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紅
【內容摘要】連續(xù)教了幾年畢業(yè)班,習慣了對一些語文問題進行分析、概括,練就了指導方法、總結整合的本領。我發(fā)現,在日常教學中,很多語文老師同我一樣,總結了很多自以為很成功的程式化的教學方法、經驗,而我們的學生卻在這種理性的公式、方法中漸漸失去了語文學習的興趣,被動的接受、應付,久而久之,使得原本應該洋溢著生機與活力的語文課堂變得索然無味,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消磨殆盡:表情越來越單調,語言越來越貧乏,情感越來越冷漠,然而成績卻并未有多少提升。這不是我們要的結果!反思自己的教學,突然醒悟: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活起來,刻不容緩!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教學探索 激情 激賞
一、激情
教師主導顯激情,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調動身心的巨大潛力。情緒感染理論表明,人在宣泄情感的時候,能形成一個情感場,這個磁場可以感染周圍的人,形成互動和感受到你情緒感染所帶來的效力。我想,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應該有對祖國語言,對學生,對文本的激情,有一種投入課堂的精神與魅力,這對于學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感染和影響。
文本解讀懷激情,教師上課的激情需要建立在對文本的透徹的解讀上,需要建立在對文本的獨特的感知上。課堂設計可以借鑒,對課堂的投入和激情不能。對文本的一知半解或簡單的依賴教參,只能是沒有內涵的高喊,是沒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只有對文本的深刻的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融會貫通,上課才能信手拈來,游刃有余。
教學《關雎》一詩,教參上有對這首詩的理解,我看了以后不是很滿意,覺得過于簡單,不足以讓學生理解詩歌是很講究遣詞造句的,是蘊含著的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我就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查找資料,補充了一些問題:
一是解釋“窈窕”。一說這個詞,很多人都認為是苗條,身材很好的意思,其實,不完全對。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引《方言》說:“秦晉之好,美心為窈,美狀為窕?!笨梢?,窈:喻女子心靈美;窕:喻女子儀表美。并不單只外表美。那么這個男子追求的女子就不僅是外表美,還有心靈美。這個愛情的內涵就豐富多了。也算是給了學生一個愛情的標準吧。
二是理解“寤寐”。課本上是這樣解釋的: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詩中為什么不說“日夜求之”而說“寤寐求之”呢?學生很聰明:日、夜是一個很籠統(tǒng)的表示時間概念的詞,“寤寐”還寫出了人物的狀態(tài)——醒著、睡著,更能夠體現男子對女子的綿綿的思念。
二、激趣
幾年的教學看透了一些現代教學中的現象,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在“新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下,在安逸舒適的生活中,大多數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這就導致了,老師設計的再好,學生毫不所動;老師講的再透,學生心不在焉;老師總結的再準,學生就是不用!也看到了一種情況:凡是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都有一種“我要學好”的潛在動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潛在動力中,興趣是最主要的。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想方設法誘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1.引趣
于漪老師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抓住導人課堂環(huán)節(jié)。一開課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音定準了,就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p>
2.逗趣
就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靈活的運用各種方式方法給予學生適度刺激,使學生持續(xù)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就像說相聲一樣,要不斷地制造包袱,制造笑點,觀眾才能有持續(xù)的激情。
三、激賞
著名的心理學家威詹姆女士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獲得他人的贊賞是每個人的心理需求?!?/p>
贊賞學生要真情流露。贊賞學生須是教師發(fā)自內心的,由衷的贊美,讓學生感受到你的真心,而不是輕描淡寫的。教師及時的恰到好處的贊揚,會讓學生有一種被肯定、被發(fā)現的喜悅,這種心理上的滿足會化為強勁的動力,促使他們繼續(xù)前進,達到精益求精的要求。
贊賞學生,大家熟知的是用語言贊賞,比如:你說的真棒!你真聰明!你的思維真敏捷……我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口頭語言是必不可少,實際行動更能溫暖一個學生的心靈!班里有一名后進生,沒有任何的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偶爾一次,我發(fā)現他一篇作文的素材不錯,只是語言和技巧方面不成熟,一時興起,我給他修改了整篇作文,批語這樣寫:你寫的不錯,只要你肯用心,一定會寫出更好的作文。這個學生果然有了起色,不僅認真寫作,學習其他知識也端正了態(tài)度。
讓我們用我們的激情點燃學生激情,用我們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用我們的欣賞牽引學生的動力,讓學生生動起來,讓課堂鮮活起來,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美感,觸發(fā)學生的靈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涵養(yǎng)學生優(yōu)美的文明氣質和優(yōu)雅的文化風度,最終達到一種詩意美感和自由的教學境界。
【參考文獻】
[1] 汪鈺芳. “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教學實踐研究[J]. 文理導航旬刊,2017.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西董街道辦事處鶴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