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麗君
【摘 要】留白是一項非常具有智慧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通過留白,力求使整個作品協(xié)調(diào)精美,給觀眾留下無窮想象的空間。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留白藝術也被大量運用,例如在文題解讀上,語言運用上,文章結(jié)尾處,甚至是一個小小的標點,均體現(xiàn)了作者的匠心獨具。本文就將從蘇教版語文文本的留白上展開具體闡述,從而探討如何打開學生的想象閘門,激發(fā)學生思維,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方法。
【關鍵詞】文本留白 打開想象 激發(fā)思維 語文素養(yǎng)
所謂留白,原意是指在藝術作品中,尤其是在書畫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留下空白點,以使整個作品畫面或者章法更加協(xié)調(diào)精美,充滿意境,從而激發(fā)觀賞者的無窮想象力,給看客們留下想象的空間。在文學體現(xiàn)手法上,有“不著一字,而形神具備”之精彩。
留白藝術在我們小學語文教材中,也被大量運用。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課文都是經(jīng)過精編細選出來的篇目,文質(zhì)兼美,同時匠心獨具,留白藝術也運用得非常好,不管是在文本標題上,還是人物形象的刻畫上,或者是在文本語言的運用上,以及文本插圖,甚至是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上,都把留白藝術運用到了極致。作為語文教師來講,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善于運用教材文本中的留白藝術,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以豐富學生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地為文本補白。留白,體現(xiàn)了文本編寫者的良苦用心,補白,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者的獨辟蹊徑。一留一補之間,盡顯語文教學之魅力,集語文智慧于大成。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積極利用文本中的留白藝術,在課堂上給學生留足充分思考的空間,激發(fā)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從而為提升語文素養(yǎng)而不懈努力。
一、利用標題留白,先入為主,激發(fā)認知沖突
在蘇教版的教材中,編寫者按照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選編了很多內(nèi)容豐富多彩,同時又兼具趣味性的文本教材,這些文本情境豐富,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教學的良好范本,看似一個簡單的標題,都能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之功效。在授課之初,如果教師巧妙運用文章標題的留白設計,引導學生自然進入文本內(nèi)容,便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標題引導得好,學生自然而然對文本內(nèi)容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文本標題中的關鍵字詞猜想文章內(nèi)容,人物形象,或者緊抓題眼設疑解疑,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認知沖突,都是非常成功的教學思路。
例如,在第五冊《小稻秧脫險記》一文中,上課之初,我便讓學生通過自己提問題,和同桌合作交流合作,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問題:小稻秧遇到了什么險情?它是如何脫險的?等等等問題的提出,利用了文題的留白空間,給學生充分思考的余地,也讓他們涌現(xiàn)了求知的欲望,對于探索文本內(nèi)容,起到了良性的引導作用。
再如,在學習第七冊的課文《人類的“老師”》時,上課之時我便針對文題的留白引發(fā)學生思考:人類的老師是誰?他教給了我們哪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學生很明顯地會發(fā)現(xiàn)題目上在老師的上面加了雙引號,表示什么意思呢?這個加了引號的老師和我們平時所說的老師又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呢?當學生針對文題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就表明了學生內(nèi)心暗含閱讀期待,想急切地進入文本一探究竟了。
二、運用關鍵詞留白,步步為營,拓展學生思維
語文教材中的語言,遣詞造句非常精妙,意蘊久遠,想象豐富。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想象,引導小學生認真體會文章作者的用詞用語的精煉和雋永。同時對文本中的語句留白部分,指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對有著豐富內(nèi)涵的語句進行藝術再加工,進行有效拓展延伸,加入自己的體會和理解,使創(chuàng)作出來的內(nèi)容更加形象、具體、生動、活潑,這樣一來,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又有效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拓展他們的想象空間也是非常有利的。
文本中的一段話,一個句子,甚至是一個詞語,只要留有空白,就可以激發(fā)學生暢所欲言的欲望。當學生對這些特殊的語言加以理解運用,填補空白,就會在大膽想象中深刻體會文本情感,與文本作者同呼吸、共命運,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例如,在第七冊《徐悲鴻勵志學畫》中,文章有這樣一句話:功夫不負有心人?!麆?chuàng)作的油畫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整個畫界。于是我針對“轟動”一詞,展開思維:
1.你是如何理解轟動這個詞的?你能想象出當時畫展的情景嗎?
2.把你自己想象成去看畫展的人,你當時會有哪些表現(xiàn)呢?
之所以設計以上兩個問題,尤其是第二個問題,是因為如果單純地照本宣科教學生理解“轟動”,學生只是理解了詞語的字面意思,但是對于徐悲鴻畫作帶來的影響體會不深,所以我巧妙地抓住了這個詞語留白空間,把學生的思路帶入到當時的畫展現(xiàn)場,描繪出當時畫展人山人海、群情沸騰的場面:
生1:當時去看畫展的人好多呀!他們對著徐悲鴻的畫作,贊不絕口,一個勁兒地豎起大拇指,稱贊道:“中國人真是了不起,這些作品真是棒極了!”
生2:不愧是大師達仰的弟子呦!你看這構(gòu)圖,這色彩,真是大手筆!達仰先生果真沒看錯人。
……
這一句句真情流露的話語,是從學生心底發(fā)出的真實的聲音,抓住這樣的詞語留白,讓學生獲得思想和語言的提升,對于更深層次地理解課文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用標點留白,一觸即發(fā),培養(yǎng)說話能力
在蘇教版的教材安排中,文本不僅內(nèi)容精妙,涵義豐盛,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標點,也是文本的有效組成部分,文本是一個綜合的整體,而文字和標點就像其中一個個有機組成的細胞,均飽含著作者的良苦用心。尤其是文本中感嘆號、省略號這些標點的用法,如果教者可以從這些留白出發(fā),引導學生去想象標點背后的內(nèi)容,就會積極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自己的語言感知。
例如,在教學第六冊的《廬山的云霧》一文時,作者在文末寫到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在文末用了一個省略號,筆者便針對這個省略號引導學生積極地發(fā)揮想象,告訴學生:你覺得廬山的云霧還會有哪些變化?可以變成哪些形態(tài)和物體?發(fā)揮你的豐富的想象力把它說出來好嗎?
有的學生說到: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剛剛是一只活潑可愛的小白兔,還沒等你看清楚,它又變成了一只威風凜凜的大老虎;明明是一朵潔白的白蓮花,轉(zhuǎn)眼間就變成了一座巍峨的大雪山,真實太神奇了!
還有的學生是這樣說的:廬山的云霧一會兒是威武雄壯的力士,一會兒是慈眉善目的菩薩,一會兒又變成了威風凜凜的天王,一會兒又變成了豐富有趣的動物世界,把我看得眼花繚亂,異常有趣!
巧妙利用標點的留白,順利補白,鼓勵了學生表達的欲望,而且對于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是非常有效的。
四、巧用結(jié)尾留白,奠定基礎,激發(fā)寫作欲望
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不僅有良好的開端,精彩的過程,就連結(jié)尾都充滿了驚喜。在蘇教版的多篇文章中,結(jié)尾都是開放式的,這樣的結(jié)尾好處在于激發(fā)小讀者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讓他們躍躍欲試,和文本充分對話之后,從頭挖掘教材,拓展文本深度,鞏固所學知識,提升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學第六冊課文《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時,文章最后寫到小駱駝因為跟隨媽媽去了一趟沙漠后,轉(zhuǎn)變了自己對美丑的膚淺認識,在心里默默地想:我們的駝峰、腳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處,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文本中的結(jié)尾留白,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讓小駱駝再一次遇到小紅馬,他會對小紅馬怎么說呢?同學們因為熟讀課文,明白了在小紅馬眼中丑陋的幾個部位,原來在沙漠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就懂得了判斷美丑,不能光看表面,而是應該看實質(zhì)的道理,所以在接下來的小練筆中,美丑觀念得到升華,對文本的理解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結(jié) 語】
如果教師能夠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各項留白藝術,加以適當?shù)狞c撥,讓學生通過發(fā)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對文本中的文題、關鍵詞句、標點符號以及文章結(jié)尾進行有效補白,就會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會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孫曉燕.巧用留白,彰顯語文教學的魅力【J】.小學生語文學習,2013(2)
【2】趙艷君.淺談留白和補白的辯證認識【J】.語文天地,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