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瓶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但是迎合新課改和素質(zhì)教學的要求,而且對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熏陶學生的思想情操具有極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對此,本文以筆者實際教學經(jīng)驗為基礎(chǔ),詳細探討了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有效進行情感教育的策略方法,將情感教育和音樂教育有機融合在一起,借音樂的天籟之音,全面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關(guān)鍵詞:小學音樂;情感教學;小學教育;情感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4-0192-01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shù),不論是從音樂創(chuàng)作角度還是音樂欣賞的立場,情感都是其重要的本質(zhì)屬性。音樂之所以充滿魅力,是因為它能打動人心,情感是音樂的靈魂所在。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必須遵循音樂的本質(zhì)進行,通過音樂教學去喚起被教育者對音樂的個性感受、想象、感知、表達及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性音樂修養(yǎng)。情感教育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將情感作為一種趣味性、參與性或者情境性的因素融入到教學的活動中,準確的發(fā)揮情感中的教育功能并選擇一些合適的教學方式。隨著素質(zhì)教學的實施,小學階段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甚至將情感教育列為促進學生全面素質(zhì)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本文以筆者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實踐經(jīng)驗為基礎(chǔ),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實施情感教育提出一些認識。
1.在情境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美國的心理學家羅杰斯曾經(jīng)指出: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在課堂中都應當全身心的投入,教師也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的情境優(yōu)化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情境是讓音樂中描繪的情境再次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共同刺激下,去感受音樂的真諦,如身臨其境。由于年齡的限制,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qū)⒊橄蟮囊魳芬跃唧w的形象展示出來,以情境的方式將音樂中的內(nèi)容、風格、背景等都一一展示現(xiàn)給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習的視聽體驗,激發(fā)想象力和思維力,讓他們以自己的情感去感受音樂作品,完成對學生的情感熏陶。例如在教學《草原小姐妹》時,為了讓學生更能想象在風雪中趕羊的情境,加深學生的理解,在教學開始前,我播放了蒙古草原的圖片,先對草原的風情及蒙古的地方特色進行了介紹,先調(diào)動起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而后為了加深學生的情境感,我播放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電影片段,借助動畫的形式創(chuàng)設了情境,讓學生更直觀和深入的了解音樂的背景和內(nèi)容,在良好的情感氛圍中,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去參與到音樂的學習中來。
2.在聆聽欣賞中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
音樂和其他學科有一定的區(qū)別,在其他的科目教學中,一般會有固定的標準答案,但是音樂是開放式的教學,它所設計的內(nèi)容面十分廣泛,有其妙的大自然,有社會的折射,也有各種人文地理等各方面的覆蓋,不同的學生對同一首音樂作品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師就應當不斷培養(yǎng)和加強學生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例如在教學《吉祥三寶》時為了讓學生更多欣賞具有蒙古民族音樂特色的作品,我在課前找了一首典型的蒙古歌曲《夢中的額吉》讓學生欣賞,雖然說純蒙語的演唱讓學生無法理解歌詞,但是他們能夠感受到歌曲中深深的思念和情感,這樣不但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也弘揚了蒙古民族的音樂藝術(shù),在靜靜欣賞的過程中,提升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也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3.在師生交流中產(chǎn)生情感共鳴
音樂的情感來源于“人”,它是“人”情感表達的一種媒介,因此它是一種具有目的性的表達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不是作為主體存在,但是其引導和傳授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具有言傳身教的作用。所以說如果想在音樂教學中更好的實施情感教學,首先教師就應當將音樂中的情感轉(zhuǎn)變?yōu)樽陨淼那楦?,然后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在將自身的這種情感傳遞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并根據(jù)其情況進行引導,音樂教學過程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是“打成一片”的。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深情的示范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在潛意識中會受到教師的感染熏陶,因為只有教師先動了情,才能感染學生,讓學生實實在在的體驗情感。例如在教學《鐵路修到苗家寨》時,這是一首以苗族藝術(shù)為背景的歌曲,在教學之前,教師先根據(jù)這首歌曲的民族特點進行深情范唱,并配合一些苗族特色的擺手動作,讓學生進一步的感受苗家寨的民間藝術(shù)特點。在教師范唱時,很多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跟著教師哼唱起旋律來,在進入到學習階段,學生就能夠更輕松的進入到歌曲的情境中,能夠投身到歌曲的情感中來。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這讓小學生對于音樂的可接受程度要遠高于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更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和主動性,注重學生的情感感受。小學音樂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單純的達成藝術(shù)教育的目的,更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情感的發(fā)展和全面素質(zhì)的進步。通過情感的教育讓學生在情中學,在學中升華情感,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學習音樂,培養(yǎng)對音樂的興趣,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 宋宇.小學音樂的情感教學[J].學周刊,2011(16).
[2] 郭麗華.淺談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青春歲月,2013(6).