人”現象的有效策略。
一、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邊緣人”現象產生的原因
1.教育觀念、教育水平的相對傳統(tǒng)、落后,導致學生合作意識、合作技能的缺失
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教育觀念相對傳統(tǒng),教育教學水平相對落后。在農村家長和師生的眼中,一個孩子是否優(yōu)秀取決于他“語、數、外、理化”(被稱為主課)成績的高低,至于說思想品德課之類只能被當作“副課”對待,可學可不學,自然得不到師生的重視,更談不上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合作學習方式的運用及培養(yǎng)。再加上農村學校本就在先進教育教學模式,方法的研究、探索、改革、實踐方面處于劣勢,“合作、探究”式學習大多只說在嘴上,并未扎實落實在教學活動中,在思想品德課之類的“副課”教學中體現得尤為突出。這就必然地導致農村學生合作習慣、合作意識、合作技能的普遍缺失。
2.學習內容設計得過于枯燥、呆板,導致學生合作學習興趣的缺失
思想品德教材中本就有部分內容與學生生活認知有著一定距離,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抽象、枯燥。如果教師在設計合作學習內容時不切實際,過于呆板,缺乏層次性、開放性,就會使學生徹底喪失參與合作學習的興趣。
3.合作學習方式的過于僵化,導致學生合作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缺失
在很多課堂教學觀摩中,筆者發(fā)現教師組織的合作學習大多是采用“六七人一組,大家一起討論,然后每組出一個代表匯報結果”的方式,這種合作學習方式過于單一、僵化,往往出現“優(yōu)秀生講,困難生聽,中等生附合”的合作怪象,抑制了大部分學生合作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4.學習結果評價的過于籠統(tǒng),導致學生合作學習熱情的缺失
在對合作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時,很多教師總是不顧學生個體差異,以合作探究問題的標準答案來統(tǒng)一評價。這種過于籠統(tǒng)的學習結果評價方式,使評價失去了針對性、客觀性、激勵性,不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二、“小班化”背景下思品課合作學習“邊緣人”現象的矯治策略
1.實施面對面、手拉手疏導幫教,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增強合作意識和能力
充分利用“小班化”學生人數少、利幫輔的特點,在思品課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實施“1+n”師生面對面疏導幫教和“1+1”生生手拉手幫帶工程。“1+n”師生面對面疏導幫教,即在全班摸底確定合作學習參與意識淡薄、合作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邊緣人”)n名,由思品課教師對這些學生循序漸進地實施面對面心理疏導和方法輔導,讓他們明白“合作”不僅僅是獲取知識的一種手段,更是今后學習生活、成長發(fā)展的必備技能,轉變“邊緣”學生對“合作學習”冷淡、無所謂的態(tài)度,幫助他們樹立合作意識;教給他們一定的合作學習方法;鼓勵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嘗試參與“合作學習”,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1+1”幫帶模式,即確定和合作學習“邊緣”學生相同人數的合作能力較強學生,實施“優(yōu)后”結合的一對一手把手幫帶,能力強學生可以在課堂或課后主動找?guī)蛶ο蠛献魈接懸恍﹩栴},在一對一的合作探討中,使“邊緣”學生學會一定的合作技能,樹立合作的信心,養(yǎng)成合作習慣。
2.合作學習內容實施“三級分層”式設置,激發(fā)各層次學生合作學習興趣
合作學習內容的設置堅決實行“三級分層”方式,首先將全班學生根據他們各自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情況劃分為后、中、優(yōu)三個層次,然后按照由易到難的梯度為三個層次的學生設計對應的“A”“B”“C”三個層級合作探究內容,這樣便能兼顧各層次學生學情和能力,充分激發(fā)每個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興趣。
3.實施“組內分層組合”的合作學習方式,發(fā)掘學生合作學習主觀能動性
每4人一小組,其中優(yōu)生1名,中等生2名,學困生1名。合作學習時,根據內容層級設置,實行靈活多樣的組內分層組合、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相應任務,一般而言,“A”級內容由“中后”(1中1后)組合合作完成,“C”級內容由“優(yōu)中”(一優(yōu)一中)組合合作完成,最后由全組人員共同合作完成“B”級內容。這種合作學習方式能夠盡可能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讓每個學生“跳”起來便能“夠”著,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學生合作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4.實施差異個性化評價,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積極性
徹底改變單一、僵化的評價方式,建立差異性評價標準,實施個性化評價,對優(yōu)、中、后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別實行競爭性、發(fā)展性、激勵性評價,做到學習評價“因層而異”“因人而異”,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特別是“邊緣人”參與合作學習的熱情、積極性。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惫P者深信,只要堅持不懈地探索、實踐、改革、創(chuàng)新,在農村學?!靶“嗷苯虒W優(yōu)勢的支撐下,合作學習“邊緣人”現象的矯治策略研究將會事半功倍,取得更豐碩的成果,合作學習“邊緣人”現象必將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