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廣
摘 要: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政治課教學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圍繞教學大綱,將教材的內(nèi)容多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使得課本上的問題能夠生活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要引導學生能夠以理論為指導,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政治;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8)06B-0053-02
當前,高中政治課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形成了在課堂教學中“重”理論、“輕”實際應用的狀況;單一的教學方法,生硬、刻板的理論,往往讓學生產(chǎn)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導致教師的教學缺少生機與活力,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膚淺、空洞。俗話說:“一切理論都來源于生活”。這句話很明了地告訴給每位教育工作者,理論是人們通過實際生活總結(jié)出來的,反過來又會對生活實際起指導作用。為此,作為政治學科的教師不能為了教學而教,而是要深入挖掘教材內(nèi)容,找到其中的生活故事,并通過多媒體等傳播手段傳遞給學生,從而讓他們感到理論是“有血有肉,充滿生命力的”。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應多從學生當前的實際生活出發(fā),教學內(nèi)容要與他們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讓課本知識更好地指導學生,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這樣學生才會真切感到理論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此門功課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自然而然,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會提高,達到了雙重目標。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將課本理論與學生實際相結(jié)合,來達到雙重目標呢?接下來,筆者從自身理解的角度,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尊重學生的人格,改變教師“權威”
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課堂基本上以教師的“講”為主,學生只是機械性地去聽、背、記,缺少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這導致學生思維僵硬,認識問題膚淺,解決問題能力低,這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隨著我國近年來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教學目標中,確立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目標,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精心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搭建學習平臺,或借助多媒體等手段與學生共同分享教育資源,并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授業(yè)“權威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承載者”。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在為課堂準備素材時就會考慮到學生,怎么樣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識,怎么樣才能在思想上得到提高,同時學生的人格也得到了尊重,學生在學習時就會主動在課前收集材料,并結(jié)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充分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主張,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走向生活化,達到現(xiàn)代教學的三維目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樹立現(xiàn)代教學意識,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地將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相結(jié)合,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感,加強與學生的心理溝通,根據(jù)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心理反應,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要發(fā)揚民主,允許學生對某些問題提出質(zhì)疑,提出自己不同的觀念。對于有些偏激的想法,要進行委婉的說服、引導,讓學生在一種祥和的氛圍中理性地更正自己的觀點。
二、加強教學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經(jīng)過課改后的高中教材在內(nèi)容上已經(jīng)突顯出了一定的適用性和實效性。但要想讓學生很好地理解教材的內(nèi)容,教師還要學會整合教學資源,能夠根據(jù)教學需要,將當前的國內(nèi)外的熱點社會事件或政治事件,引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進行師生共同討論,發(fā)表各自的看法, 通過分析歸納,總結(jié)出這些事件所滲透的政治意圖。
另外,還要注重將學生身邊的熱門話題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圍繞課本內(nèi)容提出自己的觀點,例如:學生如果在路上遇到了摔倒的老人,是否應上前將老人扶起,為了避免有些老人的訛詐,我們應怎么去做?由于這些熱點話題有的可能會發(fā)生在自己身邊,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他們就會自然地進入到問題的討論和思考中,使他們既學到了課本知識點又使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見,加強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化”是實現(xiàn)現(xiàn)代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
三、改進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方法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比較單一,大部分是以試卷成績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往往就會誘導學生只關注知識的汲取,輕視對問題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培養(yǎng)出的學生不符合當前社會新型人才的標準。
為此,我們要結(jié)合當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從多角度、多層次,客觀、公正地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實踐能力、思想品行等作出評價,評價方式可以是學生自評或互評,也可以是各學科教師針對學生的平時學習狀況、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處理問題的能力表現(xiàn)、由言行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品行狀況等方面,對學生的政治課學習進行評估,這種比較全方位的評價,能夠極大地鼓勵學生參與課內(nèi)外教學活動,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活化了課堂,這樣的評價機制才能有利于培養(yǎng)出當代社會的新型合格人才。
四、結(jié)束語
總之,我們的政治課要想充滿生機與活力,就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多站在他們實際生活的角度,采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來引導,讓學生的潛力得到有效開發(fā),思維得到開拓,這樣,政治課才能真正地達到“生活化”。
參考文獻:
[1]陳茜.實施生活化教學 激活高中政治課[J].文學教育(上),2017,(2).
[2]丁福蓮.高中政治課研究性教學感悟[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5).
[3]段偉,王志安.高中政治課開放式教學的實施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7,(25).
[4]滑志敏.談如何上好高中政治課[J].學周刊,2014,(11).
[5]溫彥輝.高中政治課要借助時事熱點做文章[J].學周刊,2017,(8).
[6]韓姣姣.高中政治課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淺析[J].學學周刊,2017,(27).
[7]韓姣姣.淺談如何上好一堂出色的高中政治課[J].學周刊,2014,(13).
[8]馬紅霞.初高中政治課銜接初探[J].生物技術世界,2013,(4).
[9]黃倩茹.高中政治課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13).
[10]朱帥帥.淺析研究型教學在高中政治課中的作用[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1).
[11]史璟.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1).
[12]陳茜.實施生活化教學 激活高中政治課[J].文學教育(上), 2017,(2).
[13]丁福蓮.高中政治課研究性教學感悟[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5).
[14]段偉,王志安. 高中政治課開放式教學的實施路徑[J]. 教學與管理,2017,(25).
[15]滑志敏.談如何上好高中政治課[J].學周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