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悠
【摘? ? 要】創(chuàng)新是人類進步和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是探索世界的主要方法。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有新知世界。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產生于生活,用于生活。重在研究物質間的運動變化規(guī)律、現象,實驗教學能夠把理論知識與生活知識聯系起來。初中物理學科具有實用、真實、趣味等特點。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 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74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創(chuàng)新,而教育創(chuàng)新的基礎是學科教學創(chuàng)新。物理學從本質上說是一門自然科學,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必須以嚴格的實驗為基礎并受到實踐的檢驗,而物理知識的學習和物理規(guī)律的掌握要依賴實驗,因此物理學的教育創(chuàng)新首先應體現在實驗教學的創(chuàng)新上,實驗創(chuàng)新的重點應當在實驗資源的開發(fā)和實驗教育功能的發(fā)揮上,下面從設計實驗應遵循的原則和實驗教學應采取的模式提出一些看法,與同行交流。
一、增加實驗探究成分,在探究過程中尋求創(chuàng)新
過去物理實驗時,教師總是讓學生預先知道實驗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實驗結論,要求學生背熟實驗步驟后才能用固定的實驗器材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學生根本不考慮為何要這樣做。在素質教育改革實施的今天,探究實驗越來越被人們重視,這種探究實驗的一般程序是:“發(fā)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并進行實驗→記錄實驗現象、數據→分析歸納、獲得結論→評估與交流”。與驗證實驗相比,它的優(yōu)點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性格品質,更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
初中物理教材中探究實驗已明顯增加,而且我認為演示實驗、小實驗等都可挖掘一些探究的要素。所以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以前,要多下一番苦功夫,想方設法將實驗設計為探索性實驗,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種探究的氛圍,擴大探究空間和思維空間,并能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尋找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
例如,在探究《聲音的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一實驗時,我先提出問題讓學生猜想并說出猜想的依據,然后放手讓學生去結合書上給出的實驗設計方案完成實驗并讓學生思考幾個問題:1.音叉的振幅不易觀察,我們通過什么方法能比較出其振幅的大小?2.這一實驗中我們應觀察什么?如何記錄實驗現象?3.你還能設計哪些不同實驗進一步來探究這個問題?最后同學們很好完成了本探究實驗,并設計出了幾種新的探究方案,而且還學到了一種科學的方法“轉換法”——觀察乒乓球彈起的幅度來推理不易觀察的音叉振幅。因此,用物理實驗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實驗的層面上,要創(chuàng)造性地去探索和發(fā)現。
二、重視小實驗、小制作教學手段
在物理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初中教材中小實驗的教學,既有利于掌握鞏固知識,提高能力,還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這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小實驗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把握住對小實驗教學的機會,通過學習體會親自制作和實踐的樂趣,就可激發(fā)興趣,認識到物理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從而激起他們學好物理的信心。通過小實驗的教學,進一步培養(yǎng)和加強學生的實驗技能。根據生活實際,我們鼓勵學生利用課余開展小制作活動。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又能為學生將來工作后自制簡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礎。物理學是實驗科學,提倡學生自編實驗和自制實驗器材,可培養(yǎng)動腦思考的習慣和動手創(chuàng)新的能力,小實驗的實施和操作過程,就是對知識的再學習過程,并由此達到升華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時,通過對小實驗的教學還可教育學生樹立獻身科學的精神,實施理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刻意營造互動的氛圍
素質教育思想倡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反映了三種不同的價值取向,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三種學習方法的優(yōu)勢。可以先鼓勵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如果自主學習過程中產生疑問,就鼓勵個體開展探究性學習;如果個體研究還不足以解決問題,再引導學生開展小組或集體合作的探究學習,直至問題的解決,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有效地調控學生的學習行為。在合作學習中,可以通過先讓學習小組內各成員間相互質疑,并通過采取或小組或個人或競賽或強化或辯論等豐富多彩的釋疑方式,達到合作達標的目的。
例如,“電磁振蕩”一節(jié),既是“電磁波”一章的核心內容,又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對振蕩電流的產生普遍感到難以想像,加之振蕩電路內與電流相關的磁場、磁場能及與電荷相關的電容器兩板間的電壓、電場和電場能等物理量在不斷地變化與轉換,許多學生都有一種如墜霧里的感覺。因此,教師在授課中,既要適時地通過實驗、動畫等手段給學生提供表象,也要對這些物理量進行歸類,并抓住能量轉化這條主線,幫助學生把所學的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為學生順利突破難點、把握問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奠定基礎。
四、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變“傳授式”為“探究式”模式
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分組實驗,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介紹實驗的原理、器材、步驟、要觀察的現象、記錄的數據、要得出什么結論、產生誤差的原因等等,甚至連實驗報告中的表格都替學生設計好,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根本不用自己思考,或者看熱鬧般地“觀察”,僅僅被表面現象所吸引而忽略內在原因的考慮;或者機械地按老師的要求操作,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不會想有沒有其他等效的或更好的操作方法,更不會想重新設計此實驗的做法。由于要觀察的現象或要得出的結論已經先入為主,所以根本不分析采集到的數據,更談不上由實驗的數據去演繹、歸納出結論了,長此下去,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提高,反而下降。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課程教學的理念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總之,創(chuàng)新教育能使學生學會學習,開發(fā)智力提高素質,增加了鍛煉的機會,增強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具體實施,也會給我們培養(yǎng)大量的適應現代化社會需要的人才提供一個可行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