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紅
【摘? ? 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對人才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在當前的中職學校中,越來越重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發(fā)展及滿足現實企業(yè)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在本文中,簡要概述了工匠精神的內涵及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意義,并結合中職語文教學實際,探討語文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 工匠精神? 融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17
傳統(tǒng)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將目光聚焦在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及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上,忽視對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使得學生普遍缺少工匠精神。因此,在新課改下,中職語文教師需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積極融入工匠精神,以提升中職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工匠精神概述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所謂工匠精神主要指的是工匠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是嚴謹、精益求精、創(chuàng)新等精神的代名詞,致力于打造行業(yè)品質最優(yōu)的產品。
(二)工匠精神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意義
工匠精神同語文教學融合運用的時間不短,從古老的象形文字演變?yōu)樾误w簡練的楷體、從文賦到詩文內容的創(chuàng)新、從詩經到詩歌、從寫作咬文嚼字到推敲斟酌出準確合適的文章都是語文精益求精精神的體驗,充分表現出語文的工匠精神[1]。語文作為中職其他學科的基礎,課程傳遞的素養(yǎng)可為工匠素養(yǎng)的形成及培養(yǎng)奠定基礎,因此在中職語文課程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價值顯著。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語文教學設計中體現工匠精神,引導學生思考探究
教師進行語文備課的時候,需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實際的教學中。在具體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需對語文教材進行仔細的分析及研讀,準確把握課文對工匠精神的教學要求,使得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均可體現出工匠精神[2]。此外,進行語文教學設計的時候,相關教師還需主動的探索合適教學方法及教學思路,以使工匠精神同中職語文教學融合緊密且合理。
比如在教學《勸學》這篇課文時,教師在課前設計上,對于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主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在學習中必須做到積累、堅持與專一。通過仔細閱讀文章可以發(fā)現,在文言文中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對學習進行了論述,如在第一段論述學習的意義,作者用五個比喻來表述;第二段論述學習的作用,作者同樣用五個比喻來表述君子之所以超越常人是因為后天善于學習;第三段主要論述了學習方法與態(tài)度,作者用了十個比喻表述學習中積累的作用,并在最后說明了學習要專一[3]。在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可以分段進行設計,這樣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工匠精神中的專注敬業(yè)及耐心堅持的特點,使得課程教學做到有理有據,引發(fā)學生思考與討論,如此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
(二)語文課程講解中融入工匠精神,提升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
中職語文課程教學的開展,其目的不僅僅是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相關知識,還承擔中職德育教育的重要職責[4]。因此,中職語文教學中,相關教師需加強自身學習以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專業(yè)素養(yǎng),使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積極融入工匠精神的內容。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教師可借助自己所具備的精益求精、嚴謹教學的工匠精神取感染學生,讓學生正確認識工匠精神,促使學生形成誠實敬業(yè)、職業(yè)使命感及良好道德素養(yǎng)。
比如在教學中職語文《敬業(yè)與樂業(yè)》這一單元課時,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轉變傳統(tǒng)單一的理論講解當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跳出課本教材的限制及約束,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教學過程,教師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與體驗,從生活中尋找并且搜集普通人愛崗敬業(yè)的案例,將事件的發(fā)生情況記錄下來。在課堂教師讓學生積極發(fā)言,將自己搜集到的案例介紹給其他學生,同時分享自己的體驗與感悟,教師采取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可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自走進鮮活的人與事中,對工匠精神獲得深刻的感受,這樣可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
(三)課外閱讀中融入工匠精神,培養(yǎng)學生專注精神及愛崗敬業(yè)意識
中職語文并非單單是一門知識學科,更是工具性的學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不能局限于課本教材,而是需指導學生開展廣泛的課外閱讀學習,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內容,投站學生的知識理解及語文知識面[5]。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將工匠精神融入到閱讀指導中,以強化語文課程對學生工匠精神培養(yǎng)的作用。課外閱讀指導過程,教師應提示學生閱讀的時候需專注,拋開各種雜念,讓學生對課外閱讀內容偶的深刻的理解,學生專注閱讀的精神能夠轉變?yōu)閷W生未來就業(yè)中的愛崗敬業(yè)意識。此外,在課外閱讀指導中,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工具來為學生及時推送一些趣味性強的課外閱讀內容,如不但可以鞏固學生語文課堂知識,還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形成與培養(yǎng)有巨大的幫助。
比如在教學完《石縫間的生命》這篇課文后,教師可推薦學生在課后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一課外讀物,學生仔細閱讀后可以感受到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精神品質:一個人只有在革命艱難困苦中戰(zhàn)勝敵人也戰(zhàn)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chuàng)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zhàn)士。通過學生仔細的閱讀,可對讓學生對保爾的精神產生崇敬之情,并立志以其為榜樣,指導學生今后在學習及工作中面對艱難困苦不退縮,勇往直前。
總之,在新的教育及時代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師一定要意識到及傳承工匠精神的責任及義務。在具體進行中職語文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在課程設計、課堂教學、課后閱讀指導等環(huán)節(jié)中均需加強對工匠精神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工匠精神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進而為社會輸送大量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家慧.談中職語文教學中真實項目模式下——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J].教育,2016,17(11):00182-00182.
[2]陳啟平.淺析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8,6(18).
[3]柴文楷.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J].文學教育(下),2018,23(7).
[4]袁潔君.工匠精神在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的融通運用[J].神州旬刊,2017,17(4):266-266.
[5]潘俐玲.中職語文教學中工匠精神滲透的路徑初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