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霞
【摘 要】針對語文課堂呈現(xiàn)出的“高能低效”現(xiàn)象,語用教學的重要性立刻凸顯出來。我以《趙州橋》一課為例,通過整體把握,教給學生概括課文內(nèi)容的方法;品詞析句,讓學生充分運用課文例句說話,使得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打破常規(guī),設計獨特的訓練模式,切實提高他們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寫作水平,從而彰顯語用課堂的實效性。
【關鍵詞】整體把握;品詞析句;遷移語用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8)05-0164-02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改變教育教學觀念,在語文教學中扎扎實實地落實語用訓練,讓語文切切實實體現(xiàn)出它的工具性,讓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做到學以致用。下面,我以人教版第五冊教材《趙州橋》為例,談談我是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語用教學,以增強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一、整體把握,教給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課文的首要前提是把課文內(nèi)容讀懂。學生能否用準確、簡潔、概括性的語言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則是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的體現(xiàn)。所以,在教學《趙州橋》時,我給學生出示的自學要求,除了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外,我還布置思考的問題:文章介紹了趙州橋的哪些內(nèi)容?你能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把它概括出來,并說說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嗎?三年級學生的概括理解能力不夠強,對于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方法更是一知半解。所以,有的學生回答:“文章寫了趙州橋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庇械耐瑢W回答:“文章寫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憋@而易見,這些答案都不夠全面。我讓學生再仔細觀察,學生們發(fā)現(xiàn)了“雄偉、堅固、美觀”這三個詞語在文章中都有出現(xiàn)。我適時小結: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除了抓住文章的總起句、中心句、關鍵句?!白プ£P鍵詞,把關鍵詞串聯(lián)起來”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一種好辦法。
二、品詞析句,說話訓練
字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在我們教材中的許多語言,往往占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中,我注重尋找文章中關鍵的詞語。因為關鍵詞往往都是學生理解文本的敲門磚。比如,《趙州橋》第二自然段中,我以“雄偉”為抓手,讓學生思考:“趙州橋的雄偉體現(xiàn)在哪兒?”于是,我結合“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這些詞語,讓他們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教室為參照物,教室長七米左右,五十多米,即有七八間教室那么長,橋面有一間多教室那么寬,河面有五間教室那么寬,所以說它“雄偉”一點也不為過。在學生有了初步的印象后,我出示另一個句子:“橋非常長,也很寬,……橫跨在非常寬的河面上?!蔽易寣W生與課文的原句做比較,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運用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的好處:直觀,準確,更有說服力。接著,我讓學生也用列數(shù)字的方法來說一說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上文的例子,學生說起來就輕松多了,有的學生說:“我的書包足足有20斤重,都快把人壓彎了。”有的學生說:“我家離學校有兩公里遠,我每天都得快走20多分鐘才能到校?!薄又覇枺骸拔恼轮械哪囊痪湓?,把趙州橋的兩個特點都說了出來?”學生很快就找出:“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蔽易寣W生用簡筆畫畫出趙州橋的示意圖,體會趙州橋在設計上的巧妙,進而理解它的堅固。我緊接著總結:“那么,本文的第二自然段寫了趙州橋的堅固,第三自然段寫了它的美觀。而這句話把這兩個自然段的意思直接用一句話連接起來。這樣的句子就叫做過渡句,過渡句在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1]。”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過渡句也是一個新的知識點,適時地點撥也很重要。然后我讓學生用“不但……而且……”練習說話。三年級的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少,說的句子簡單不生動。于是,在說話練習時,我盡量引導學生說長句,不用成語,多添加一些修飾的詞語,讓自己說的話更生動些。這樣的訓練,為學生寫作時的“表達具體”奠定基石。本課中,可以練習說話的地方不少。教學趙州橋的美觀時,作者用了“有的……有的……還有的……”這樣的句式,這也是一個練習說話的訓練點,為了避免學生又出現(xiàn)單調(diào)、單一的說話內(nèi)容,我讓學生動筆寫,鼓勵他們寫得生動、精彩,再把寫得好的拿出來展示。這樣從詞語入手,帶出句子、句式練習,聽、說、讀、寫相結合,使得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既有語用教學獨有的特色,又取得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打破常規(guī),遷移運用
在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從言語形式入手,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打破常規(guī)、常態(tài)化的學習。只有這樣,老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出學生獨一無二的表達,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形成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2]。我在教學設計時,就一直思考:這是一篇說明文,文章沒有曲折的情節(jié),也沒有鮮活的人物,更沒有扣人心弦的情感主線。那么,在教學時,如何從文本出發(fā),增加學生的興趣?對于《趙州橋》一文的第一自然段,常規(guī)的教學是:這一段從哪些方面寫趙州橋?學生從位置、特點、設計者、年代四個方面來說明。但是,這樣一來,學生也能把握內(nèi)容,但是總覺得過于平淡。于是,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以“趙州橋的自述”為題,對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自述。學生們興致勃勃,有位同學這么說:“大家好,我是一座古老的橋,有一千四百多歲了。我的設計者是隋朝的石匠李春,他把我設計成拱形的大石橋,橫跨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這樣的設計打破常規(guī)的教學,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堂課學生們興趣盎然,也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學完整篇文章后,我又是這樣設計:“學完這篇文章,你想要說些什么呢?請用贊美的語氣來夸一夸?!庇谑?,有的學生說:“我想夸夸趙州橋的設計者。我要夸他:‘你真了不起,把趙州橋設計得既堅固又美觀!”有的學生說:“我要夸夸古代勞動人民。我要夸他們:‘你們真厲害,這么長這么雄偉的橋,你們把它建造得這么堅固,你們一定是花了好多好多的心血!”……學生們的發(fā)言五花八門,精彩紛呈。這樣,學生既收獲了知識,也收獲了語言[3]。
縱觀《趙州橋》一課的設計,我始終如一地把語言形式的學習與言語能力的訓練作為核心教學目標,使得整節(jié)課體現(xiàn)出濃濃的“語用”特色,展現(xiàn)出與其它教學不同的教學姿態(tài)和面貌——簡約而不簡單。我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要我們始終如一地堅持進行語用教學,就一定能改變“高能低效”的現(xiàn)象,讓我們的語文課堂高質量,高效率,從而不斷地推動我們的母語教育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劉仁增.語用——開啟語文教學新門[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 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3] 林高明.有效評課的策略與方法[J].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